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益胃湯

    《溫病條辨》卷二:益胃湯處方

    沙參9克 麥冬15克 冰糖3克 細(xì)生地15克 玉竹4.5克(炒香)

    功能主治

    滋養(yǎng)胃陰。治陽明溫病,下后汗出,胃陰受傷者。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兩次服。所余藥滓,再煮取200毫升服。

    摘錄《溫病條辨》卷二清·《溫病條辨》:益胃湯組成

    沙參三錢(9克)、麥門冬五錢(15克)、冰糖一錢(9克)、細(xì)生地五錢(15克)、炒香玉竹一錢五分(4.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陰生津。

    主治

    陽明溫病,下后汗出,胃陰受傷;或見胃脘灼熱隱痛,饑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秘結(jié),或干嘔、呃逆,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者。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胃炎、小兒厭食癥、口糜、呃逆等辨證屬胃陰虧損者,以及熱病后胃陰未復(fù),胃氣不和,饑不能食,口燥咽干者。

    1.萎縮性胃炎(經(jīng)驗):印會河采用本方加減治療胃陰不足,胃酸過少之癥,癥見胃痛不脹,食后還飽,食酸甜或水果較舒,口渴不能多飲,大便干燥,舌質(zhì)偏紅,苔少而干,脈細(xì)。痛甚加桃仁10克,丹參15克。(《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01年第12期)

    2.小兒厭食:本方加減治療脾胃陰虛型小兒厭食50例(治療組),對照組15例以中成藥兒寶顆粒沖服。以主要癥狀和癥狀積分改變評定療效。結(jié)果:治療組痊愈33例,顯效12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0%。(《江蘇中醫(yī)藥》2007年第3期)

    3.小兒腹痛:(個案)以本方加減治療胃陰不足,氣化失常所致小兒腹痛。4劑后,患兒脘腹痛明顯減輕,且食欲增,便軟。4劑后諸證消失,又繼服1周以鞏固療效。1個月后患兒體重增加1千克,隨訪1年來未再復(fù)發(fā)。(《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05年第2期)

    4.小兒尿頻:(個案) 以本方加減治療胃陰不足,氣化失常所致小兒尿頻。4劑后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夜間只起1次,白天也只五六次,效不更方,繼服4劑以鞏固療效。1周后諸癥消失。隨訪1年,未再復(fù)發(fā)。(《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05年第2期)

    5.眩暈:本方加味治療眩暈108例。以臨床癥狀變化評定療效,3周為1個療程。結(jié)果;9例顯效,13例有效,6例無效。顯效者高血壓病31例,內(nèi)耳眩暈癥29例,診斷不明4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94年第6期)

    6.雜病(經(jīng)驗):顧炳歧認(rèn)為不論雜病郁火傷陰,或熱病傷陰轉(zhuǎn)為雜病,或藥物毒副作用傷陰均可出現(xiàn)益胃湯證,可用益胃湯加減治療。其針對眩暈、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妊娠惡阻、因精神因素引起厭食癥、化療副作用引起的反應(yīng)等,用益胃湯治療均取得一定療效。(《遼寧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報》2011年第3期)

    方解

    益胃湯諸藥甘涼清潤,清而不寒,潤而不膩,藥簡力專,主要用于治療胃陰不足之證。如見汗多,氣短者,加黨參、五味子;陰液枯竭、胃氣垂絕者,沙參改用西洋參、生曬參或紅參;呃逆,加枇杷葉、柿蒂;嘔吐,加橘皮、竹茹;厭食,加山楂、谷芽、麥芽;大便干結(jié),加白蜜、麻子仁等。

    本方甘涼滋潤,若脘痞苔膩者,不宜使用。

    現(xiàn)代研究

    通過改善中樞神經(jīng)遞質(zhì)代謝,緩解“慢性疲勞”大鼠軀體及心理的應(yīng)激狀態(tài),促進(jìn)疲勞狀態(tài)的恢復(fù),從而實現(xiàn)“益陽明之津,補(bǔ)太陰之氣”。

    方歌

    益胃湯能養(yǎng)胃陰,冰糖玉竹與沙參,麥冬生地同煎服,溫病須慮熱傷津。

    摘錄清·《溫病條辨》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枳殼(去瓤,麩炒微黃)1兩,淡豆豉(焙干)半兩,茯神(去皮木根)半兩,南星半兩,蝎梢50尾(去尖毒),凈蕪荑2錢半(先入乳缽內(nèi),極細(xì)研爛)。制法上除蕪荑外,余5味焙為末,再同蕪荑乳缽內(nèi)杵勻,醋煮糯米粉糊為丸。功能主治疏風(fēng)順氣,和脾胃,進(jìn)......
  • 處方當(dāng)歸、沒藥、玄胡索、川芎、藁本、人參、白茯苓、牡丹皮、甘草、白芍藥、白術(shù)、熟干地黃、白芷、白薇各等分。功能主治婦人諸虛不足,心腹疼痛。用法用量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酒送下。摘錄《百一》卷十八......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不換金丹處方荊芥穗、白僵蠶(炒)、天麻、甘草(炙)、防風(fēng),各一兩。川烏頭(生用)、白附子(生用)、羌活(去蘆)、細(xì)辛(去葉)、川芎、蝎稍(去毒.炒)、藿香,各半兩。薄荷,三兩。炮制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功能主......
  • 別名不換金撥云丹處方大石蟹1個(照后制法),黃連、黃柏、黃芩、大黃、細(xì)辛、桔梗、防風(fēng)、荊芥、梔子、薄荷、羌活、烏藥、陳皮、枳殼、前胡、當(dāng)歸、姜黃、木賊、菊花、干姜、桑白皮各等分。制法上將21味銼細(xì),銅器用水3碗浸3日,用布濾去滓,卻將石蟹微......
  • 處方烏頭、附子、南星(各去皮臍)。制法上為末,用米飲漬絲瓜瓤,里外俱透,就于藥末中滾展,令人更揉搦勻遍,曬干收用。功能主治遍身風(fēng)毒燥癢,爬不暇,隨手熱瘰癮疹,或藏頭小瘡,服一切藥不能卒效者。用法用量凡有燥癢,但以此瓤隨意輕重揩擦1過。他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