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文革”時期,轟轟烈烈的大批判運動有如狂風席卷著大地。其實,在老百姓的圈子里,也刮起另一種狂風,這就是“養(yǎng)生運動”。那時整天斗斗斗,廣州的普通百姓卻私下想,雖然自己光祝人“身體健康,永遠健康”,自己可不能垮了,不如練一下健身養(yǎng)生。曾幾何時,廣州大地也興起一陣陣健身熱潮,其潮流之洶涌,不亞于端午看龍舟,足讓人嘆為觀止。于是,稀奇古怪的養(yǎng)身運動風起云涌———
稀奇古怪養(yǎng)生法接踵而來
開始打雞血針。據(jù)傳,這是1965年流行于某省“上層社會”的一種時髦,其“緣起”是,某國民黨“中將”軍醫(yī),被我公安機關(guān)抓獲判了死刑,行刑前獻出這個“秘方”以求自保。還說,在臺灣的蔣介石就靠雞血針活著。于是,不但當?shù)氐男姓组L依秘方行事,還有一幫效仿的下屬?!拔母铩敝性撌组L被批斗,在催逼追問下坦白了打雞血的事情,被當作“延年益壽,搶班奪權(quán),復(fù)辟資本主義”的罪行,深揭狠批,并印上傳單,廣為流傳,造成打雞血的大流行。
1970年,又傳來“爬烏龜”療法,讓人平躺床上,放只烏龜在肚皮上,讓它爬行。如果烏龜不走,那就是腫瘤病灶。這個辦法荒誕無比,人們也不相信,斥為“騙術(shù)”,廣州人事事講究實際,當然不能推行。1972年左右,北面又傳來一種健身法———埋羊腸線,這羊腸線本來給牲口的傷口縫合用的,先移到人的身上。先在消毒的前提下,把羊腸線埋在腧(音“樹”)下組織肌層,它就會在穴內(nèi)作持久刺激(異性蛋白質(zhì)磁化),以達到防止疾病的辦法。本來,這辦法用以治療小兒脊髓灰質(zhì)炎,使身體吸收羊腸線,后來,治療范圍擴大到哮喘、胃炎等十多種,據(jù)說此法為經(jīng)絡(luò)理論與現(xiàn)代物理醫(yī)學(xué)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而當時埋線不施麻藥,痛得人哭爹喊娘。廣州人沒有北方人那種韌勁,一聽那些北方籍的街坊那種吼聲,撒腿就跑,趕快逃離,結(jié)果,這種辦法在廣州也沒能推開。即使少量膽子大的去試,但過了一段時間,效果難以達到宣傳的那種“疏其血氣,令其條達”之效,也自動消失了。用極大痛苦嘗試過的人,也只好認倒霉了。
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文革”快結(jié)束的時候,又有新花樣,傳來一種不要手術(shù)、不用花錢的療法———甩手療法,還說是最新研究成果。其實,古希臘時就有甩手療法,有這樣一個故事:古希臘著名的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曾對他的學(xué)生說:“今天,我們只學(xué)一件最簡單的事,每人盡量把胳膊向前甩,然后盡力向后甩?!闭f著,自己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人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xué)生們都笑了,誰做不到呀?一個月后,蘇格拉底問學(xué)生們:“每天堅持做300下的學(xué)生請舉手?!庇?0%的學(xué)生驕傲地舉起了手。再過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堅持下來的學(xué)生只有80%了。一年后,蘇格拉底又一次問大家。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人舉了手。這個學(xué)生,就是古希臘的另外一位大哲學(xué)家———柏拉圖。據(jù)悉,蘇格拉底60歲還娶妙齡少女為妻,柏拉圖活到83歲,都與甩手有關(guān),因為身體健康。
甩手辦法簡單,做起來挺煩,書上的方法是:身體站直,腳伸直,腿稍彎,肛門上提,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肩寬,兩臂同向前后搖甩,向后用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兩眼平視,心無雜念。動作要領(lǐng)為:上宜虛、下宜實、頭宜懸、口宜隨、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臂宜搖、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劃、腹宜質(zhì)、胯宜松、肛宜捷、跟宜穩(wěn)、趾宜抓。甩手次數(shù)無一定之規(guī),視各人情況而定。較好的方法是由二三百開始,逐漸做到每回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約半點鐘;每日上午、下午、晚上共三回。
