中醫(yī)古籍
  • 養(yǎng)生煲湯選料有講究

    從醫(yī)學(xué)角度來看,煲湯的藥料也有寒熱之分,如土茯苓煲龜屬于養(yǎng)陰清熱祛濕之用,其性偏涼,不適合虛寒體質(zhì)的人服用。又如不少家庭用西洋參、鹿茸等煲湯,一家大小都飲用,若家庭中均為成年人問題不大,西洋參有補氣生津之功,鹿茸可補腎強筋健骨。但若家中有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兒則不適合,因西洋參含有多種人參皂甙,鹿茸除含有多種氨基酸外,還含有雌激素、雄激素等,對人體有強壯和性激素樣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鹿茸有促進幼齡動物體重增長和子宮發(fā)育之功,若作為飲食常用,有促進兒童性早熟之慮。故煲湯選用藥材也要分清寒熱虛實,方能有助于身體健康。

    以下是幾種常用的煲湯藥物,現(xiàn)簡單介紹其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1.山藥、芡實:二藥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腎祛濕作用,煲湯時可少佐陳皮以行氣,其用量為15~30克,適用于脾胃稍虛、大便軟或偏爛者。

    2.沙參、玉竹:性味甘平偏寒,有滋陰潤肺養(yǎng)胃作用,適用于陰虛體質(zhì)大便偏干或有少許咳嗽、口干者,用量為15~20克。

    3.龍眼肉、百合:龍眼肉性味甘溫,有補心脾、益氣血之功;百合味甘微寒,有清心安神潤肺止咳作用,二藥配伍煲湯適用于久病體虛、失眠健忘者。龍眼肉可用10~15克,百合則可用量稍大約15~30克。

    4.石斛、枸杞:石斛味甘微寒,有養(yǎng)胃生津明目之用;枸杞其性甘平,滋腎補骨明目,適用于久病體虛或肝腎陰虛,而見口燥咽干、頭暈?zāi)垦!⒀蹪?、腰膝酸軟等。枸杞子用量約15~20克,石斛15~20克。

    5.羅漢果、甜杏仁:羅漢果其性甘涼,可清熱潤肺、止咳通便;甜杏仁又稱南杏,其性苦微溫,有小毒,可滋潤養(yǎng)肺通便。適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咽干舌燥、大便干結(jié)者。羅漢果用15~30克,或1~2枚。甜杏仁有小毒,用量為3~6克。

    6.玉米須、赤小豆:玉米須味甘淡平,可利水消腫、清肝膽濕熱;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有利濕消腫之用。適用濕熱證之脘腹脹滿、納減尿少或水腫等。赤小豆用40~60克,玉米須可用20~30克。

    以上藥材可加入排骨、瘦肉或魚適量煲湯,避免用脊骨與長骨,以免油脂較多不利于健康。(賈廷怡)

更多中藥材
  • 有時候我看一看大家的留言呢,有的這這樣一個患者,說是他是33歲,一個男性,這個腦力工作者平時就是坐在辦公室,但是他有一個特點,就問我算不算病。就是經(jīng)常性的這個手腳心發(fā)熱,他工作壓力比較大,整天有些心煩意亂,還沒有精氣神兒,所以就這個問題呢,......
  • 中醫(yī)是需要辨別一下,虛主要是氣血陰陽。氣虛呢?簡單跟大家說就是氣力不足,氣屬于功能,你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任何一方面中醫(yī)都叫做氣虛。血虛呢,跟氣血而言呢,就是是由于血虛導(dǎo)致的功能不足,或者說功能還可以,但是血液的營養(yǎng)不足,會導(dǎo)致你容易功能......
  • 大家在網(wǎng)上今天可能看到一個,有一個說的是大胃王,為了吸引人眼球啊,就表演這樣的節(jié)目,國家出這個政策了,禁止再表演這樣的節(jié)目了是吧?一個是作秀還是浪費糧食,那么今天我就從醫(yī)學(xué)這個角度啊,跟大家說這個暴飲暴食對我們?nèi)梭w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中醫(yī)認為......
  • 然后這個患者肝氣郁滯呢,她也看了很多次,經(jīng)常吃一些藥,有時有點兒效果,但是總是反反復(fù)復(fù)不太好,這個是為什么呢?咱們來看一下這個肝氣郁滯的一些特點啊,第一個就是病情變化多樣,癥狀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今天是胃疼,明天是頭疼,發(fā)脾氣,吃不下飯,......
  • 中醫(yī)認為這個濕邪是最難以祛除的,濕邪粘滯,這它的特點不容易祛除。我們在祛濕之前呢,一般都分辨是濕熱還是寒濕,目前在臨床上看是濕熱居多,寒濕特別少,因為你寒濕的治療雖然有濕,但是因為用溫陽化濕的治療還是比較單純一點,濕熱的治療呢,既要清熱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