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過早搏動的表現及治療

    過早搏動

    過早搏動又稱期前收縮,簡稱早搏,是指異位起搏點發(fā)出的過早沖動所引起的心臟搏動。過早搏動是最普通而又常見的異位心律。根據異位起搏點部位的不同,過早搏動可分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三種,其中以室性最為常見。早搏可以是偶發(fā)或散在的,也可頻繁地出現。

    過早搏動的病因眾多,臨床上有時不易確定下來。首先,一些健康人偶可發(fā)生,而過量飲酒、吸煙、喝濃茶、疲勞、情緒波動等??烧T發(fā)早搏。當然,早搏多見于2e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瓣膜病等。其次,早搏見于某些藥物的毒副作用,如腎上腺素、奎尼丁、洋地黃等等。此外,電解質紊亂、開胸手術及心導管檢查也可引起早搏。本癥屬于中醫(yī)學“心律”、“怔忡”等病癥的范疇。

    [臨床表現]

    1.偶發(fā)早搏大多無明顯癥狀,亦可有心悸或感到某次心跳突然加重或有心跳暫停感。頻發(fā)早搏使心排血量降低時,引起乏力、頭暈、胸悶等。

    [診斷]

    橈動脈搏動較弱或捫不到,形成脈搏短絀;結合心電圖檢查,便可明確診斷。

    2,心電圖診斷

    (1)室性早搏:提早出現的寬大畸形QRS—T波群,而無提前的P波:T波方向與QRS褐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早搏之后往往有完全的代償間歇。

    (2)房性過早搏動:提早出現的房性P狡,波后有正常形態(tài)的QRS—T波群;早搏之后往往繼以一個不完全的代償間歇。

    (3)房室交界性過早搏動:提早出現的QRS—T波群,形態(tài)和正常相同;提早的QRS—T波群前后無P波;早搏之后多有完全的代償間歇。

    [治療]

    1.西醫(yī)藥治療:早搏的治療應視有無器質性心臟病,是否影響心功能以及能否發(fā)展為嚴重的心律失常來決定治療原則。

    偶發(fā)早搏及沒有心血管疾病史證據的早搏多無重要臨床意義,一般不需特殊治療,亦可用小量鎮(zhèn)靜劑或p—受體阻滯劑(心得安等)。

    房性和房室交界性早搏的治療主要是盡可能糾正引起早搏的病理改變。頻發(fā)的房性及交界區(qū)性早搏可選用異搏定、地高辛、乙胺碘呋酮、雙異丙吡胺等藥物。

    室性早搏的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和猝死。應停用任何能夠誘發(fā)早搏的藥物。如室性早搏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時,且非成對或連續(xù)出現,則治療主要是去除誘因和解除精神緊張。

    當室性早搏伴發(fā)器質性心臟病時,除針對原發(fā)疾病治療外,室性早搏可選用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普魯卡因酰胺、奎尼丁、雙異丙吡胺等藥物。由心功能不全導致的早搏,可給予洋地黃類強心甙。洋地黃中毒所致的早搏,除立即停用洋地黃外,應給苯妥英鈉和鉀鹽。

    2.中醫(yī)藥治療

    (1)氣血兩虛:心悸怔忡,頭暈眼花,失眠健忘,倦怠乏力,面色不華,唇甲淺淡,舌淡苔薄,脈沉細或有結代。

    治法:益氣養(yǎng)血。

    方藥:黨參、熱地各15克、麥冬、酸棗仁、遠志、丹參、當歸、茯苓、白術、阿膠各10克,桂枝、炙甘草6克。

    (2)心血淤阻:心悸胸痛,憋悶不舒,唇甲紫暗,甚則胸痛徹背,舌質紫青或有淤斑,脈細澀或結代。

    治法:活血通絡。

    方藥:丹參30克,桃仁、紅花、當歸、熟地、赤芍、酸棗仁、川芎、薤白、瓜蔞各12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3)心神不寧: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心煩不寧,頭暈健忘,舌淡苔白,脈細數或結代。

    治法:鎮(zhèn)驚安神。

    方藥:龍齒、磁石各30克,茯神、遠志、太子參、菖蒲、丹參、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琥珀3克沖服。

    [預防與調養(yǎng)]

    1.注意調攝情緒,忌大喜大悲,室內環(huán)境要安靜。

    2.根據病情適當休息和活動。重癥病人要臥床休息,輕癥病人可適當活動,并可練氣功及太極拳。

    3.飲食宜進易消化的食物,并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忌膏梁厚味,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4.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更多中藥材
  • 三黃,即黃芩、黃連、黃柏,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清熱解毒燥濕藥。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熱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稱為三黃,因為它們都姓黃,但經過仔細研究,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黃芩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醫(yī)......
  • 枸杞應干燥、通風,避免高溫,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補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較合適;如果想到治療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過黃過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觀鮮紅,但對人體有害,購買時應注意不要簡單地注意......
  • 山藥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虛勞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療脾胃不足和腎氣不足。但有濕熱實邪者(如大便粘滯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黃膩等)不宜多服;山藥有收澀作用,大便干結者不宜食用;山藥淀粉酶不耐高熱,不宜長時間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藥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臨床上多采用西藥治療。雖然降壓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對于高血壓患者,試著按摩穴位來幫助降壓。以下是三個降壓效果好的穴位。百會穴百會穴具有平肝潛陽、鎮(zhèn)肝熄風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按摩百會穴可以調節(jié)微血管的收......
  • 一.野菊花是深黃色的管狀花,質輕,氣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壓高,增加心臟負擔,傷心,消除心煩。心在舌頭上開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癢都屬于心臟,故野菊花還可以去除癤癰、喉嚨痛、止癢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陽上亢引起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