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清熱解毒法不能濫用

    王業(yè)龍 安徽省岳西縣來榜黃泥衛(wèi)生所

    由于受現代醫(yī)學炎癥概念的影響,清熱解毒一法每用于臨床各種疾病之中。由于此法的適應證多屬于西醫(yī)所說的傳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范圍,又由于此法所用的方劑和藥物在實驗中有明顯的抑菌和殺菌效果,往往使人在臨證時,凡見傳染性疾病則不分在表、在里,在臟、在腑,是風、是寒,是濕、是熱,即投清熱解毒法;凡見感染性疾病則不分初起與久病,膿成與未成,己潰與未潰,氣血之盛與衰,即投清熱解毒法,甚至把具有清熱解毒功能的中藥與方劑當作西藥抗生素使用。凡見西醫(yī)所說的炎癥,即投清熱解毒之品。如此造成了此法的泛用、濫用的結果。其危害,輕者使病癥遷延難愈,重者致寒涼傷中敗胃而貽害無窮。

    十年前治療一汪姓患者,病膝下陰陵泉處流注,在醫(yī)院消炎三日未曾獲效,自己亦通醫(yī),用大劑清熱解毒之品連服數日,不但無效,反增劇痛,腫漫色白,痛脹徹骨,時屆伏天,余謂陰證,必用陽和,因其畏熱證,畏炎證,聽說用陽和湯面有難色,余細釋其因,頓開茅塞,囑其家屬拿我所處方陽和湯往藥店拿藥。處方為:熟地30克,肉桂3克,鹿角膠9克,白芥子6克,姜炭3克,甘草3克,方中重用熟地溫補營血;鹿角膠生精補髓,養(yǎng)血助陽,強壯筋骨;姜炭、肉桂破陰回陽、溫通筋脈;麻黃、白芥子通陽散滯而消痰結;甘草解毒而和諸藥。欣然服之,盡三劑,寒凝解、流注消。

    余有一老師,曾治頭部外傷合并感染的女性患者,曾用多種抗生素,感染未愈,后又困于“感染”與局部“炎癥”,服十余劑清熱解毒藥,不僅創(chuàng)口未愈,又見胃脘冷痛、納呆食少、噫氣頻作等中陽被傷之證。診視時,其人已是面色蒼白,倦怠乏力,辨為氣陰兩傷,中焦虛寒,虛焰未熄之證,用益氣養(yǎng)陰,溫中和胃,引火歸源之法,服藥六劑而愈。

    中醫(yī)臨選方,是在立法前提下進行的,而立法又是在運用中醫(yī)的辨證思維方法,進行確立證候的前提下進行的。依證立法,依法選方,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法隨證立,方從法出”的意思。清熱解毒法,一可用于外感熱病病中毒熱內盛的證候。如濕毒、溫疫病程中,或風熱疫毒攻沖頭面紅腫,口糜咽爛,或火熱腫毒充斥三焦,而成煩惱、狂亂、吐衄、發(fā)斑。如普濟消毒飲、黃連解毒湯一類;二可用于火毒蘊結,氣壅血滯,熱熾肉腐而發(fā)癰疽疔癤瘡瘍,如仙方活命飲、五味消毒飲一類。

    總之,清熱解毒法如在辨證的前提下用之,則療效可靠,如離開中醫(yī)辨證而泛用,則流弊非淺。究其泛用原因,人多數是因為尚未牢固掌握中醫(yī)辨證的思維方法,因而容易受到西醫(yī)診病論治或實驗研究結論的干擾與影響。而一但離開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思維方法,丟掉了中醫(yī)的特色,就難保證其臨床療效了,泛用濫用,其害無窮??梢娮鲆幻细竦闹嗅t(yī)要切實練好辨證論治的基本功,不能通套西醫(yī)所謂“炎癥”,而統(tǒng)施消炎,泛用清熱解毒之法。

更多中藥材
  • 陰虛和陽虛都屬于這個叫虛癥,常常是并同存在的,也就是說陰虛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會有陽虛,那么陽虛到了一定程度也會伴有陰虛,治療的時候有輕重之分,但不能顧此知彼,那么陰虛的癥狀很多,包括陰虛盜汗,陰虛五心煩熱,但是陰虛熱痛是一個特別的一個癥狀,首......
  • 大家好,在我臨床看病,這個脾腎陽虛這個正行,我在臨床上還是比較容易見到的,無論年輕的患者也好,還是年老的患者,有許多它就是有脾腎陽虛這個表現,關于這個脾腎陽虛,那是先補腎呢,還是先補脾,中醫(yī)往往講的是陽虛則寒,那么這一類患者,一般都有怕冷的......
  • 大家好,今天再跟大家講一講這個腎虛,說到腎虛,肯定會有人問,這個腎虛到底能不能自己恢復?。酷槍@個問題,我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建議大家點贊,收藏,轉發(fā)給你身邊有同樣癥狀的人。那么我要跟大家說的是呢,腎虛是有可能自我恢復的。那么首先要看我們這個......
  • 今天我繼續(xù)跟大家分享一個病例。男性患者, 29歲,偏瘦一點,它的主要癥狀呢,頭腦就是不清亮,反映問題呢就比較遲鈍,然后他有頭暈,特別困倦,然后有失眠,還有耳鳴。手腳呢,特別怕涼,在心臟科也看過,說他的心率,只有40次到50次,但是心臟科建議......
  • 大家好,今天我繼續(xù)跟大家聊一聊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在我們脾胃病科臨床上是非常常見的一個類型啊,那么往往有這個脾胃虛弱夾雜著許多的原因啊,每個人情形都不一樣,那么就是從脾胃虛弱來講,在臨床上我們常見的有哪些癥型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來總結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