這么多字,哪怕理解也費勁,特別是“頭宜懸、口宜隨、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怎么做?可是那時也出現(xiàn)大批愛好者,利用人民公園、珠江邊、更多的在家里互相交流。于是,到處都在甩手,那場景也的確動人,晨練人群排陣如林,手臂甩動,煞是整齊,蔚為壯觀。粗看還是各人沉默不語,雙手就像新兵做錯了隊列操,一起前一起后,可是細看才知道前后是有區(qū)別的,教科書那幾十個“宜”字就做出區(qū)分。那時老干部們安排到從化溫泉療養(yǎng)院,每天大早,人們站在各處,山頭、坡地特別在那條清流似玉的大河邊,聽著嘩啦啦的水聲,確有一番短暫的詩意,也是逃離了政治斗爭漩渦中的間歇。甩手的次數(shù)卻不少,從二百多次到成型的二千多次,還要每天兩到三回。因為老人體力差,受過沖擊,加上這力氣也不小,有次一位中央來溫泉度假的總理級的老同志,用力一甩,整個人撲倒在地上,結(jié)果整個溫泉傳遍了。那時都不敢大聲談?wù)?,只是口耳相傳,互相囑咐甩得要多加小心。大家都是一個心眼,“文革”被冤了那么多年,不動聲色把身體搞好,以后還可以工作。就是這樣,甩手一直堅持下來。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公園里甩,那已經(jīng)屬于“粵語殘片”了,但不要緊,不花錢呀。
紅茶菌成了靈丹妙藥
今天人們已經(jīng)不太記得“海寶”這個詞了,吃過嗎?其實,它的芳姓大名就是“紅茶菌”。
上世紀70年代,不知哪個角落刮起的一陣風,從北到南,這陣風來到了廣州。紅茶菌就像紅寶書一樣降臨,廣州城掀起一片崇拜熱。紅茶菌,好像從扶桑國傳入的,將茶水煮濃了,待涼,小心放入菌種,蓋嚴。若干天后,就成為酸溜溜的上好飲料,倘加糖,甜中帶酸,簡直可以拿出去擺大碗賣了。至于健身祛病效果,據(jù)說可媲美阿膠、人參、冬蟲夏草……但后者是藥啊,是藥三分毒;紅茶菌非但無毒,又可百病皆治,便宜得如同白拾的,擁護者自然眾。
“文革”期間,人們感到無法主宰自己的政治命運,業(yè)務(wù)上也無能為力,卻喚起了對脆弱肉體生命的關(guān)愛。尤其人們面對生老病死無法抗拒的恐懼時,自然無不渴求練就超自然力以擺脫困境。在這種情況下趨眾心理使得各種療法大行其時,往往帶有自發(fā)性、狂熱性、非理性、暗示性的特點。
好在,一切終于過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文革”時期,轟轟烈烈的大批判運動有如狂風席卷著大地。其實,在老百姓的圈子里,也刮起另一種狂風,這就是“養(yǎng)生運動”。那時整天斗斗斗,廣州的普通百姓卻私下想,雖然自己光祝人“身體健康,永遠健康”,自己可不能垮了,不如練一下健身養(yǎng)生。曾幾何時,廣州大地也興起一陣陣健身熱潮,其潮流之洶涌,不亞于端午看龍舟,足讓人嘆為觀止。于是,稀奇古怪的養(yǎng)身運動風起云涌———
稀奇古怪養(yǎng)生法接踵而來
開始打雞血針。據(jù)傳,這是1965年流行于某省“上層社會”的一種時髦,其“緣起”是,某國民黨“中將”軍醫(yī),被我公安機關(guān)抓獲判了死刑,行刑前獻出這個“秘方”以求自保。還說,在臺灣的蔣介石就靠雞血針活著。于是,不但當?shù)氐男姓组L依秘方行事,還有一幫效仿的下屬?!拔母铩敝性撌组L被批斗,在催逼追問下坦白了打雞血的事情,被當作“延年益壽,搶班奪權(quán),復(fù)辟資本主義”的罪行,深揭狠批,并印上傳單,廣為流傳,造成打雞血的大流行。
1970年,又傳來“爬烏龜”療法,讓人平躺床上,放只烏龜在肚皮上,讓它爬行。如果烏龜不走,那就是腫瘤病灶。這個辦法荒誕無比,人們也不相信,斥為“騙術(shù)”,廣州人事事講究實際,當然不能推行。1972年左右,北面又傳來一種健身法———埋羊腸線,這羊腸線本來給牲口的傷口縫合用的,先移到人的身上。先在消毒的前提下,把羊腸線埋在腧(音“樹”)下組織肌層,它就會在穴內(nèi)作持久刺激(異性蛋白質(zhì)磁化),以達到防止疾病的辦法。本來,這辦法用以治療小兒脊髓灰質(zhì)炎,使身體吸收羊腸線,后來,治療范圍擴大到哮喘、胃炎等十多種,據(jù)說此法為經(jīng)絡(luò)理論與現(xiàn)代物理醫(yī)學(xué)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而當時埋線不施麻藥,痛得人哭爹喊娘。廣州人沒有北方人那種韌勁,一聽那些北方籍的街坊那種吼聲,撒腿就跑,趕快逃離,結(jié)果,這種辦法在廣州也沒能推開。即使少量膽子大的去試,但過了一段時間,效果難以達到宣傳的那種“疏其血氣,令其條達”之效,也自動消失了。用極大痛苦嘗試過的人,也只好認倒霉了。
