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清音丸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清音丸處方

    訶子肉300克 川貝母600克 甘草600克 百藥煎600克 烏梅肉300克 花粉300克 葛根600克 茯苓300克

    制法

    共研為細(xì)粉,過羅,煉蜜為丸,每丸重1.5克。

    功能主治

    清熱利咽,生津止渴。治肺熱火盛,咽喉不利,舌干口燥,失音聲啞。

    用法用量

    每服2丸,日服3次,溫開水送下或噙化。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明·《醫(yī)學(xué)統(tǒng)旨》:清音丸組成

    桔梗(30克)、訶子肉(30克)、甘草(15克)、青黛(9克)、硼砂(9克)、冰片(0.9克)。

    用法

    原方無劑量。上藥均研細(xì)末,制成丸劑,每丸重3克。每服1丸,每口2次,含服,或用溫開水送服。

    功效

    清熱利咽,瀉火解毒。

    主治

    主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咽炎等病癥。

    慢性咽炎:對照組350例用淡鹽水漱口,金果含片含化;治療組35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外加清音丸。療程為3周,以自覺癥狀及咽部黏膜充血的改善程度為療效評價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治療組顯效203例,有效120例,無效27例,總有效率為92.3%;對照組顯效167例,有效35例,無效148例,總有效率為56.2%。半年后隨訪,治療組有效率為56.2%。對照組有效率為22.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陜西中醫(yī)》2007年第8期)

    方解

    本方用于風(fēng)熱火毒蘊結(jié)于咽喉導(dǎo)致的咽喉腫痛不利之證。方選桔梗宣肺利咽;訶子肉澀腸斂肺,降火利咽;青黛清熱瀉火,涼血消腫;硼砂、冰片清熱解毒,爽口利咽,消腫止痛;甘草解毒利咽,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清香涼爽,既清熱瀉火解毒,又消腫利咽開音,故臨床被廣泛用于口腔之火毒之證。

    現(xiàn)代研究

    研究表明清音丸具抗炎、鎮(zhèn)痛、促氣管分泌的作用。

    方歌

    清音桔梗同訶子,甘草硼砂青黛是,少加冰片以為丸,咳嗽失音噙化治

    摘錄明·《醫(yī)學(xué)統(tǒng)旨》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黃梔子(研末)、雞蛋清。制法上與白面摻和調(diào)勻,形如漿糊狀。功能主治預(yù)防驚風(fēng),祛除胎毒。主小兒胎毒、驚熱諸癥。用法用量搽敷嬰孩兩腳心,用布包扎,每日1換。敷后數(shù)日,腳心必現(xiàn)青紫色,此乃胎毒引外。摘錄《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上......
  • 處方人參3兩,白術(shù)半斤,茯苓3錢,半夏1兩,廣木香3錢,柴胡1兩,檳榔5錢,荊芥(炒黑)5錢,白芍3兩,山楂1兩,枳殼1兩,麥芽5錢,神曲1兩,甘草1兩,干姜1兩,麥冬(去心)1兩,石菖蒲5錢,薄荷葉5錢。制法上藥各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
  • 處方六神曲(炒)250g 巴豆霜150g 天南星(制)400g 朱砂250g性狀為粉紅色至橙紅色的粉末;味淡、微辛。炮制上四味,朱砂水飛成極細(xì)粉;六神曲、天南星粉碎成細(xì)粉;巴豆霜研細(xì),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功能主治消食導(dǎo)滯,化痰......
  • 處方川芎、當(dāng)歸、羌活、防風(fēng)、山梔、薄荷。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痘疹目赤腫痛,紅絲繞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痘疹仁端錄》卷六......
  • 處方僵蠶、全蝎、麻黃、山甲、蟬退、蟾酥、白附子、甘草。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痘瘡。用法用量將紫草1兩熬膏,加酒、蜜煉過,勻調(diào)服。摘錄《治痘全書》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