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痔瘡不宜手術

    小啟:余之拙篇《百病因痰治宜吐法》,承蒙壇主抬愛,登上論壇主頁,誠惶誠恐。特發(fā)此帖為謝。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筆者初入軍門,即負重拉練,千里遠奔,風餐露宿,睡臥濕地,新訓不及三月,便致肛門內生紅瘰,癢痛交加,痔瘡始發(fā)。后考進軍事學院,摸爬滾打動似虎,“寒窗”久坐靜如松,陰陽交錯,熱毒郁結,痔多復發(fā)。然心系前程,身苦不言,四年學成,授中尉銜。繼隨部轉戰(zhàn)四方,身先士卒,為給“三旗”--國旗、黨旗、軍旗增輝,平日時時提防感冒。因一感冒,便得吃藥打針,初大便秘結,次牙齦腫痛,再肛門下血如注,嚴重影響工作!

    但人食五谷雜糧,誰保無病?故事軍20余年,感冒--吃藥--便結--牙腫--痔發(fā)--開刀“六部曲”,常奏常新,惡性循環(huán),僅住院手術記錄在案的竟達13次之多。痔分12點,點點留刀痕,肛無完肌,實非夸大之詞。

    七十年代轉業(yè)地方,環(huán)境大變,諸事“從頭越”,且人到中年,“人子、人夫、人父”三責一肩,又為一“痔”所困,鐵漢難撐!所幸家父乃老字號葉開泰(具360年歷史,時與北京“同仁堂”齊名)大藥店資深,與現(xiàn)已95歲高齡、仍在坐堂、號脈、看病的名老中醫(yī)沈楚南,為同門師兄弟,通曉藥理醫(yī)道,指出人之肌肉非橫即直,唯肛門有縱有橫,況大便不時外排,若以“刀針掛線”治之,此乃舊傷未好又添新傷,肛肌何日安能生合?!

    故唯用內治之法,除濕熱之毒,補中兼消,痔根可斷,即擬定一紙“傳方”,購得中藥飲片一料,襲古法熬成膏劑服之,初多“屁”臭甚,后依“便軟--腫消--痛止--去腐--生肌”逐一應驗。時屆三月,癥狀消失;后按原方改為丸劑,9g/日,放入緊蓋玻璃茶杯,用滾開水沖泡,不時搖動,當茶啜飲。日飲用量不少于1500cc,多多益善。

    如此飲用年余,不但痔瘡臨床治愈,就連手背上生就的數(shù)十?!皦郯摺币褵o影蹤,便堅持“以身試藥”,日復一日,至今不斷,自驗“祛病、養(yǎng)顏、延年、益壽”功效明顯!別看筆者年過花甲,如今仍是耳聰目明,唇若涂朱,發(fā)同墨染,身輕體健,感冒小疾亦難上身,年年獲得省衛(wèi)生廳因醫(yī)藥費節(jié)余而返回的現(xiàn)金獎勵,近知者尤其是同齡人多贊許,問“養(yǎng)生經”何?余戲曰:“放屁療法。”聽者大笑,但細一思量,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是有些許道理。于是,親朋、同窗、戰(zhàn)友、同事中有求一試者,半百之多,用之皆效!(詳見《獨生子女》1998年第3期)

更多中藥材
  • 這個是馬先生四十二歲,他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喉嚨里面總是覺得有東西,就是喉嚨有異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有好些年了。用咽炎的方式治,但治了很久,這個癥狀呢還是不怎么改善。然后他還有一些兼見癥狀,胸悶、腹脹、曖氣,比如說他感覺是什么呢?整個這一......
  • 我講的病例是趙女士,三十歲,那么她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頭暈、耳鳴,眼睛發(fā)脹,其實頭也脹痛。還有視物昏花,這眼鏡模糊發(fā)干發(fā)澀,看東西模糊,然后煩躁易怒,口干口苦。那么她什么問題啊?肝陽上亢,當肝郁氣結日久,肝郁之后就化火,肝陽和肝火還有什么區(qū)別?......
  • 因為我們這個陽氣它的變化是根據(jù)四季來走的,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么一個過程。春天的陽氣開始滋生,夏天呢達到至盛,到了秋天陽氣開始收斂,到冬天的時候,陽氣閉藏,就當春夏的時候陽氣旺盛,這個時候補陽氣就會事半功倍。第二點什么呢?尤其到夏天......
  •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一個醫(yī)案,這是一個氣虛的患者,這個氣虛主要是脾氣虛,其實氣虛包括好多種脾氣虛、肺氣虛、心氣虛啊,但總的來說還是以脾氣虛為主。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嘛,當他虛了之后,整個人體一身之氣也就虛了。李先生三十歲,比較年輕,雖然年輕......
  • 第一個我們現(xiàn)在最多的就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來的,關于煩躁啊、郁悶啊,想的事特別多呀。那么這個問題呢在中醫(yī)講的什么屬于叫肝陽上亢,肝火上炎都會出現(xiàn)什么頭暈的反應。第二個生活習慣,比如熬夜為什么會頭暈呢?我們頭暈有很多原因,有氣虛、血虛、濕熱、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