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冬季切記防中風

    中風是中老年人的急危多發(fā)病和常見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失語或語言蹇澀、半身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并有來勢兇猛,變化迅速之特點。乾主冬季,人體的生理機能處于低谷,寒冷刺激頭部,可使腦支脈硬化腦血管收縮、血流受阻,供血減少,血栓形成,堵塞腦血管而發(fā)生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患者,由于寒冷引起的血管收縮,可致血壓進一步增高,導致血管破裂而發(fā)生腦溢血,因此,預防冬季中風,顯然十分重要。

    冬季中風的中醫(yī)藥預防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勤于鍛煉。中老年人務必要慎起居,生活要有規(guī)律,注意勞逸結合,重視體育鍛煉。體育鍛煉貴在堅持,切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體育鍛煉的形式可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條件和環(huán)境來選定,慢跑、散步、太極拳均可。長期戶外體育炙,可促進氣血流通,增強對季節(jié)交換的適應性。

    節(jié)制飲食。中老年人切忌酗酒,不宜過食肥甘、滋膩厚味之品,飲食以清淡為宜,盡量減少高脂血癥的發(fā)生,推遲腦動脈硬化的形成對預防中風是大有好處的。

    穩(wěn)定情緒。《內經(jīng)》中論述的“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宛于上,使入得闕,就是指由于大怒后導致中風。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心胸害豁達,自我穩(wěn)定情緒,保持心情舒暢,遇事冷靜對待,泰然處之,千萬不要操之過急,避免”怒則氣上“,招致不良后果。

    留心先兆。歷代醫(yī)學都很重視對中風先兆癥狀的觀察,以便見微知著,從而防徽杜漸。根據(jù)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有五種情況可以視為中見先兆表現(xiàn):1,突然起病或單側肢體乏力,站立不穩(wěn),很快緩解后又發(fā)作;2,反復發(fā)作的眩暈欲吐,視野縮小或復視;3原因不明的口角流涎,或口角歪斜或口齒不清,或伸舌偏斜;4血液流變學多項指標異常。

    心理預防。一旦有中風先兆癥狀出現(xiàn),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但千萬不要緊張,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控,或由心理醫(yī)生給予語言疏導師,移情變氣,轉移注意力,改善精神和軀體的癥狀,從而預防中風的發(fā)生。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我們常講啊,春捂秋凍,就是春天要多穿點衣服,秋天要涼一點。其實呢,也不完全。過去咱們說呢,秋凍,指的是可以少穿一點,然后為了讓身體逐漸適應秋冬的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但是有些部位大家還是要保護好,因為秋天的節(jié)氣,主要是以涼燥為主,那涼呢,......
  • 第一啊,我們就是說常見的是氣虛,氣虛是什么呢?氣呢,是推動人體活動的一種物質,就像我們看到這個火車一樣,蒸汽火車它的氣少了,它活動就差了,跑不起來了。那人也一樣,人的氣少了,氣虛了,那首先表現(xiàn)的就是乏力,不愛動彈,倦怠,干什么都沒精神,想使......
  • 我們一般來講呢,稍微活動之后吃點飯渾身大汗,什么問題呢?往往氣虛造成的。這個衛(wèi)氣有固澀汗孔的作用。所以當氣虛的時候,固澀不了,稍微活動一下汗就出來了。像更年期那個出汗是潮熱發(fā)熱,上來的快,下去的快。那么還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覺,枕頭濕了就是盜汗......
  • 那我們看一下第一個,陳皮。陳皮首先呢它有行氣健脾和胃的功效,同時呢稍微有點利濕的作用,它和半夏合起來還能夠去痰。然后茯苓,茯苓這個藥呢健脾,利濕兼固。但是呢在這里面呢利濕的作用更強一點,健脾的作用也有。同時呢還有一定安神的作用。白術,補氣健......
  • 大家好,心絞痛呢是我們中老年人常發(fā)的幾個癥狀。那么心絞痛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我們講這個心臟,就像我們這個拳頭一樣,上面有一條血管叫做冠狀動脈。那么當這個冠狀動脈它的血流不暢的時候,心臟的這個肌肉血就不夠了,叫心肌缺血。缺血之后呢,還在跳啊,就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