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豬苓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豬苓湯處方

    豬苓、茯苓、阿膠、澤瀉、滑石,各二錢(qián)半。

    功能主治

    治陽(yáng)明病,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或下利,咳而嘔,心煩不眠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食遠(yuǎn)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傷寒論》:豬苓湯處方

    豬苓(去皮)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碎)各9克

    功能主治

    滋陰清熱利水。治水熱互結(jié),邪熱傷陰所致的發(fā)熱,渴欲引水,或下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

    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先煮四味,取400毫升,去津,入阿膠烊消,分二次溫服。

    備注

    方中以豬苓,茯苓滲濕利水為君;滑石,澤瀉通利小便,泄熱于下為臣,君臣相配,既能分捎水氣,又可疏泄熱邪,使水熱不致互結(jié);更以阿膠滋陰為佐,滋養(yǎng)內(nèi)虧之陰液。諸藥合用,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戀邪,使水氣去,邪熱清,陰液復(fù)而諸癥自除。

    摘錄《傷寒論》漢·《傷寒論》:豬苓湯組成

    豬苓三錢(qián)(9克)、茯苓三錢(qián)(9克)、澤瀉三錢(qián)(9克)、滑石三錢(qián)(9克)、阿膠三錢(qián)(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利水清熱養(yǎng)陰。

    主治

    主治水熱互結(jié),邪熱傷陰,小便不利,發(fā)熱,口渴欲飲,或見(jiàn)心煩不寐,或兼有咳嗽、嘔惡、下利,舌苔白,脈濡。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復(fù)發(fā)性尿路感染、腎病綜合征、乙肝肝硬化腹水、顱腦損傷等病癥。

    1.泌尿系感染:將15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隨機(jī)分為治療組(口服加味豬苓湯,由豬苓、茯苓、澤瀉、阿膠、白花蛇舌草、黃柏組成)100例和對(duì)照組(口服三金片)50例。以癥狀、尿常規(guī)、尿培養(yǎng)變化評(píng)定療效,療程4周。結(jié)果:治療組痊愈62例,顯效26例,有效10例,無(wú)效2例,總有效率為98%;對(duì)照組痊愈26例,顯效8例,有效8例,無(wú)效8例,總有效率為84%。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P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白術(shù)2兩,半夏1兩,干姜1兩,枳實(shí)1兩,赤茯苓1兩。制法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酒癖留滯,脅肋堅(jiān)痛,胸腹?jié)M悶,飲食進(jìn)退及嘔逆惡心。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摘錄《雞峰》卷十八......
  • 《脾胃論》卷下: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處方黃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蒼術(shù) 白茯苓 黃耆 澤瀉 人參各1.5克 白術(shù)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湯洗七次)大麥蘗面 橘皮各1.5克制法上藥哎咀。功能主治補(bǔ)脾胃,化痰濕,定虛風(fēng)。主脾胃虛弱,痰濕......
  • 《脾胃論》卷下: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處方黃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蒼術(shù) 白茯苓 黃耆 澤瀉 人參各1.5克 白術(shù)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湯洗七次)大麥蘗面 橘皮各1.5克制法上藥哎咀。功能主治補(bǔ)脾胃,化痰濕,定虛風(fēng)。主脾胃虛弱,痰濕......
  • 處方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芷半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諸鯁。用法用量每服1錢(qián)匕,水調(diào)下。即嘔出。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
  • 處方半夏40枚(湯浸7遍),巴豆40粒(去皮心膜),杏仁(去皮尖雙仁)40枚,豬牙皂莢(去皮)40挺(4味用好醋浸7日取出,以布絞取汁熬成膏,入眾藥),礞石(研細(xì),炒)5錢(qián),丁香2錢(qián),木香2錢(qián),沉香2錢(qián),檳榔半兩,膩粉1分,硇砂1分,粉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