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羌活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羌活湯處方

    羌活、獨(dú)活、干姜(炮)、牛膝(酒浸、炒)、草豆蔻、桂心,各半兩。細(xì)辛、藿香,各一分。吳茱萸(湯洗.炒)、陳皮(去白),各半兩。干蝎(炒)、半夏(湯洗),各一分。甘草(炙.四錢)。川芎、白術(shù),各一兩。

    功能主治

    治寒風(fēng)中,面青,遍身骨節(jié)俱冷,兩手拘急,筋脈牽抽,手足不仁,厥冷,得暖氣則舒展。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稍熱,不拘時(shí)候,身暖并筋脈舒展則止。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蘭室秘藏》卷中:羌活湯處方

    炙甘草2.1克 澤瀉9克 栝樓根(酒洗)白茯苓 酒黃柏各15克 柴胡21克 防風(fēng) 細(xì)黃芩(酒洗)酒黃連 羌活各30克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治風(fēng)熱上攻,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臨臥通口熱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羌活湯處方

    羌活(去蘆)60克 附子(炮,去皮、臍)秦艽(去蘆)桂心(不見火)木香(不見火)川芎當(dāng)歸(去蘆)川牛膝(去蘆,酒浸)桃仁(去皮、尖,麩炒)骨碎補(bǔ) 防風(fēng)(去蘆)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散寒,化瘀定痛。治白虎歷節(jié),風(fēng)毒攻注,骨髓疼痛,發(fā)作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癥因脈治》卷一:羌活湯處方

    羌活 獨(dú)活 柴胡 防風(fēng)

    功能主治

    治外感寒邪,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脈浮緊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半服者)半兩(湯洗7次,為末)、丁香1錢(重碾碎)。制法上將半夏末水搜作劑,包丁香,再以面裹煨令熟,去面為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嬰孩小兒風(fēng)痰在膈,痰盛咳嗽,作熱煩悶,神不安穩(wěn),睡眠不寧,可進(jìn)飲食或欲飲食,食之即嘔。......
  • 處方巴豆(去皮)半兩,大戟(銼碎)半兩。制法上藥同入銚內(nèi),油炒焦黃,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五積六聚。用法用量每服3丸,乳食前、臨臥米飲送下。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
  • 處方半夏(生姜制)南星(生姜制)軟石膏 香附子 梔子各等分制法上藥為末,神曲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火化痰。主痰火氣噯。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溫開水送下。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引《丹溪》......
  • 處方半夏2兩(水浸7日,曬干),白礬(燒令汁盡)半兩,丁香1分。制法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中焦寒痰。用法用量每服5-7丸,鹽湯送下。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
  • 處方半夏2兩(湯浸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刮去粗皮,銼碎),蒼術(shù)4兩(刮去粗皮,銼令極碎),獨(dú)活2兩(銼碎),草豆蔻15個(gè)(去殼,銼碎。以上4味一處杵碎,生姜屑1斤同杵糜爛后,又慢火炒紫色),甘草3兩(炒令紫色)。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