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宣毒發(fā)表湯

    《痘疹活幼至寶》卷終:宣毒發(fā)表湯處方

    升麻 葛根各2.5克 前胡2.5克 桔梗0.6克 枳殼(麩炒)2.5克 荊芥 防風各1.5克 薄荷 甘草各0.6克 木通 連翹 牛蒡子 杏仁 竹葉各2.5克

    功能主治

    透疹解毒,宣肺止咳。治麻疹透發(fā)不出,發(fā)熱咳嗽,煩躁口渴,小便赤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大寒,加蜜炙麻黃;天氣大熱,加黃芩。

    備注

    方中升麻、葛根透疹解毒,荊芥、防風、牛蒡、薄荷解肌散邪,助升麻、葛根透疹;枳殼、桔梗、前胡、杏仁宣肺祛痰止咳;連翹清泄上焦之熱;木通導熱下行;竹葉清熱除煩;甘草解毒和中,并和諸藥。綜合成方,具有宣毒發(fā)表之功。故對麻疹初起,欲出未出者,用之有效。

    摘錄《痘疹活幼至寶》卷終明·《痘疹仁端錄》:宣毒發(fā)表湯組成

    升麻(3克)、葛根(3克)、牛蒡子(5克)、連翹(5克)、前胡(5克)、杏仁(6克)、木通(3克)、竹葉(2克)、防風(3克)、荊芥(3克)、桔梗(3克)、薄荷(3克)、甘草(2克)。

    用法

    原書未著用量。水煎服。

    功效

    透疹解毒,宣肺清熱。

    主治

    麻疹初起,欲出不出,身熱無汗,咳嗽咽痛,煩躁口渴,尿赤,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麻疹、高熱等病癥。

    1.麻疹:以本方加減治療青年非典型麻疹28例。療程為2周。療效評定以發(fā)熱及卡他癥狀消失,皮疹全部消退即為治愈。結果:治愈21例,好轉(zhuǎn)6例,無效1例。(《新中醫(yī)》2008年第10期)

    2.高熱:以本方加減治療小兒上感高熱245例。所有患者均配合物理降溫,并適當口服西藥解熱鎮(zhèn)痛藥,未用抗感染等西藥。服藥1日退熱,2日體溫正常為顯效;服藥1日退熱,3日體溫正常為有效;服藥3日熱度無明顯下降為無效。結果:顯效141例,有效67例,無效37例。(《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05年第2期)

    方解

    方中升麻、葛根透疹解毒;荊芥、防風、牛蒡、薄荷解肌散邪,助升麻、葛根透疹;枳殼、桔梗、前胡、杏仁宣肺祛痰止咳;連翹清瀉上焦之熱;木通導熱下行;竹葉清熱除煩;甘草解毒和中,調(diào)和諸藥。

    臨床以麻疹透發(fā)不暢、身熱無汗、咳嗽、煩渴尿赤為辨證要點。凡麻疹已透,身熱已退者,不宜服用。

    現(xiàn)代研究

    木通有毒,現(xiàn)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毒性成分為馬兜鈴酸,藥動學顯示有蓄積,腎臟為馬兜鈴酸的主要靶器官,其腎毒性被廣泛關注。關木通只要控制劑量可以不致引起馬兜鈴酸中毒,但在沒有弄清其腎毒性的真正原因的確切機制前停止其使用,改用木通科木通代替。

    方歌

    宣毒發(fā)表升葛翹,杏桔荊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現(xiàn)點此方饒。

    摘錄明·《痘疹仁端錄》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蛤蚧1個(如是男子患病,取雄者腰前一截用之;女子患者,取雌者腰后一截用之),不蛀皂角2挺(涂酥炙,去黑皮并子),干地黃1分(熟蒸如餳),五味子1分,杏仁1分(去皮尖,用童便浸一伏時,入蜜炒黃色),半夏1分(漿水煮三七遍),丁香少許。制法......
  • 處方楸葉5斤,馬齒莧(連根)3斤(各凈洗,切,焙)。制法上用水5斗,慢火煮,時將柳木篦攪,至1斗許,住火放冷,濾去滓,將汁再熬合濃,以新瓷罐子盛。功能主治諸腫毒。用法用量用時以雞翎掃藥。如瘡腫痛,以軟帛貼之。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五......
  • 《婦人大全良方》卷十六:保氣散處方香附子120克 山藥60克 縮砂仁30克 木香120克 粉草37.5克 益智 紫蘇葉各15克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安胎寬氣進食,瘦胎易產(chǎn)。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湯調(diào)服。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十六《婦人良方》卷......
  • 處方豬苓5錢,澤瀉5錢,白術5錢,茯苓5錢,山楂5錢,香附5錢,陳皮5錢,青皮5錢,益智5錢,草果仁5錢,小茴香5錢,神曲5錢,桂皮4錢,木香4錢,藿香4錢,甘松4錢。制法上以蜜1兩,生姜汁1鐘,煉熟為丸,如龍眼大。功能主治溫中益氣。主嘔吐......
  • 別名丹砂丸處方朱砂(研)1兩,麝香(研)2錢,巴豆(去皮,出油,研)2分,斑蝥(去頭足,炒半生半熟)1分,雄黃1分,蜈蚣(一生、一炙)2條,黃藥子(研)1錢,山豆根(杵末)1兩,續(xù)隨子(去皮,生用,研末)1錢。制法上藥各入乳缽內(nèi),研末,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