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涼血解毒湯

    鄭祥光方:涼血解毒湯處方

    連翹30克,生地15克,紫草15克,炒槐米12克,徐長卿12克,大棗10枚,甘草10克。

    功能主治

    涼血解毒。主時毒熾盛,傷及血絡(luò),血遇熱則溢,熱毒迫血妄行所致。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鄭祥光方《痘科金鏡賦》卷六:涼血解毒湯處方

    當(dāng)歸1錢1分,白芷5分,升麻4分,紫草1錢5分,紅花1錢,赤芍1錢,桔梗8分,連翹1錢。

    功能主治

    女人非經(jīng)期出痘發(fā)熱時而血忽至。

    用法用量

    加燈心20根,水煎服。

    注意

    重身者禁之。

    摘錄《痘科金鏡賦》卷六《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病學(xué)》:涼血解毒湯處方

    廣角粉0.9g(沖服),生地30g,玄參15g,麥冬9g,丹皮9g,白芍12g,銀花30g,黃芩15g,梔子9g,白鮮皮30g,土茯苓30g。

    功能主治

    涼血清熱,解毒祛風(fēng)。主急性進行性銀屑病,剝脫性皮炎(急性期)、肢端紅痛癥、丹毒、蜂窩組織炎等見有營血毒熱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渴喜飲者,加生石膏、知母。

    各家論述

    廣角、生地、白芍、丹皮,乃是犀角地黃湯,用以清血熱;麥冬、玄參可加強涼血之作用;銀花、黃芩、梔子清熱解毒;白鮮皮、土茯苓清熱利濕。該方是涼血解毒之重劑,適應(yīng)于血熱熾盛者。

    摘錄《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病學(xué)》《痘疹傳心錄》卷十五:涼血解毒湯別名

    涼血地黃湯

    處方

    當(dāng)歸、生地黃、牛蒡子、紅花、木通、赤芍、牡丹皮、連翹、桔梗。

    功能主治

    痘瘡血熱毒盛。

    用法用量

    涼血地黃湯(《痘疹仁端錄》卷十四)。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五《赤水玄珠》卷二十八:涼血解毒湯別名

    涼血化毒湯

    處方

    紫草1錢,生地8分,柴胡8分,牡丹皮7分,赤芍3分,蘇木3分,防風(fēng)3分,荊芥3分,黃連3分,木通3分,牛子4分,天麻2分,紅花2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

    痘出熱不退,紅不分地;或痘苗干枯黑陷。

    用法用量

    涼血化毒湯(《種痘新書》卷十二)。方中柴胡,《種痘新書》作“前胡”。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治痘全書》卷十三:涼血解毒湯處方

    當(dāng)歸、麥冬、白芷、紫草、升麻、生地、桔梗、人參、連翹、紅花、甘草、牛蒡子。

    功能主治

    婦人非經(jīng)期出痘,發(fā)熱時而血忽至。

    用法用量

    加燈心20根。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三《片玉痘疹》卷七:涼血解毒湯處方

    赤芍、歸尾、甘草、生地、木通、牛蒡子(炒)、連翹、紫草、桔梗、山豆根、酒紅花。

    功能主治

    涼血解毒。主痘瘡初出,毒在血分,頭焦帶黑者。

    用法用量

    水煎,入燒過人屎1錢,同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七《金鑒》卷五十六:涼血解毒湯處方

    當(dāng)歸、生地黃、紫草、丹皮、紅花、連翹(去心)、白芷、川黃連、甘草(生)、桔梗。

    功能主治

    痘至結(jié)痂之后,毒熱郁于血分,當(dāng)落不落,干燥不潤,根色紅艷,渴欲飲冷,煩急不寧。

    用法用量

    加燈心為引,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3錢,炒于術(shù)3錢,茯苓5錢,當(dāng)歸4錢,白芍2錢(炒),干地黃4錢,陳皮1錢5分,砂仁1錢,醋柴1錢,香附2錢(炙),桔梗2錢,杜仲4錢(炒),桑枝4錢,谷芽4錢,薏米5錢(炒),炙草1錢。制法上為極細末。功能主治補養(yǎng)氣血,兼舒肝和胃......
  • 處方爐甘石2兩5錢,珍珠1分,硼砂4兩5錢,青鹽1錢5分,玄明粉2錢,朱砂5分,麝香1分,冰片2兩5錢,黃丹1錢。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風(fēng)火爛眼,暴發(fā)赤腫,眼疼眼癢,畏光羞明。用法用量輕者每日2次,重者3次,點服。注意血虧癥及孕婦忌用。摘錄......
  • 處方麻油1斤4兩(加甘草2兩,先熬六七滾,然后下諸藥),生地黃5錢,熟地黃(俱酒洗)5錢,麥門冬5錢,肉蓯蓉(酒洗)5錢,遠志肉5錢,蛇床子(酒浸)5錢,菟絲子(酒浸)5錢,牛膝(酒洗)5錢,鹿茸5錢,川續(xù)斷5錢,虎骨5錢,紫梢花5錢,木鱉......
  • 處方扁柏枝葉3斤(陰干),紫河車3個,茯苓1斤半(奶拌3次)。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腸紅下血。用法用量每服3錢,白湯送下。摘錄《集驗良方》卷二......
  • 處方粉草、升麻、當(dāng)歸、川芎、黃耆、芍藥、山梔、乳香、黃芩、羌活、桔梗、天花粉、青皮、白芷。功能主治井疽發(fā)于胸,狀如豆大,3-4日起,若不早治,必入于腹。用法用量水煎服。即服護心散、蠟礬丸。注意務(wù)要戒怒。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