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禹功散

    《儒門事親》卷十二:禹功散處方

    黑牽牛頭末120克 茴香30克(炒)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行氣消腫,逐水通便。治陽水、陽黃,便秘脈實(shí),元?dú)馕刺撜摺?/p>用法用量

    以生姜汁調(diào)3~6克,臨臥服。

    或加木香30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壽世保元》卷五:禹功散處方

    陳皮 半夏(姜制)赤茯苓 豬苓 澤瀉 白術(shù)(炒)木通各3克 條芩2.4克 升麻0.9克 甘草0.9克 山梔子(炒)3克

    功能主治

    治膀胱有熱,小便不通,諸法不能奏效者。

    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時(shí)服。得解而止。

    備注

    原書云:此方服后,“妙在探吐,譬如滴水之器,閉其上竅則不瀝,拔之則水通流泄矣?!?/p>摘錄《壽世保元》卷五金·《儒門事親》:禹功散組成

    頭末黑牽牛(120克)、茴香(30克)。

    用法

    為末,每一錢(3克),姜汁調(diào)下。

    功效

    行氣消腫,逐水通便。

    主治

    寒濕水疝,陰囊腫脹,大小便不利,舌紅苔白或白膩,脈沉有力。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鞘膜積液等病癥。

    1.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采用禹功散合芒硝外敷神闕穴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34例,并與西藥常規(guī)治療33例比較,兩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禹功散合芒硝。兩組均以治療1年為1個(gè)療程,共治療3個(gè)療程。療效標(biāo)準(zhǔn):腹水消失,臨床癥狀消失,食欲正常,一般情況良好,腹部B超無液性暗區(qū)為顯效;腹水大部分消退,臨床主要癥狀減輕,食欲有所增加,一般情況改善,腹圍縮小3 cm以上,腹部B超提示少量腹水為好轉(zhuǎn);腹水不減輕或增加,臨床癥狀加重,病情逐漸惡化,或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而死亡為無效。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6%。(《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年第12期)

    2.鞘膜積液:50例中陰囊囊腫者10例,睪丸鞘膜積液34例,精索鞘膜積液16例,交通性鞘膜積液2例。采用新加禹功散治療,方由小茴香10克,黑牽牛子6克,生檳榔3克,肉桂6克,鳥藥、車前子、橘核、牛膝、茯苓、豬苓、當(dāng)歸、赤芍、澤瀉各10克,每日1劑,分2次溫服。10日為1個(gè)療程。結(jié)果:1個(gè)療程后痊愈(積液消失,伴隨癥狀消失)28例,占56%;2個(gè)療程痊愈18例,占36%,總有效率占92%。(《福建中醫(yī)藥》2006年4期)

    方解

    本方逐水消腫,喻其功用如同大禹治水一樣功效卓著,故名“禹功散”。本方所治陽水、水疝雖為二病,然病機(jī)則一,乃水氣內(nèi)聚為患。治宜逐水行氣為法。孕婦及年老體弱者慎用。

    禹功散與十棗湯兩方,均能瀉下逐水。本方牽牛配伍茴香,逐水中兼能行氣,具有逐水行氣、通便消腫之功,適用于陽水,二便不利,脈沉有力,屬實(shí)證者;十棗湯大戟、芫花、甘遂與大棗同用,逐水中兼能培土扶正,適用于懸飲,咳唾胸脅引痛,或水腫,腹脹喘滿,二便不利,脈沉弦者。

    方歌

    儒門事親禹功散,牽牛茴香一齊研,行氣逐水又通便,姜汁調(diào)下陽水痊。

    摘錄金·《儒門事親》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八珍湯加麥冬1錢,五味子5粒。功能主治痘瘡靨后,煩渴,喘咳。摘錄《醫(yī)林纂要》卷九......
  • 處方八珍湯加黃芩8分,知母8分。功能主治痘瘡靨后身弱,坐立搖顫。摘錄《醫(yī)林纂要》卷九......
  • 處方黨參12克,山藥9克,茯苓9克,甘草9克,杭芍9克,川芎6克,熟地9克,枸杞子15克,麥冬9克,山萸肉9克,菟絲子12克,淡大云9克,粉丹皮9克,當(dāng)歸9克。功能主治補(bǔ)腎固沖;調(diào)養(yǎng)氣血。主沖任損傷,胞脈失養(yǎng),血枯經(jīng)閉。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
  • 《瑞竹堂經(jīng)驗(yàn)方》卷四:八珍散別名八珍湯(《正體類要》卷下)。處方當(dāng)歸(去蘆)川芎 熟地黃 白芍藥 人參 甘草(炙)茯苓(去皮)白術(shù)各30克制法上藥嚼咀。功能主治養(yǎng)氣血,調(diào)營衛(wèi),補(bǔ)虛損。氣血兩虛,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
  • 《丹溪心法》卷四:八珍湯處方當(dāng)歸 赤芍 川芎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功能主治和氣血,理脾胃。虛損屬于氣血兩虛,脾胃不和者。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摘錄《丹溪心法》卷四《青囊全集》卷上:八珍湯處方西洋參1錢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