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馬齒莧膏

    《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二:馬齒莧膏處方

    馬齒莧

    功能主治

    治楊梅遍身如癩,發(fā)背諸毒,頑瘡、臁瘡,久不收口,及濕癬,白禿、丹毒等。

    用法用量

    上藥一味,干品每用30~60克,鮮品用60~120克,水煎或酒水煎服,外用搗爛外敷,或取汁用。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二《圣惠》卷六十五:馬齒莧膏處方

    馬齒莧1兩(末),白礬1兩(末),皂莢1兩(末)。

    制法

    用好酥1升,慢火煎為膏。

    功能主治

    久惡瘡。

    用法用量

    貼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外科大成》卷一:馬齒莧膏處方

    馬齒莧。

    功能主治

    解諸毒。主楊梅遍身如癩,喉硬如管者,發(fā)背諸毒,多年頑瘡、臁瘡,疼痛不收口者,面腫唇緊,婦人臍下生瘡,痛癢連及二陰者,濕癬白禿,丹毒。

    用法用量

    用此1味,或服或敷,甚有功效。治楊梅遍身如癩,喉硬如管者,取莧碗粗1握,酒水煎服出汗;治發(fā)背諸毒,用莧1握,酒煎或水煮,冷服出汗,再服退熱去腐,3服即愈,并杵莧敷之;治多年頑瘡、臁瘡,疼痛不收日者,杵莧敷之,取蟲,1日1換,3日后腐肉已盡,紅肉如珠時,換生肌藥收口;治面腫唇緊,搗汁涂之;治婦人臍下生瘡,痛癢連及二陰者,用莧4兩,青黛1兩,研勻敷之;治濕癬白禿,取石灰末炒紅,用莧汁熬膏,調(diào)勻涂之;治丹毒,加藍靛根和搗敷之。

    摘錄《外科大成》卷一《丹溪心法附余》卷四:馬齒莧膏別名

    大馬齒膏

    處方

    馬齒莧(切碎,焙干,凈)5錢,黃丹(飛)3錢,黃柏3錢,枯白礬3錢,孩兒茶3錢,輕粉1錢。

    制法

    上為細末,和勻后入輕粉,用生桐油調(diào)攤于厚桐油紙上。

    功能主治

    兩足血風瘡,并兩腳背風濕瘡,疼癢至骨。

    用法用量

    大馬齒膏(《醫(yī)學入門》卷八)。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四《圣惠》卷六十六:馬齒莧膏處方

    馬齒莧(切碎)5升,槲白皮1斤(細切),麝香1分(細研),杏仁半斤(去皮尖,油熬令黑,研如泥)。

    制法

    上藥前2味,以水2斗煮取3升,澄清;次入麝香、杏仁,熬,攪成膏,瓷器中盛,密封。

    功能主治

    鼠瘺。癰疽。

    用法用量

    已成瘡者,以泔清洗了,旋于帛上涂藥貼,日3易之。未作瘡如瘰疬者,以艾半升,熏黃、干漆各棗許大,搗為末,和艾作炷灸之,三七壯,然后貼藥。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圣惠》卷六十六:馬齒莧膏處方

    馬齒莧(陰干)半兩,臘月淳麻燭燼半兩。

    制法

    上為末,以臘月豬脂和如膏。

    功能主治

    螻蛄瘺。

    用法用量

    先暖泔清洗凈,拭干涂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更多中藥材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半夏補心湯處方半夏12克 宿姜10克 茯苓 桂心 枳實 橘皮各6克 白術(shù)8克 防風 遠志各4克制法上九味,嘆咀。功能主治溫胃健脾,理氣化飲。主脾胃虛弱,寒飲內(nèi)停,脘腹脹滿,悲憂不樂,夜多異夢。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4......
  • 處方黃柏(炒)、黃芩(炒)、山梔子(炒)、半夏各等分。功能主治一切暑熱毒,五心煩躁,口舌咽干。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煎服。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七......
  • 《圣濟總錄》卷一一九:半夏酒處方半夏10枚。功能主治舌腫滿口,氣息不通,須臾殺人,急以手指刺破,潰出惡血,亦可用微針決破,次用此藥。用法用量以苦酒1升,煮取8合,稍稍漱口,熱含冷吐。半夏動人咽喉,以生姜汁解之。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圣惠......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半夏飲處方半夏(湯洗)、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術(shù)、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厚樸(生姜制.炙.一兩)。枇杷葉(去毛.炙)、防風,各半兩。大腹皮(三分)。功能主治治風痰,心腹煩滿嘔吐,不欲飲食。用法......
  • 《外臺秘要》卷八引《萬全方》:半夏飲子處方制半夏12克 厚樸(炙)人參 白術(shù) 生姜(切)大棗各9克 粳米10克 橘皮6克制法上八味,細切。功能主治益氣補中,降逆止嘔。主胃反,飲食吐逆,水谷不化。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