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血府逐瘀湯治頑固性哮喘療效好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疾病。以呼吸困難、喉間哮鳴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從季節(jié)來看,多發(fā)于秋冬,夏季則變輕或緩解。該病發(fā)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外感、飲食、體質(zhì)等因素,造成宿痰內(nèi)伏,痰氣相持,壅塞氣道,肺失宣降而喘,反復(fù)發(fā)作,氣陰日傷,則導(dǎo)致肺脾腎俱衰。

    筆者認為,此病病機不僅在于肺失宣降,還與瘀血密切相關(guān)。本病初為咳嗽,進而咳甚傷絡(luò),百脈不通,以致瘀血乘肺,阻塞氣道,妨礙氣機升降,氣道壅堵而成咳逆喘息。血之運行,除賴心氣的推動之外,尚和肺之“治節(jié)”密切相關(guān)??却站?,肺氣虛損,不能貫心竅而朝百脈以輔心行血,加之痰阻,氣機升降失調(diào),心脈失暢而郁致瘀,治宜活血化瘀,痰化氣機得以通暢,喘癥得平。

    治療方藥:當歸、生地、紅花、桔梗、甘草、地龍、桑白皮、各15克,柴胡、枳殼、川芎、赤芍、川貝、麻黃各10克,桃仁20克。

    氣郁加香附15克,薤白10克;血瘀甚者加丹參12克,三七3克(研末沖服);痰盛者加旋覆花(包煎)12克;便秘加大黃10克(后下);發(fā)熱加生石膏40克、黃芩12克并加重柴胡用量;久病氣虛加黃芪30克;年高之人均加山萸肉15克。

    符合以下幾點均可應(yīng)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1.呼吸困難,活動張口抬肩,甚則呼吸急促,活動后氣不相續(xù),甚則大汗淋漓,不能平臥。2.胸膈滿悶,腹脹脅肋刺痛,口唇紫紺,指甲青紫,舌質(zhì)紫暗,舌邊瘀點,舌下靜脈迂曲怒張,脈澀、促。

    典型病例:張某,男,15歲。反復(fù)咳喘八年,近1個月加重,于1998年7月2日入院,該患兒7歲時患支氣管哮喘,以后極易感冒,每年秋冬兩季氣候變化即反復(fù)發(fā)作入院治療。近2年無論氣候變化與否頻繁發(fā)作,病情逐漸加重,經(jīng)中西藥久治不愈?,F(xiàn)咳喘哮鳴,痰白黏稠,呼吸困難,抬肩張口,納呆,大便干,小便黃,舌質(zhì)暗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查體:一般情況較差,端坐呼吸,三凹征(+),桶狀胸,心率110次/分,雙肺滿布哮鳴音,未聞及濕羅音。胸片:雙肺含氣量增多,胸廓略呈桶狀,右側(cè)肺紋理明顯增粗,其邊緣模糊,并有散在小斑點狀鈣化影,左側(cè)肺理輕度增強。西醫(yī)診斷:支氣管哮喘,肺氣腫。中醫(yī)診斷:哮喘,辨證屬痰熱壅肺,肺脾腎俱虛,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湯劑口服,并給青霉素靜脈點滴。連用5日病情無明顯好轉(zhuǎn),并請中醫(yī)會診。

    7年之痼疾,久病多瘀加之舌質(zhì)暗紅,治以活血化瘀,可給予血府逐瘀湯加減。配方:當歸15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赤芍10克,桔梗20克,牛膝10克,枳殼15克,柴胡10克,川芎15克,甘草15克,咳喘重加地龍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并停用青霉素點滴,給予丹參注射液靜脈點滴,連用2周后,患者基本不喘,雙肺聽診呼吸音清晰,無明顯哮鳴音,胸片復(fù)查,雙肺紋理增強,余無異常,為鞏固療效,緩則治本,以中藥調(diào)理肺脾腎出院。

    體會:哮喘治療,多以肺氣壅塞或腎不納氣治之。關(guān)于瘀血致喘的理論,早在《內(nèi)經(jīng)》即有論述,《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有“肝病博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墮若博,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素問·陽明脈論》曰:“陽明厥則喘而惋。”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哮喘反復(fù)發(fā)作,因通氣障礙,機體處于低氧狀態(tài),刺激紅細胞生成增多,血液黏度升高,致周圍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內(nèi)液外滲,造成血液濃縮,黏滯性加重,血流緩慢,這與中醫(yī)學(xué)中血瘀的病機相一致。哮喘的病理因素以痰為主,然而,痰飲伏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氣郁、血瘀往往互為因果。宿痰內(nèi)伏,致氣機阻滯,升降失常,致津液凝聚生痰,氣郁痰阻,使血行不暢而瘀滯,出現(xiàn)痰瘀互結(jié)的復(fù)雜局面。因此,“瘀痰”阻肺,肺失宣降是產(chǎn)生哮喘的主要病機。活血化瘀使百脈通暢,喘自平息。

    血府逐瘀湯恰恰能達到以上治療之目的?,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在藥物配伍上有三個特點:1.氣血兼顧,以活血化瘀為主,理氣藥為輔,寓行血與活血之中,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養(yǎng)血活血祛痰,為方中主藥;柴胡疏肝解郁,引藥上行而直達病所,桔梗開肺氣,載藥上行,枳殼開胸行氣,三藥合用則一升一降,恢復(fù)氣機降而寬胸;生地滋陰以免傷津耗氣,牛膝通利血脈,引藥下行,使血活氣行,瘀熱消而肝郁亦解。桔梗載藥上行,有舟輯之義。重用地龍清熱平喘通絡(luò),對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有很好的平喘作用。2.活中寓養(yǎng),使活血不耗血,瘀去正不傷,理氣不傷陰。3.升降同用,以宣暢氣機。根據(jù)中醫(yī)學(xué)“氣滯則血瘀”的理論,本方在活血化瘀之藥中配以行氣之桃紅四物加桔梗、牛膝,符合“氣行則血行”之治療原則,以氣能行血”的理論。運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頑固性哮喘,服藥10~20劑有顯效。(賈佩琰)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我們來一塊兒看?;颊吣校?3歲,自述長期盜汗,大便閉結(jié)。在診療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煩熱,盜汗的同時面赤心煩,口干口渴,小便黃,大便閉結(jié)。舌脈是什么樣呢?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從這個臨床表現(xiàn)來看......
  •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劑,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劑局》的參苓白術(shù)散。這種方子所主治的病癥就是中焦脾胃氣虛。因運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濕內(nèi)停太嚴重而出現(xiàn)的脾虛濕盛之泄瀉,對于這樣的病癥,臨床表現(xiàn)會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就是這個病......
  • 說到這個病因,它引起的原因比較多,比如說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還有我們說的酗酒和一些藥物的因素,都可以使胃粘膜表面反復(fù)的受損,因為這樣的反復(fù)受損,久而久之導(dǎo)致了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出現(xiàn)的一系列臨床......
  • 逍遙丸它的功效是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它所治療的病癥是肝郁血虛脾弱之癥,那說到這兒了,我們之前也講過逍遙丸,我們逍遙丸的時候告訴大家了,這個方子所治療的病癥是情志不遂,肝氣郁滯,因為肝是藏血之臟,出現(xiàn)了肝血虧虛,那么肝氣郁滯日久,肝和脾的功能......
  • 那么我再仔細問問,患者提到了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同時還有心慌氣短,那么這個女性患者的面色是一個萎黃的,唇色是一個色淡的,脈象沉細弱,舌淡苔白。從這樣的這種描述來看,患者是以失眠為主訴來就診的,我們肯定要從心來入手了,但是我們還要看看原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