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千金方·下乳》方藥析義

    關(guān)鍵詞:《備急千金要方》方劑 產(chǎn)后缺乳

    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千金方·下乳第九》篇,載有治婦人“乳無汁”方21首,用藥簡潔,或為單行,少則二味,多不過七味。反復玩索,可窺此篇所載大部分方藥對“產(chǎn)后缺乳”一病深中肯綮,試析如下。

    1.用藥概況:本篇載方21首,方中單味使用者8首,2味藥物者3首,4味藥物者4首,5味藥物者3首,6味藥物者2首,7味藥物者1首。所用藥物共計26味,:石鐘乳(12次)、通草(10次)、漏蘆(7次)、栝蔞根(5次)、白石脂(1次)、桔梗(1次)、消石(1次)、黍米(1次)、石膏(1次)、麥冬(2次)、理石(2次)、蠐螬(1次)、土瓜根(2次)、大棗(2次)、母豬蹄(2次)、桂心(1次)、鯉魚(1次)、死鼠(1次)、鯽魚(1次)、豬脂(1次)、鬼箭羽(1次)、白頭翁(1次)、滑石(1次)、甘草(1次)、云母(1次)、屋上散草(1次)。其中,用藥5次以上者有石鐘乳、通草、漏蘆、栝蔞根4種。諸方中,母豬蹄雖然僅用2次,但是均作為單方使用。其一為豬蹄飲,單用豬蹄煮湯;其二為豬蹄通草飲,藥僅2味,效專力宏。鯽魚雖僅用1次,亦作為下乳鯽魚湯的主藥應用,值得注意。

    2.主藥分析:復習有關(guān)文獻,茲將下乳方中主要藥物的功效作一分析。石鐘乳,《本經(jīng)》記載:“安五臟,通百筋,利九竅,下乳汁?!睆埪酚瘛侗窘?jīng)逢原》謂本品:“其通利百筋,利九竅,下乳汁者,皆取甘溫助陽,色白利竅之力也?!逼湫愿蕼責o毒,功能益氣通乳,凡產(chǎn)后缺乳,無論虛實,皆可用之。漏蘆,性味甘寒,《本經(jīng)》:“主皮膚熱毒、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北酒窞榻舛九拍撘帲云淠芾[,善下乳汁而著,后世常與王不留行、山甲、通草配伍,治療產(chǎn)后缺乳,甚效。通草,原名通脫木,平淡無毒,《本經(jīng)逢原》謂:“入陽明胃經(jīng),通氣上達而下乳汁”,古今通乳諸方,皆有本品。栝蔞根,即天花粉,性味甘,微寒?!侗窘?jīng)》謂:“補虛安中?!碧旎ǚ塾星逦胳顭嶂Γ鹑t中氣安,津液復則血氣和。應用本品治療產(chǎn)后缺乳,想必與產(chǎn)婦失血,導致陰營、津液耗傷有關(guān)?!稘幘V目》所載之加味四物湯,即以本品與四物相伍,功能養(yǎng)血滋液,再佐以王不留行、木通、豬蹄,用于血虛液燥之缺乳,甚宜。豬蹄,性味甘、咸、平。葉顯純編《中國傳統(tǒng)補品補藥》記載:“本品功能補血、通乳?!边m用于產(chǎn)后少乳,加入通草共煮,療效更佳。同時,豬蹄通草飲也是我國江、浙、皖一帶治療產(chǎn)后缺乳行之有效的民間驗方。鯽魚,性味甘、平,民間用于“產(chǎn)后體虛,乳汁不多”。鯽魚富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當能增加乳汁。鯉魚同此,唯民間則多習慣用鯽魚催乳,而鮮有用鯉魚者,想亦民間習慣使然。其它,如麥冬滋液,桔梗利氣宣絡(luò),大棗安中養(yǎng)脾,亦有助于產(chǎn)后缺乳一癥。

