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防治暑病8問

    1.什么是暑邪致???

    夏天感受暑邪而得的病叫暑病。暑邪的病因既非病毒,又非細菌,現(xiàn)代醫(yī)學一般把暑病歸結為物理損害。中醫(yī)致病的外因有風、寒、暑、濕、燥、火六因,暑邪和火(熱)是不同的兩種病因,得暑病的外因是暑熱之邪侵襲人體,內因則多由本身體虛,不能抵御外邪。外因結合內因,則引發(fā)了暑病。

    2.中暑了怎么辦?

    一般人認為中暑了只要刮刮痧、喝些涼茶,最多輸輸液就沒事了,這是不對的。對于輕癥中暑,這樣處理有可能好轉,但對于重癥暑病,一定要去醫(yī)院,經(jīng)中西藥結合治療,效果才好。用一般的治療外感熱病的方法治暑病療效常不明顯。每年夏天,國內外中暑的病死率相當高,要引起足夠重視。

    3.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fā)生暑病呢?

    一般說,在炎熱時節(jié)露天作業(yè),或室內通風不良、室溫又超過32℃的情況下易患暑病。同樣的外部環(huán)境,體弱、少運動、少見陽光者、病后身體尚未恢復、老人、小孩、長期臥床病人、產(chǎn)婦以及睡眠不足、過度疲勞者易患此病,這時,內因就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了。

    4.暑病可分為哪些類型?

    暑病來勢兇猛,變化急驟,往往暑濕兼患,易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安全。暑病可分傷暑和中暑兩大類。

    傷暑也可以說是暑病輕癥。主要癥狀為發(fā)熱惡寒、頭昏腦漲、倦怠無力。此類患者只要及時脫離高溫環(huán)境,喝些清涼飲料、治暑藥物,癥狀即可消除。

    中暑分中暑陽癥、中暑陰癥、中暑動風三種。中暑陽癥多由烈日暴曬引起,主要癥狀為身熱面赤、頭痛頭暈。此類患者應速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先進行物理降溫,同時服用清熱祛暑的藥物、飲料。

    中暑陰癥是由于暑熱夾濕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導致氣陽兩虛而發(fā)生的,主要特點是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冷汗不止。此類患者除進行物理降溫外,可先熬些西洋參口服,用艾條灸關元、氣海、腎俞、百會、足三里等穴位,然后找醫(yī)生治療。

    中暑動風則為上述兩癥發(fā)展而成的重癥。主要癥狀為突然暈倒、四肢冰冷、呼吸加快,或出現(xiàn)痙攣。這時可用大蒜汁滴入患者鼻內,或針刺人中、十宣、曲澤等穴位放血,或用安宮牛黃丸研末,水化后灌入等方法,使患者清醒,然后送醫(yī)院急診。

    5.常用的解暑飲料、藥品有哪些呢?

    常用的解暑飲料的主要原料有綠豆、西瓜翠衣、冬瓜皮、冬瓜瓤、絲瓜皮等,常用的中藥和中成藥有荷葉、香薷、青蒿、扁豆花、六一散、十滴水、藿香正氣水、人丹等。

    6.如何選擇中成藥?

    中成藥各有其適應證,不要隨意用之。藿香正氣水適宜于暑濕兼患之病人,夏天人們喜食瓜果冷飲,居濕地泡湖河,所以暑病又多夾濕患。暑濕病除了發(fā)熱、頭暈等暑癥外,還兼有一些消化道癥狀,如腹痛、嘔吐、腹瀉等。六一散對傷暑效果不錯,也很方便,開水沖泡,攪拌均勻(避免滑石沉底,影響療效)就可以喝。人丹有清熱祛暑、健胃止暈的作用,行軍散有解暑開竅的功能,均可選用。

    7.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什么?

    夏天飲食宜清淡,可進食綠豆湯、冬瓜荷葉粥、葛粉粥、粳米粥及薯粉、馬蹄粉、懷山粉類食品,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食油膩食物,尤其是辣椒、蔥、蒜和煎烤油炸食物更應少食。對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有利于增強體質的食品則應多食,以御暑病于體外。中醫(yī)有春夏養(yǎng)陽之說,夏天飲用生冷苦寒食品、藥物也要適度,否則會傷害脾胃或損傷人體的陽氣。

    8.夏天生活起居注意什么?

    天熱易使人心煩氣躁、食欲不振、行為異常等。所以要注意調節(jié)心理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預防情緒中暑。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能量消耗大,容易疲勞。充足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重要一環(huán)。最佳就寢時間是22:00~23:00,最佳起床時間是5:30~6:30。還應盡量爭取午休。

    人們在夏天應關注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以及全國高溫中暑氣象圖。氣象預報的中暑指數(shù)為我們出行提供方便。中暑指數(shù)分為5級:第3級是較易中暑,第4級是易中暑,第5級是極易中暑。(林信舒)

更多中藥材
  • 這個木香順氣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氣化濕,還有健脾和胃這樣一個作用。我們都知道脾胃屬于三焦當中的中焦,起到一個讓濁物下行讓清氣暢行的作用。但是當濕邪阻滯脾胃以后,中焦交通的功能就被破壞,從而導致濁氣不能下行,而有時候反而往上走,就會產(chǎn)生一系......
  • 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川芎所組成。其中當歸能夠補血養(yǎng)血,活血通經(jīng)。川芎呢,是行氣養(yǎng)血的一把好手,還有血家之氣藥的美稱,并且它還能夠止痛,比如說痛經(jīng)和常見的一些頭痛。白芍呢,它既能柔肝養(yǎng)血,又能平肝止痛,還能收斂肝......
  • 該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并不復雜,只有四味藥材,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方中半夏是化痰的主力軍,它性格燥烈,可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通過它的溫燥之性來減少濕痰的產(chǎn)生,并且半夏可以把痰濕化開,然后再排出體外。陳皮同樣是一味燥濕化痰的......
  • 氣功鍛煉方法多種多樣,但都能達到保健的效果。同時,各種氣功鍛煉方法所遵循的要點也是共同的。掌握氣功鍛煉的要點,不僅有助于提高氣功的質量和效果,還能消除運動員在氣功練習中產(chǎn)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擔憂。氣功保健的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1.身心放松......
  • 那么在具體臨床應用的時候。首先在白癜風治療中,我們應該“象”思維,什么叫象思維呢?就是我們中醫(yī)說的取類比象的方法,一些白色的藥物,它可以進入到白色的區(qū)域而達到治療的效果,一些黑色的藥物呢,可以調和和治療白色的病變。這樣的話,我們在選擇藥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