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三棱針刺血法
取穴:太陽(雙)、曲池(雙)、肝俞、大杼、耳尖穴、足中指尖穴
操作方法:任選l~2穴,常規(guī)消毒后,以三棱針點刺出3~10滴即可。
2.
挑刺出血法
取穴:手背部反應點
操作方法:在手背部尋找高出皮膚,暗紅或紅色粟粒大小、壓之不退色的小丘疹(若無反應點,則可選擇相當于膏肓穴的部位),以三棱針或粗毫針快速挑刺,使出血數(shù)滴即可。
3.
肝俞穴刺血法
操作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用26~28號1寸毫針斜向下刺入肝俞穴,進針4~6分左右,行強刺激手法,捻轉(zhuǎn)數(shù)下后,不留針,緩緩出針,漸退漸搖,開大針孔,擠出5-8滴血,以血色由紫黑變鮮紅為度,每周1次。
4.
點刺法
取穴:背部1-12胸椎至腋后范圍內(nèi)尋找反應點。
操作方法:從背部1~12胸椎至腋后線范圍內(nèi)尋找反應點(若列反應點則可點刺相當于膏肓穴的部位),以三棱針對準選好的部位垂直進針0.2~0.3公分。速刺快退,以出血為度。
5.
耳尖放血法
取穴:耳尖穴
操作方法:取同側(cè)耳尖穴,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擠出8~10滴血即可。每天1-2次。
6.
足中趾尖點刺放血法
取穴:雙足中趾尖
操作方法:以三棱針點刺雙足趾尖,放出3滴血液,并用棉線扎同側(cè)中指3圈,松緊以患者能忍耐及不影響血液循環(huán)為度。合并眼結(jié)膜充血者,配合合谷、睛明,太陽、四白等穴。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三棱針刺血法
取穴:太陽(雙)、曲池(雙)、肝俞、大杼、耳尖穴、足中指尖穴
操作方法:任選l~2穴,常規(guī)消毒后,以三棱針點刺出3~10滴即可。
2.
挑刺出血法
取穴:手背部反應點
操作方法:在手背部尋找高出皮膚,暗紅或紅色粟粒大小、壓之不退色的小丘疹(若無反應點,則可選擇相當于膏肓穴的部位),以三棱針或粗毫針快速挑刺,使出血數(shù)滴即可。
3.
肝俞穴刺血法
操作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用26~28號1寸毫針斜向下刺入肝俞穴,進針4~6分左右,行強刺激手法,捻轉(zhuǎn)數(shù)下后,不留針,緩緩出針,漸退漸搖,開大針孔,擠出5-8滴血,以血色由紫黑變鮮紅為度,每周1次。
4.
點刺法
取穴:背部1-12胸椎至腋后范圍內(nèi)尋找反應點。
操作方法:從背部1~12胸椎至腋后線范圍內(nèi)尋找反應點(若列反應點則可點刺相當于膏肓穴的部位),以三棱針對準選好的部位垂直進針0.2~0.3公分。速刺快退,以出血為度。
5.
耳尖放血法
取穴:耳尖穴
操作方法:取同側(cè)耳尖穴,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擠出8~10滴血即可。每天1-2次。
6.
足中趾尖點刺放血法
取穴:雙足中趾尖
操作方法:以三棱針點刺雙足趾尖,放出3滴血液,并用棉線扎同側(cè)中指3圈,松緊以患者能忍耐及不影響血液循環(huán)為度。合并眼結(jié)膜充血者,配合合谷、睛明,太陽、四白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