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產(chǎn)后耳鳴失語治驗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

    耳鳴

    史某,32歲,2010年3月12日初診。自訴產(chǎn)后35日耳鳴如蟬,終日不休。問其病史,述其產(chǎn)后因事所愿不遂,郁怒不暢,當日即發(fā)耳鳴,甚則閉而不聞聲音。觀其形消體瘦,面色無華,神情憂郁,舌紅少津,脈細而澀。此乃產(chǎn)后之際營血虧損,加之情懷不暢或郁怒,致肝膽氣結(jié),氣郁化火,壅塞清竅而致。立方以丹梔逍遙散加減。藥用柴胡5克,梔子9克,牡丹皮9克,當歸18克,炒白芍12克,制首烏10克,薄荷5克,靈磁石9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甘草5克。水煎服,3服,每日一服。

    3服藥后,患者耳中蟬鳴頓失,飲食好轉(zhuǎn),睡眠安,囑其原方再進兩劑,耳鳴未見復發(fā)。

    產(chǎn)后營血不足加之郁怒情懷不暢,最宜郁而化火,阻塞清竅。取“木郁達之”、“火郁發(fā)之”之意,予以丹梔逍遙散加減,加磁石、龍牡專事潛鎮(zhèn),全方升中有降,使肝之性得以升發(fā),沖和條達則郁開結(jié)散,肝滋火凈,耳鳴自愈。

    產(chǎn)后不語

    孫某,女,34歲,2009年10月5日初診。產(chǎn)后28天,表情呆滯,雙目無神,終日面壁不語,呼之不應,夜眠不安,喉中有痰鳴,二便不利,飲食少進,產(chǎn)后惡露已盡,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曾在醫(yī)院檢查,未見異常而診為“癔病”。中醫(yī)辨證屬痰熱乘心,清竅閉塞,治宜清熱化痰,醒神開竅。藥用半夏6克,膽南星6克,陳皮6克,竹茹9克,硃茯神12克,石菖蒲10克,郁金9克,遠志6克,甘草3克。3服,水煎服,每日一服。

    二診:藥后神志時有清醒,大便4日未解,咯吐痰涎,質(zhì)稠。原方加枳實9克,瓜蔞15克,生龍齒20克,繼服3服。

    三診:藥后可安睡,大便已解,神志清,舌苔已退,偶能言語,可進流質(zhì)飲食,舌紅少津,脈細弱,證屬痰熱已解、津液受損之象。藥用太子參20克,麥冬12克,玉竹10克,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陳皮6克,竹茹9克,遠志6克,神曲10克,甘草5克。服5服后,已能對答流利,體漸康復。

    產(chǎn)后不語,最早見于《經(jīng)效產(chǎn)寶》,其有虛實之辨。實證多為痰熱上承心竅或敗血攻心,虛證則為氣血兩虧所致。本例患者體胖形肥,痰濕素盛,又值產(chǎn)后,臟腑受損,正氣失運,反釀痰濕,郁久化熱,心竅蒙蔽,實乃痰熱為患,治以清熱化痰開竅,則可轉(zhuǎn)舌而言也。

更多中藥材
  • 它分三種吧,一種是潰瘍性結(jié)腸炎,一種是克羅恩病,還有一種呢,腸鏡經(jīng)常打出這樣的報告的,慢性結(jié)腸炎,結(jié)腸炎癥改變,結(jié)腸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腫啊,甚至有一點點滲血了,重的呢可能會有糜爛,這個就是結(jié)腸炎在腸鏡下的表現(xiàn)。對于患者來講呢,一般患者......
  • 就是這個濕啊,主要是從我們脾胃來的啊,因為中醫(yī)講究脾胃是來運化水濕的,脾胃的功能減弱啊,也就是脾胃氣虛了,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就會導致這個水濕之氣在人體內(nèi)積聚,積聚以后成為這個濕邪,我們一般就叫做寒濕。濕邪呢分為寒濕,也分為這個濕熱,就這兩......
  • 在我們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實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導致我們的胃腸功能紊亂患者也特別多,這個失眠的癥狀包括我們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包括胃脹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悶吶,這些癥狀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個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所以說我們的中醫(yī)就講究辨證治療......
  • 在我們脾胃病科有脾胃癥狀的病人比較多,也有許多患者有腰疼。到我們脾胃病科來看病的時候呢,他往往沒有注意這個腰痛,我們在問診的時候呢,就要注意,因為這個脾啊和腎呢,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后天之本。所以說這個腰痛啊,跟我們的胃痛,跟我們的胃脹,......
  • 我們在臨床上呢,常見的問題歸結(jié)一點就是兩個字代謝。往往患者會說我現(xiàn)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說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點費勁了。這個費勁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條變細啊。上廁所待的時間比較長,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覺這事特別不正常,是否問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