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滋陰大補丸

    組成

    熟地黃二兩(60克)、牛膝一兩半(45克)、山藥一兩半(45克)、山茱萸一兩(30克)、杜仲一兩(30克)、茯苓一兩(30克)、巴戟天一兩(30克)、五味子一兩(30克)、小茴香兩(30克)、肉蓯蓉一兩(30克)、遠(yuǎn)志一兩(30克)、石菖蒲半兩(15克)、甘杞子半兩(15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棗肉搗和,蜜丸。每服9克,每日2次,鹽開水或黃酒送服。

    功效

    益肝滋腎。

    主治

    腰膝酸軟,下肢無力,頭暈?zāi)垦?,耳鳴健忘,心神不安,男子遺精,女子帶多,舌紅苔少,脈弦細(xì)。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腎病等病癥。

    高血壓腎?。罕痉郊訙p聯(lián)合西藥治療高血壓腎病33例,對照組29例單純用西藥治療。療效判定標(biāo)準(zhǔn):臨床癥狀消失、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 Ccr)增高≥35%、血肌酐(Scr)降低≥35%為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減輕、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 Ccr)增高≥20%、血肌酐(Scr)降低≥20%為有效;治療后自覺癥狀體征未減輕或加重、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 Ccr)、血肌酐(Scr)無改善為無效。結(jié)果:治療組顯效10例(30.3%),有效14例(42.4%),無效9例(27.2%),總有效率72.7%。對照組顯效4例(13.7%),有效8例(27.6%),無效17例(65.3%),總有效率41.3%。(《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yuǎn)程教育》2013年第4期)

    方解

    本方中熟地黃、枸杞子滋陰補肝腎,水足以濟火;肉蓯蓉、巴戟天入腎經(jīng)血分,小 茴香入腎經(jīng)氣分,同補命門相火不足,火旺土強則脾能健運;牛膝、杜仲強體以助腎;茯苓、山藥滲濕健脾;山萸肉、五味子滋補肺腎以固精氣;石菖蒲、遠(yuǎn)志安神通心以交腎;大棗調(diào)和諸藥。共奏滋養(yǎng)肝腎,養(yǎng)血通脈之功。

    滋陰大補丸陰陽雙補,養(yǎng)血活血,祛濁活絡(luò),通補兼施,但應(yīng)注意補氣滋陰之熟地黃等,易造成壅中膩胃之弊,尤其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容易造成濁毒滯留的情況,故運用時不宜用量過大,且應(yīng)佐以行氣寬中的小茴香等以達(dá)到補益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的目的。

    現(xiàn)代研究

    早期文獻(xiàn)報道本方可治療神經(jīng)衰弱、男子不育等病癥。

    方歌

    無。

    摘錄明·《醫(yī)方考》錄朱丹溪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紅花8克,徐長卿12克,陳皮8克,大貝母12克。功能主治安胃,寧痛、散結(jié)。主氣滯阻絡(luò)。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袁正剛方......
  • 處方延胡索(醋制)63g 白礬(煅)250g 海螵蛸(去殼)187g性狀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的片;氣微,味澀、微苦。炮制上三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加蜂蜜125g與適量的水,制成顆粒,干燥,壓制成1000片,即得。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制酸止痛......
  • 處方白術(shù)2兩,茯苓1兩,藿香1兩,厚樸1兩,半夏1兩,甘草1兩,黃橘皮1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脾胃氣虛,胸膈膨悶,心腹脹滿,嘔逆惡心,噫氣吞酸,口淡無味,四肢倦怠,全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摘錄《......
  • 處方芎1錢,當(dāng)歸4錢,人參1錢,桃仁10粒,姜炭5分,炙草5分,藿香4分,砂仁4分,姜3片(有汗勿用)。功能主治消塊,溫胃。主產(chǎn)后七日內(nèi)嘔吐不止,全不納谷,血塊未除。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下......
  • 處方白術(shù)1錢,白茯1錢,滑石(水飛)7分,砂仁(炒)7分,木香(煨)5分。功能主治脾胃俱受病,吐瀉兼作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停食,加枳實、山楂、曲糵;挾驚,加膽星、天麻;風(fēng),加防風(fēng)、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nèi)有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