    3.對后世影響:賈得道在《中國醫(yī)學史略》中指出:“《千金方》的實際價值,是在搜集的大量處方中。這些處方大抵都是《傷寒雜病論》以后歷代醫(yī)家的經(jīng)驗方劑,其中還包括了許多民間流傳的偏方和驗方,對后世影響很大。直到今天,中醫(yī)常用的許多方劑,還是本書記載的原方,或由原方演變而來,這是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弊C之《千金方·下乳》諸方,亦然。如唐·昝殷著《經(jīng)效產(chǎn)寶》,治療產(chǎn)后缺乳用土瓜根、漏蘆、甘草、通草,或用母豬蹄、通草;或用栝蔞末治之。所出方劑,與《千金方》下乳方劑頗相類似,且有明顯的痕跡。宋·陳自明《校注婦人良方》之涌泉散(王不留行、瞿麥、麥冬、龍骨、豬蹄),明·王化貞《產(chǎn)鑒》之漏蘆散(漏蘆、蛇蛻、瓜蔞),清·武之望《濟陰綱目》收集之秘傳涌泉散(王不留行、白丁香、漏蘆、天花粉、僵蠶、穿山甲、豬蹄),通乳湯(豬蹄、通草、穿山甲、甘草),豬蹄湯(豬蹄、通草),直到現(xiàn)代婦科名家朱小南、哈荔田、何子淮等,無不在下乳方劑中酌情應用鐘乳石、漏蘆、天花粉、豬蹄、通草等品。歷代沿習相傳,主要藥物皆出其方,受《千金要方》的影響,顯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4.結(jié)語: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一書,對婦科諸病的治療頗有卓識。本文試就其中所載下乳方藥及其對后世的影響作了初步的探討。不難看出,雖然歷經(jīng)1300多年,而《千金方》下乳方劑,仍沿習應用,對中華民族的婦嬰保健作出很大貢獻。正如清代醫(yī)家徐靈胎在評價《千金方》時指出:“大抵所重專在于藥,而古圣治方之法不傳矣,此醫(yī)道之一大變也。然其用意之奇,用藥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滅之處?!睂O氏在其著作中,匯集了大量的經(jīng)驗方藥,給祖國醫(yī)學留下極為豐富的方藥資料,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整理和應用。

    馬鞍山鋼鐵總公司醫(yī)院(安徽,243000)黃兆強 黃蓓

更多中藥材
  • 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fā)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肛腸疾病,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紀都可發(fā)病,但隨著年紀增長,發(fā)病率逐漸增高。在我們國家,痔是最比較常見的肛腸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蓮12克,粉丹皮9克,澤瀉10克,茯苓12克,豬苓15克,懷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黃芪30克,小葉石韋12克。功效:滋陰益腎,利濕清熱,益氣化瘀。主治:腎陰虛、水熱互結(jié)、瘀......
  • 支氣管哮喘(以下簡稱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國成人哮喘的發(fā)病率約為10%,兒童哮喘的發(fā)病率約為12%。近年來,它仍在逐漸增加。目前,許多患者對這種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設(shè)立為世界哮喘日,......
  • 有些女孩從月經(jīng)開始就有痛經(jīng)問題,輕度下腹痛,經(jīng)過后,逐漸緩解;嚴重腹痛難以忍受,面色蒼白,身體瘦,聲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癥狀。這種情況屬于原發(fā)性痛經(jīng),在未婚婦女中更為常見,大多數(shù)在月經(jīng)初潮或初潮后不久開始發(fā)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歡熱,......
  • 膽道蛔蟲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癥,以30歲以下的青少年較多。膽道蛔蟲需要與上腹部其他急腹癥進行鑒別,如胃痙攣、急性胃炎、胰腺炎、膽石癥、膽道蛔蟲和膽石癥并存,有時很難識別。因此,當診斷不明確時,西醫(yī)鎮(zhèn)痛解痙,掩蓋癥狀,延誤診斷;中藥因煎藥費時,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