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蒼術(shù)30g 柴胡30g 羌活30g 防風(fēng)30g 白芷30g 川芎30g 廣藿香30g 前胡30g 連翹30g 陳皮30g 山楂30g 枳實(shí)30g 麥芽(炒)45g 甘草30g 桔梗45g 六神曲(炒)30g 紫蘇葉45g 厚樸45g 紅茶960g
為棕色的顆粒;氣微香,味甜、微苦。
以上十九味,蒼術(shù)、柴胡、羌活、防風(fēng)、白芷、川芎、廣藿香、連翹、前胡、陳皮、枳實(shí)、紫蘇葉、厚樸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山渣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shí),第二次1小時(shí),合并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與上述水溶液合并,濃縮至適量,加乙醇等量使沉淀,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加蔗糖粉適量,制成顆粒,干燥,放冷,噴加上述蒼術(shù)等揮發(fā)油,混勻,制成600g,即得。
解表和中。用于感受風(fēng)寒,內(nèi)傷食積,寒熱吐瀉。
開水沖服,一次6g,一日1~2次。
每袋裝6g
密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蒼術(shù)30g 柴胡30g 羌活30g 防風(fēng)30g 白芷30g 川芎30g 廣藿香30g 前胡30g 連翹30g 陳皮30g 山楂30g 枳實(shí)30g 麥芽(炒)45g 甘草30g 桔梗45g 六神曲(炒)30g 紫蘇葉45g 厚樸45g 紅茶960g
性狀為棕色的顆粒;氣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蒼術(shù)、柴胡、羌活、防風(fēng)、白芷、川芎、廣藿香、連翹、前胡、陳皮、枳實(shí)、紫蘇葉、厚樸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山渣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shí),第二次1小時(shí),合并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與上述水溶液合并,濃縮至適量,加乙醇等量使沉淀,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加蔗糖粉適量,制成顆粒,干燥,放冷,噴加上述蒼術(shù)等揮發(fā)油,混勻,制成600g,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用于感受風(fēng)寒,內(nèi)傷食積,寒熱吐瀉。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6g,一日1~2次。
規(guī)格每袋裝6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