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文革”快結(jié)束的時候,又有新花樣,傳來一種不要手術(shù)、不用花錢的療法———甩手療法,還說是最新研究成果。其實,古希臘時就有甩手療法,有這樣一個故事:古希臘著名的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曾對他的學(xué)生說:“今天,我們只學(xué)一件最簡單的事,每人盡量把胳膊向前甩,然后盡力向后甩?!闭f著,自己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人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xué)生們都笑了,誰做不到呀?一個月后,蘇格拉底問學(xué)生們:“每天堅持做300下的學(xué)生請舉手?!庇?0%的學(xué)生驕傲地舉起了手。再過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堅持下來的學(xué)生只有80%了。一年后,蘇格拉底又一次問大家。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人舉了手。這個學(xué)生,就是古希臘的另外一位大哲學(xué)家———柏拉圖。據(jù)悉,蘇格拉底60歲還娶妙齡少女為妻,柏拉圖活到83歲,都與甩手有關(guān),因為身體健康。
甩手辦法簡單,做起來挺煩,書上的方法是:身體站直,腳伸直,腿稍彎,肛門上提,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肩寬,兩臂同向前后搖甩,向后用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兩眼平視,心無雜念。動作要領(lǐng)為:上宜虛、下宜實、頭宜懸、口宜隨、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臂宜搖、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劃、腹宜質(zhì)、胯宜松、肛宜捷、跟宜穩(wěn)、趾宜抓。甩手次數(shù)無一定之規(guī),視各人情況而定。較好的方法是由二三百開始,逐漸做到每回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約半點鐘;每日上午、下午、晚上共三回。
這么多字,哪怕理解也費勁,特別是“頭宜懸、口宜隨、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怎么做?可是那時也出現(xiàn)大批愛好者,利用人民公園、珠江邊、更多的在家里互相交流。于是,到處都在甩手,那場景也的確動人,晨練人群排陣如林,手臂甩動,煞是整齊,蔚為壯觀。粗看還是各人沉默不語,雙手就像新兵做錯了隊列操,一起前一起后,可是細看才知道前后是有區(qū)別的,教科書那幾十個“宜”字就做出區(qū)分。那時老干部們安排到從化溫泉療養(yǎng)院,每天大早,人們站在各處,山頭、坡地特別在那條清流似玉的大河邊,聽著嘩啦啦的水聲,確有一番短暫的詩意,也是逃離了政治斗爭漩渦中的間歇。甩手的次數(shù)卻不少,從二百多次到成型的二千多次,還要每天兩到三回。因為老人體力差,受過沖擊,加上這力氣也不小,有次一位中央來溫泉度假的總理級的老同志,用力一甩,整個人撲倒在地上,結(jié)果整個溫泉傳遍了。那時都不敢大聲談?wù)?,只是口耳相傳,互相囑咐甩得要多加小心。大家都是一個心眼,“文革”被冤了那么多年,不動聲色把身體搞好,以后還可以工作。就是這樣,甩手一直堅持下來。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公園里甩,那已經(jīng)屬于“粵語殘片”了,但不要緊,不花錢呀。
紅茶菌成了靈丹妙藥
今天人們已經(jīng)不太記得“海寶”這個詞了,吃過嗎?其實,它的芳姓大名就是“紅茶菌”。
上世紀70年代,不知哪個角落刮起的一陣風,從北到南,這陣風來到了廣州。紅茶菌就像紅寶書一樣降臨,廣州城掀起一片崇拜熱。紅茶菌,好像從扶桑國傳入的,將茶水煮濃了,待涼,小心放入菌種,蓋嚴。若干天后,就成為酸溜溜的上好飲料,倘加糖,甜中帶酸,簡直可以拿出去擺大碗賣了。至于健身祛病效果,據(jù)說可媲美阿膠、人參、冬蟲夏草……但后者是藥啊,是藥三分毒;紅茶菌非但無毒,又可百病皆治,便宜得如同白拾的,擁護者自然眾。
“文革”期間,人們感到無法主宰自己的政治命運,業(yè)務(wù)上也無能為力,卻喚起了對脆弱肉體生命的關(guān)愛。尤其人們面對生老病死無法抗拒的恐懼時,自然無不渴求練就超自然力以擺脫困境。在這種情況下趨眾心理使得各種療法大行其時,往往帶有自發(fā)性、狂熱性、非理性、暗示性的特點。
好在,一切終于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