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藥材增產小竅門

    北沙參:摘除小苗花蕾可提高參根質量,種子田加強施肥管理可連續(xù)收6~10年優(yōu)質北沙參良種。

    丹參:在田間以葉面噴施、拌種、苗期穴施等方式施用硫酸鋅,可使丹參植株葉片大而厚,顏色青綠,根多而粗,可明顯提高丹參產量,增產23.5%。

    人參:6月初開花前摘除花蕾使營養(yǎng)集中,可提高參根產量和質量。

    西洋參:非種子田,當花莖抽生1~2cm時,選晴天摘除,平均根重可提高5.27%。

    玄參:開花后摘除植株頂端花序,使養(yǎng)分集中,促進根部快速膨大。

    川貝母:花果期用過磷酸鈣或磷酸二氫鉀對水進行1次根外追肥,可提高種子及藥品鱗莖的產量和質量。

    浙貝母:適量施用硫酸鉀可使藥材產量提高71.1%,施用草木灰也有提高藥材產量的作用。

    川芎:用畜糞水和腐熟餅肥或氮素化肥混合施于植株基部,每公斤肥料可增產川芎鮮品1kg。

    天麻:挖開預先培養(yǎng)好的菌床,取上層菌材,不動下層苗材,在兩棒間和菌棒兩頭挖小洞,放入種麻6,種麻靠緊菌棒,填一層薄土,再用菌材加新材栽上層,可顯著提高天麻鮮品產量。

    半夏:嚴格選種是高產關鍵。此外,生長期分次摘花苞可促進根部肥大。

    白術:6月中旬分次摘去現(xiàn)蕾可增產60%~100%,且藥材質量量佳,藥材根莖肥大,肉質堅實。

    白芷:6月~7月份抽蔓開化時,打頂去蔓可提高根產量。

    地黃:苗高7~12cm時,將嫩苗從母株(種莖)上掰下定植,用此方法栽培不僅省工、產量也高。

    當歸: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嚴格控制提早抽蔓,使抽蔓率控制在30%以內,可大幅度提高產量。

    遠志:6月~7月,畝施1%的硫酸鉀溶液50kg~60kg,隔10天噴1次,連噴2次,既抗病又豐產。

    桔梗:盛花期噴濃度0.1%乙烯利1次以除花促增產,同時進行打芽,株留主芽1~2個,可促進主根生長。

    柴胡:非種子田摘除花蕾可成倍增加藥材產量,兩年生植株在7月中旬去莖防根部木質化,可保證藥材質量,提高產量。

    黃芪:花后每畝追施過磷酸鈣5kg,對于提高植株結實率和種子飽滿度有良好的效果。

    黃芩:抽花序前剪花梗,可促使根部生長。

    云木香:摘除花苔,秋末去枯枝并結合施肥培土,蓋苗,可增產。

    細辛:不采種的多半生植株在早春及時摘除花蕾,有利長根,提高產量和質量。

    連翹:移栽時將長花柱和短花柱植株相間栽培可大量增產。

    栝樓:雌雄樓配搭,重施基肥,人工授粉,結果期加強肥水管理,及時修枝打杈,保證通風透光良好,即可豐產。

    金銀花:整形修剪可提高產量,試驗表明,經1次冬剪和3次生長期剪枝后,畝增產19kg,增產41%。

    薏苡:抽穗后及時進行根外追肥,每隔10天噴施磷鉀肥(濃度1%~2%)連噴3次,粒重增加為明顯。

    厚樸:每年春天在樹干上用利刀將樹皮縱割2~3刀,可使樹皮的營養(yǎng)物質積累增加,樹皮增厚,能提高樹皮產量。(魏新雨)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更多中藥材
  • 中醫(yī)認為,肥胖都是由脾虛所導致的,脾胃虛弱會導致身體水濕運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濕氣重便由此而來。而濕氣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膩食物吃多了又反過來造成身體痰濕過重,從而發(fā)胖。不僅如此,濕氣重還會加重身體運化不暢,體內廢物損失無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種藥物最好都要錯開,不同的西藥之間服用的話,有些像解抗的藥物,我們就錯開服用,錯半小時。中藥西藥之間,我們服用的話,盡量錯開個半小時會好一點,以避免發(fā)生不良的化學反應。......
  • 我們知道中醫(yī)治病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我們體內的這個營養(yǎng)的偏性,假如這個人是個寒涼的體質,我們用溫熱的藥啊,這是正常對應的。假如寒涼的體質用這個寒涼的藥,這個藥對身體都是有毒副作用,這個是不能用的。還有下面一句話呢,就是能不能長期服用,如果這......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脫皮的,還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有季節(jié)性的,這個手上掉皮西醫(yī)講的原因比較多,像手癬,維生素缺乏呀,還有什么汗皰疹病毒引起的,這些都會導致我們手脫皮啊。我們中醫(yī)上講,一般是心脾有熱,我們在臨......
  • 白術配半夏,能增強補氣健脾,燥濕化痰。白術配黃芪,能益氣固表,健脾燥濕。白術配當歸,能夠健脾益氣,養(yǎng)血安胎。白術配白芍,能夠健脾燥濕,柔肝止瀉。大家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