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夏季寒濕更傷人

    盛夏酷暑,人們都非常重視防暑降溫,然而卻往往忽視了寒濕之邪對人的傷害。殊不知炎炎盛夏,特別是夏秋之交的七、八月間(古稱長夏),由于多雨,濕邪當令,所以寒濕之邪傷人更甚。臨床實踐證明,在夏季發(fā)生的疾病中,寒濕之邪引發(fā)的疾病往往占絕大多數(shù)。

    寒濕之邪可致病

    寒濕為陰邪,皆傷人陽氣。寒邪具有重濁寒冷、凝滯收引、澄澈清冷等特點;濕邪具有潮濕、黏滯、重著不易速去等特性。濕邪致病有內(nèi)濕、外濕之別:外濕是受外界環(huán)境中濕邪的侵襲而致??;而內(nèi)濕則是素體脾腎陽虛,又遭受飲食生冷的侵擾,濕邪難于運化而致病。在夏秋之交,寒濕之邪最常引發(fā)以下疾?。?/p>

    一為陰暑。古人認為,“暑月受寒,故名陰暑”,“靜而得之者為陰暑”,是指白天或夜間休息之時,過于避熱趨涼而感受風寒之邪,出現(xiàn)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jié)酸痛、胸悶嘔惡、肌肉拘攣麻痹等癥狀。

    二為夏季感冒。夏天多汗且食欲差,免疫防病能力下降。若避暑過于貪圖涼爽,就易感受風寒濕邪而引發(fā)夏季感冒。以傷風為主者俗稱熱傷風,可見頭痛、鼻塞等癥狀。以寒濕為主者稱暑濕外感,其癥身重,頭痛如裹。其中以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癥狀為主者稱胃腸型感冒。

    三為胃炎腸炎。夏日睡臥貪涼,或子夜睡臥之時突然風雨交加又缺乏防護,或素體脾腎陽虛,又貪吃生冷瓜果,皆易引發(fā)胃腸炎。

    四為關節(jié)肌肉病變。夏日貪涼,坐臥濕地,或居處卑濕,或涉水淋雨,或水中作業(yè),或汗出沾衣,或頭身大汗淋漓而突然用冷水澆頭沖身,皆易導致風寒濕邪侵襲關節(jié)、肌肉,致使其疼痛沉重或拘攣麻痹等。

    如何避免寒濕傷人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預防與避免寒濕之邪傷人呢?

    1.改善居住環(huán)境。盡量避免居住在低矮潮濕之地。晴天應多開窗通風,陰雨天外面濕度太大時則應少開窗,或利用電扇、空調(diào)、電熱毯、熨斗的除濕功能,以保證室內(nèi)濕度不超過60%,保證衣服干燥清爽,免受寒濕之害。

    2.避免外感寒濕之邪。夏日避暑不要過于避熱趨涼,不要露宿室外或睡于室內(nèi)通風處,午睡休息或夜間睡眠要避免電扇直吹人體,空調(diào)溫度不要調(diào)得過低。天再熱也不要赤身露體,睡眠時最好穿個背心,或用毛巾被將腹部遮蓋,以免夜間感受風寒。還要盡量避免涉水淋雨,水中作業(yè),汗出沾衣。頭身大汗淋漓之時,切不可為貪一時之快,而用冷水澆頭沖身。

    3.調(diào)整飲食,少吃生冷瓜果。老人、兒童和體弱多病者尤其不可貪吃冷食冷飲,并應適當進食一些具有健脾厚腸除濕作用的藥食,如扁豆、綠豆、薏苡仁、山藥、芡實、赤小豆、蓮子等。

    4.年老體弱脾腎陽虛之人,必要時可采用溫腎健脾助陽之劑,如以附子、干姜、白術、山藥、茯苓、薏苡仁等進行調(diào)補,以增強體質(zhì),減少寒濕之邪傷人。(孫川)

更多中藥材
  • 咽炎是我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咽喉部位炎癥長期反復發(fā)作所導致的。咽炎分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兩種,急性咽炎一般主要表現(xiàn)為咽喉腫痛、咳嗽、發(fā)燒等癥狀,如果一旦轉(zhuǎn)為慢性咽炎,則很有可能導致咽喉部位各種慢性疾病的發(fā)生。所以建議......
  • 血瘀就是血液運行不暢,有瘀血。通常引起血瘀的原因有三種:第一,外傷卻沒有傷口,僅在局部的皮膚上有瘀塊和腫痛;第二,是血液運行不通暢;第三,受寒或受熱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活血化瘀主要采用中醫(yī)治療的方法。那么,中醫(yī)活血化瘀方法有哪些呢?下面為大......
  • 黃氏,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藥材。大家應該對這種藥物都是耳熟能詳?shù)摹_€有一種中藥材,也是非常的出名的,這種中藥材的名字叫做丹參。丹參,是一種紅褐色的藥物。這兩種中藥材的功效都是非常的多的。那么人們自然而然就會聯(lián)想到了強強聯(lián)手,更可以幫助自己。于......
  • 很多人都可能有失眠這種現(xiàn)象,比如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輕微的噪音就會將我們驚醒,移動設備驚醒之后,想要再進入睡眠狀態(tài),就很困難,晚上睡覺的時間變得很短,并且睡覺的環(huán)境也不是特別好,比如睡覺的環(huán)境當中有輕微的噪聲或者是有光線刺激。那么失眠之后究竟該......
  • 相信我們都有睡覺之前泡腳的習慣,對于睡前泡腳其實有很多的好處,能幫助我們緩解一天的疲勞,對于很多患有疾病的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我們都知道中藥材其實有很多的功效,所以現(xiàn)在的人們常常利用中藥材泡腳,對于不同的中草藥其實效果是不同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