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比證活用 立方之道——九味羌活湯淺識

    高建忠 山西中醫(yī)學院第二中醫(yī)院

    從一個病案說起

    一學生,晚間起病,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關節(jié)疼痛,無汗,咽痛。舌質淡紅,舌苔白潤,脈浮數。辨證為外感風寒,夾濕郁熱。治療以祛風散寒,化濕清熱為法。處方:羌活9克,獨活9克,蒼術6克,牛蒡子12克,連翹12克,生甘草3克。1劑,水煎熱服,服后捂被休息。一服汗出而愈。

    學生不解,問:“老師,這是什么方?”

    “這是九味羌活湯加減?!?/p>

    學生更是不解:“方中只能找到九味羌活湯方中的三味藥,這也能稱之為九味羌活湯加減?”

    “九味羌活湯是由羌活、防風、蒼術、甘草四味藥加味組成的,我只是在這四味藥中更換了一味藥,又加了二味藥,這不可以認為是九味羌活湯加減嗎?”

    這樣解答之后,學生更是一頭霧水。因為,多數方書中對九味羌活湯的解讀往往是隨文衍義,或以藥測方。

    九味羌活湯的來歷

    九味羌活湯是金代醫(yī)家張元素方,出自王好古所撰《此事難知》。原方組成為: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主治“太陽證”,立方初衷為“經云: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則其變不可勝數,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陽禁忌?!睍袑ζ渥饔玫拿枋鍪恰霸鰮p用之,其效如神。”后世醫(yī)家對本方的認識,代表性的有“此足太陽例藥,以代桂枝、麻黃、青龍各半等湯也”(《醫(yī)方集解》),“此為四時發(fā)散之通劑”(《中國醫(yī)學大辭典》)。明代醫(yī)家陶華在《傷寒六書》中對本方易名“羌活沖和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以代桂枝、麻黃、青龍各半湯,此太陽經之神藥也……此湯非獨治三時暴寒,春可治溫,夏可治熱,秋可治濕,治雜證亦有神也?!辈⒅^“秘之不與庸俗知此奇妙耳?!?/p>

    九味羌活湯方解

    筆者臨證體會,本方與麻黃湯、桂枝湯各有其相應主治證,談不到“取代”。但臨床上,對太陽病的治療,本方的使用機會確實要多于麻黃湯、桂枝湯以及大青龍湯。客觀地說,本方證的出現,豐富了太陽病的證治內容,是醫(yī)學的進一步發(fā)展。當然,使用本方要想達到“其效如神”,一定要隨證“增損用之”。而要做到恰當的“增損”,對本方的組成需要較透徹的理解。

    《此事難知》中對本方的方解極其明確。方中羌活“治太陽肢節(jié)痛,君主之藥也……關節(jié)痛非此不治也”;防風“治一身盡痛”;蒼術“別有雄壯上行之氣,能除濕下安太陰,使邪氣不納,傳之于足太陰脾”;甘草“能緩里急,調和諸藥”。四味藥相合,外祛風寒濕邪,內安脾胃,治太陽病惡寒、頭身關節(jié)疼痛可謂如神。其余五味藥,細辛“治足少陰腎苦頭痛”,川芎“治足厥陰頭痛在腦”,香白芷“治陽明頭痛在額”,生地黃“治少陰心熱在內”,黃芩“治太陰肺熱在胸”。三味治頭痛藥是示人以循經用藥,并非每例患者都出現這三經頭痛。二味清熱藥,更是提示用方者注意里熱的出現與郁閉,有熱需依臟腑用藥,并不是每例患者都出現心熱、肺熱。這五味藥的使用,與“易水學派”所提倡的循經用藥和臟腑辨證用藥相吻合。

    至于后世醫(yī)家所說的“黃芩泄氣中之熱”、“黃芩治邪在少陽”、“黃芩斷少陽之路”、“黃芩苦寒以監(jiān)制”、“生地泄血中之熱”、“生地補陰即托邪”、“生地調營”、“嫌生地寒滯易以當歸”等等,以及本方為“解表而清里”之劑等等說法,都是想當然之說,望文生義,或為“耳食之言”。

    古人立方的目的

    從原方的方解中可以這樣認為,方中羌活、防風、蒼術、甘草為基礎用藥,其余五味藥皆為示人以隨證加減之例,這也符合張元素所倡導的“古方今病不相能”,立方“非為治病而設,此乃教人比證立方之道,容易通曉也”。而我們把羌活、防風、蒼術、甘草組成一方,與由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組成的麻黃湯相比,會驚奇地發(fā)現,九味羌活湯制方境界直抵經方。麻黃、桂枝相合,重在祛除風寒郁閉;羌活、防風相合,重在解散風寒濕閉。風寒郁閉易致肺氣失和,故用杏仁肅肺;寒濕內侵易致脾氣失和,故用蒼術運脾。如風寒閉甚,內熱已顯,在麻黃湯基礎上可加大麻黃用量以開寒閉,再加石膏以清內熱(即為大青龍湯);如寒濕閉甚,里熱已現,九味羌活湯中選擇性地加用了細辛、川芎、白芷加強祛風、散寒、除濕之功,加用生地、黃芩以清里熱。

    也許,真正理解九味羌活湯制方之理的是張元素弟子王好古。王好古在《陰證略例》中有如下兩方:“神術湯,治內傷飲冷,外感寒邪無汗者?!薄鞍仔g湯,治內傷冷物,外感風邪有汗者?!鄙裥g湯主要組成為蒼術、防風、甘草,方后加減中說:“太陽證發(fā)熱惡寒,脈浮而緊者,加羌活?!奔忧蓟?,即變?yōu)樯鲜鼍盼肚蓟顪械乃奈痘A藥。如有汗,王好古將蒼術易為白術,即為白術湯。當然,方后加減王好古也提到有熱加黃芩,以及加柴胡、當歸等等。

更多中藥材
  • 姜是我們生活中的常用調味劑,殊不知姜對于手腳冰涼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腳容易涼,不妨在做菜煲湯的時候多放點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沒有糖尿病的話,還可以放些紅糖與生姜一起煮,經常飲用可以起到緩解手腳冰涼的作用。還可以采用生姜1兩+......
  • 一、腳氣頻發(fā),體內濕氣太重的時候,濕氣容易聚集在身體的下部,濕氣重的時候,體內的濕邪就常沿著經絡下至足底的部位,從而引起腳氣病。二、便溏如水,濕氣重的人大便的形態(tài)一般都不正常,夾帶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物,有的爛軟如泥,氣味腥臭,排便不爽,容易粘......
  • 空腹吃水果傷胃?很多家長不讓孩子空腹吃水果,感覺空腹吃水果會傷胃。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水果容易消化,而且含有的果糖基本都偏中性,空腹吃也不會傷胃。但是要注意,空腹吃水果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涼的,這樣可能會傷胃。......
  • 吃什么不等于長什么,吃肉不等于長肉,吃素不等于你就會變瘦。比如面條、米飯之類的都是素食,只吃這些是不會變瘦的,相反還容易變胖,而且營養(yǎng)也跟不上。因為素食里面的一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被我們吃進去之后轉化成了糖,然后這么多的糖堆積在你的身體,你......
  • 如果患者體質比較強壯,身體素質較好,抵抗力較強,沒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此時不易發(fā)生感染。若針灸后幾個小時后進行洗頭,且洗淋浴,流水時間較短,尤其是男性患者,頭發(fā)干得比較快,此時洗問題也不大。對于部分患者而言,若頭發(fā)過長,且洗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