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和湯

    《雞峰普濟方》卷二十:中和湯處方

    白術(shù)120克 黃橘皮 厚樸 人參 茯苓 甘草各75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脅肋脹滿,惡心嘔逆,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雞峰普濟方》卷二十《活幼心書》卷下:中和湯處方

    人參(去蘆)厚樸(如前制)當歸(酒洗)防風(去蘆)白芷 肉桂(去粗皮)桔梗 川芎 白芍藥 沉香 檀香 乳香 藿香葉 紫蘇葉 黃耆(蜜水涂炙)甘草各1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治遍身癰癤,已潰未潰者。

    用法用量

    用無灰酒120毫升,拌勻曬干,天陰略焙。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不拘時溫服。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醫(yī)方簡義》卷三:中和湯處方

    神曲 生萊菔子 淡黃芩(酒炒)姜半夏 茯苓 山楂 茅山術(shù) 川連(酒炒)各4.5克

    功能主治

    治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三
更多中藥材
  • 《御藥院方》卷五:半夏利膈丸處方白術(shù) 人參 白茯苓(去皮)白礬(生)滑石 貝母各30克 天南星(生)45克 白附子(生)60克 半夏(湯洗)90克制法上藥研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風化痰,益氣健脾。主風痰郁甚,頭疼目眩,咽膈......
  • 別名半夏丸處方半夏(去滑)1兩,赤茯苓半兩(去皮),白礬1分(枯),鉛白霜半兩。制法上為末,生姜汁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實,惡心嘔吐,頭目昏暈,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生姜湯送下。摘錄《普濟方》卷一六四......
  • 處方半夏5兩(熊州者,湯洗去滑,汁盡),干姜3兩,吳茱萸2兩,桂心1兩,白術(shù)3兩,細辛3兩,柴胡3兩,牡丹皮3兩,大黃5兩,芒硝2兩。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蘆根等8味飲子飲之,諸狀不歇,漸不下食,心腹結(jié)硬,不得手近,有時觸著,痛不可......
  • 《千金》十二:半夏千里流水湯別名半夏東流水湯、半夏湯處方半夏3兩,宿姜3兩,生地黃5兩,酸棗仁5合,黃芩1兩,遠志2兩,茯苓2兩,秫米1升。功能主治瀉熱。主膽腑實熱,精神不守,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干頭重,灑灑惡寒,兩脅脹痛。用法用量半夏東......
  • 處方半夏、南星、白附各等分。制法上藥生用,為未,水為丸,以生面為衣,陰干。功能主治痰眩冒,頭痛,惡心,吐酸水。用法用量生姜湯送下。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