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新生兒黃疸診療技術(shù)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xiàn)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的臨床癥狀。包括生理性與病理性兩種,后者又稱高膽紅素血癥。本病發(fā)生多少與種族、地區(qū)、胎齡、喂養(yǎng)方式有關(guān)。如東方人高于西方人,早產(chǎn)兒多于足月兒,母乳喂養(yǎng)兒多于人工喂養(yǎng)兒。

    中醫(yī)稱為“胎黃”、“胎疸”,是指以皮膚黃、目黃、小便黃為特征的一種病癥。

    病因病機

    病因為感受濕熱之邪,或寒濕阻滯,或瘀積發(fā)黃。孕母受濕熱傳于胎兒;或小兒產(chǎn)時、生后感受濕熱邪毒。濕熱之邪未能輸化,郁結(jié)于里,熏蒸肝膽,以致膽汁外泄,而致皮膚面目發(fā)黃;因黃色鮮明,常伴熱象,故屬陽黃之候。若由于小兒體稟脾陽虛弱,復(fù)由孕母內(nèi)蘊之濕所傳;或生后為濕邪所侵,脾陽受困;亦可因寒濕阻滯,氣機不暢,以致肝失疏泄,膽汁外溢,而致發(fā)黃,因黃色晦暗,精神疲乏,故屬陰黃之候。若濕熱蘊郁日久,肝膽郁滯,氣血瘀阻,則為肝脾大之瘀積發(fā)黃。若濕熱化火,熱毒熾盛,熱極生風,可出現(xiàn)胎黃動風之證(相當于核黃疸)。若患兒稟賦虛弱,濕熱熾盛,正不勝邪,則可出現(xiàn)胎黃虛脫之證(相當于重度溶血性貧血而引起的急性心功能衰竭)。

    辨證論治

    1.濕熱熏蒸證

    [證候]面目皮膚發(fā)黃,顏色鮮明,狀如橘色,煩躁啼哭,小便黃赤,大便秘結(jié)或灰白。舌紅,苔黃厚膩,指紋滯。

    [治法]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方藥]茵陳蒿湯。主要藥物:茵陳、梔子、大黃。

    常加用金錢草、郁金、澤瀉、車前子以增強利濕退黃之功。伴嘔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嘔;伴腹脹者加厚樸、枳實理氣導(dǎo)滯;熱重者加黃芩、黃連、虎杖清熱利濕。

    2.寒濕阻滯證

    [證候]面目皮膚發(fā)黃,顏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時時啼哭,腹脹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黃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紋淡。

    [治法]益氣健脾,溫中化濕。

    [方藥]茵陳理中湯加減。主要藥物:茵陳、黨參、白術(shù)、茯苓、干姜、甘草。

    四肢不溫者,加制附子助陽散寒;腹脹者,加木香、大腹皮行氣消脹;大便溏泄、胃納呆滯者,加茯苓、砂仁化濕和胃。

    3.瘀積發(fā)黃證

    [證候]面目皮膚發(fā)黃,顏色晦滯,腹部脹滿,青筋暴露,肝脾大質(zhì)硬,小便短黃,大便秘結(jié)或灰白,唇色暗紅,或衄血。舌見瘀點,指紋紫。

    [治法]活血化瘀,利膽退黃。

    [方藥]血府逐瘀湯合茵陳蒿湯。主要藥物:生地黃、當歸、牛膝、紅花、桃仁、柴胡、枳殼、赤芍、川芎、桔梗、茵陳、梔子、大黃。

    經(jīng)驗方

    1.消黃湯

    [藥物組成]茵陳6克,川黃柏6克,山梔子6克,條黃芩6克,川黃連3克,生大黃1克。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黃。

    [適應(yīng)證]適用于本病濕熱熏蒸型黃疽。

    [用法用量]水煎濃縮至20毫升頻服。

    2.利膽湯

    [藥物組成]茵陳6克,蒲公英5克,茯苓5克,郁金3克,天花粉3克,澤瀉3克,梔子3克,生甘草1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yīng)證]適用于本病濕熱發(fā)黃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分3次服。

