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精神修煉

    精神修煉是道家修煉的最高境界。為了實現(xiàn)得道成仙,與天地同壽的目標,道家十分重視對人體自身的研究,特別是對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研究,認為,精神修煉是實現(xiàn)得道成仙的前提。在實際修煉中,他們提倡精神的自我磨煉,道德的自我完善,心態(tài)的自我平衡等內省性修煉法,其修煉的主要內容有:、l、信道修道。就是說通過宣傳“道”的功用,堅定“道”的信念,確立學“道”的志向,自覺地學“道”。他們豪放地提出了“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唯道可信”和“我命在我,不在于天”這種與天爭壽、積極進取、人定勝天的樂觀主義精神。

    2、廣積善德。道家從天人感應、善惡報應的角度,確立了善德的修煉內容。認為,心地善良,與人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說多積善德,才能感動主宰人間善惡的“天君”,由此得道成仙。因此,道家把廣積善德作為精神修煉的重要內容進行苦苦修煉。他們對怎樣做才算是積善積德,不怎樣做算是缺善缺德,都有明確的劃分,有嚴格的“道規(guī)”、“道戒”。道家廣積善德的落腳點是為了得道成仙,這是不可取的,但他們重視善德修煉的做法是有積極意義的。

    3、清心寡欲。老子哲學觀的核心是清靜無為,反映在精神修煉上就是清心寡欲。所謂清心,就是思想清靜安寧而無雜念;寡欲,就是不要有過多的欲望,對不良的私欲要節(jié)制。道家認為,一個人私欲、雜念太多,精神就要受到煎熬,就不能長生久視、得道成仙了。為了達到清心寡欲這一精神境界,他們在修煉的方法上主張清靜無為、絕學無憂、離境坐忘等方法。

    4、知足常樂。知足常樂也是道家精神修煉的重要內容之一。老子《道德經》認為,世上沒有比不知足而更大的災禍了。只有知足,才能經常感到滿足,感到滿足,精神上就樂觀,少有煩惱,這樣身心清靜,就可以長生久視。

    重視精神修煉是道家區(qū)別于其它學派的重要特征。

更多中藥材
  • 我不建議大家過度節(jié)食減肥,或者單一的飲食減肥,黃帝內經里面說:“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氣津液皆盡故也”,也就是說一個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體呢就會因為氣血耗竭而終結,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飲食是很重要的。......
  • 曬太陽曬背。背部呢有督脈,督脈是“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氣,反應腦,髓,腎的功能。曬太陽可以振奮督脈經絡,幫助我們溫通氣血,對身體養(yǎng)生很有幫助。......
  • 《醫(yī)學新語》記載啊,中醫(yī)治病八大原則,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可見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發(fā)汗,我們常見的風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熱就退。汗法還有消腫透疹,去風濕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發(fā)汗呢,以汗出邪去為目的,過汗則傷津耗氣,所......
  • 《三因極》講,人得病有一個常見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憂、思、悲、恐、驚,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怒則氣逆,恐則氣下。情緒對人的健康影響是很大的,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心情不好的時候啊,消化功能異常,要么呢喜歡暴飲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飯......
  • 黃帝內經講呢,“夏三月,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意思呢,就是說夏季啊,要保持我們心情愉快,切勿發(fā)怒,使精神之華英,適應夏氣,否則呢,違逆了夏長之氣,就會損傷我們心臟,到秋天呢,容易發(fā)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