    3.茵陳茅根湯

    [藥物組成]茵陳6克,白茅根5克,車前草6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yīng)證]適用于本病濕熱發(fā)黃證。

    [用法用量]水煎3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劑。

    4.曹頌昭經(jīng)驗方——疏利清化湯

    [藥物組成]茵陳12克,金錢草15克,焦梔子6克,廣郁金6克,赤芍藥6克,白芍藥6克,醋柴胡5克,雞內(nèi)金5克,石打穿l0克,豬苓l0克,茯苓10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yīng)證]適用于本病濕熱發(fā)黃證。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100~15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劑。

    [臨床應(yīng)用]肝大明顯者,加丹參、牡丹皮、莪術(shù)各10克。

    適宜技術(shù)

    1.外敷法

    茵陳、梔子、大黃、芒硝各15克,杏仁6克,郁金、白茅根、車前子、牡丹皮、巴豆霜各l0克,豆豉20克。共煎湯,用紗布蘸藥液熱敷。用于濕熱內(nèi)蘊型和氣血瘀滯型。

    2.灌腸法

    茵陳、梔子、大黃、甘草各l0克煎湯,濃煎取汁40毫升,每次2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一次。

    3.沐浴法

    大黃、梔子、黃柏、芒硝各10克。共煎取汁1000毫升,擦洗患兒全身,一日兩次,3日一療程。用于濕熱內(nèi)蘊型。

    4.推拿法

    方法一:取心俞、膈俞穴,每日兩次,一周為一療程。

    方法二:按壓膽囊穴,每日兩次,每次3分鐘。

    5.敷臍法

    茵陳、梔子、大黃、芒硝各30克,杏仁6克,常山、鱉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將上藥加水共煎湯去渣,用紗布蘸藥液熱敷臍部,每次15分鐘,每日3~4次,3日為一療程。D4

更多中藥材
  • 第一種啊,中醫(yī)叫做痰熱內(nèi)阻型,這一類患者一般都是陽盛的體質(zhì),平時飲食啊也比較的不在意,就是胃口比較好,有一些辛肝肥厚包括喝酒啊來者不拒,受這樣因素影響呢,時間長了以后啊,經(jīng)常性的在胃黏膜表面產(chǎn)生炎癥,最終會形成萎縮性胃炎,找我們看病的時候,......
  • 鑒于我們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zhì)量也有很多的胃病啊,都建議大家去做一下這個胃鏡腸鏡的檢查,那么你不要說相信某一個人摸一個脈,就告訴你,你胃里面長息肉了,一定要通過胃鏡來確認,那么有些事情不能捕風捉影,就是用藥調(diào)理了,那么比如說這個糜爛性胃......
  • 胃食管反流病容易反復(fù),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患者在飲食上的不注意,還有一些患者說就是在這個情緒上的難以控制。胃食管反流病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在生活上要嚴格遵循三忌三戒。第一個就是忌油膩食品。人在高脂肪飲食以后啊,胃的排空速度慢,容易刺激這個膽囊的......
  • 那么今天呢,來跟大家聊一聊大便的異常情況。有一些病人吧,就是對這個大便觀察還是比較仔細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呢,對自己的大便這一塊呢不是很認真,或者不是很細心,習以為常,就是甚至說大便異常的時候,他也習以為常,有時候呢,還是會忽略一些比較嚴重的......
  • 那么它這些特征出現(xiàn)以后呢,有一些患者會伴有這個腸上皮化生,還有一些不典型增生,隨著這個現(xiàn)在這個生活水平地提高啊,胃腸鏡的普遍開展,它的發(fā)病率還有他的檢出率都逐年上升,那么我們中醫(yī)認為這個。慢性萎縮性胃炎呢,脾胃臟腑功能失調(diào)所導(dǎo)致的,病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