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六神湯

    《永類鈐方》卷十三:六神湯處方

    蓮房 干葛 枇杷葉 甘草 瓜蔞根 黃耆各等分

    制法

    哎咀。

    功能主治

    補(bǔ)氣生津。治三消渴疾。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水煎,空腹時(shí)服。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六神湯處方

    人參1兩,白術(shù)1兩,黃耆1兩,茯苓1兩,枳實(shí)1兩,甘草(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后虛羸,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棗3個(gè)(劈破),粳米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六神湯處方

    黃連(去須,炒)2兩,車前子2兩,地榆半兩,山梔子仁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赤痢腹痛,或下純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漿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壽世新編》:六神湯處方

    橘紅1錢,石菖蒲1錢,半夏曲1錢,膽星1錢,茯神1錢,旋覆花1錢。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痰迷,神昏譫語,惡露不斷,甚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

    水煎,濾清服。

    摘錄《壽世新編》《鎬京直指》:六神湯處方

    熟附子1錢5,淡吳萸8分,鹿角霜3錢,五味子4分,炮姜8分,煨肉果1錢5,訶子肉1錢5,倭硫黃1錢(制)。

    功能主治

    命門火衰,五更腎瀉,真陽不能蒸腐水谷。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鎬京直指》《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六神湯處方

    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百合1兩,黃耆(銼)1兩,干山芋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虛煩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普濟(jì)方》卷九十六引《衛(wèi)生寶鑒》:六神湯處方

    天雄1個(gè)(炮,去皮臍),大附子1個(gè)(用7錢的塊,去皮臍),天南星半兩(炮,切片,姜汁浸半日),半夏半兩(炮,切片,姜汁浸半日),人參半兩,白術(shù)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老人急中風(fēng)虛,涎潮口噤,昏沉不醒。

    用法用量

    每服3大錢,水2大盞,加生姜20大片。同放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九十六引《衛(wèi)生寶鑒》《得效》卷十二:六神湯別名

    六神散

    處方

    嫩黃耆、白扁豆(炒)、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粉草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理脾胃虛,止吐瀉,進(jìn)飲食,養(yǎng)氣。主脾胃虛弱,津液燥少,吐瀉,內(nèi)虛不食,身發(fā)虛熱。

    用法用量

    六神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或加藿香葉亦可。

    摘錄《得效》卷十二《三因》卷十:六神湯處方

    蓮房、干葛、枇杷葉(去毛)、甘草(炙)、栝樓根、黃耆各等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三消渴疾。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

    小便不利,加茯苓。

    摘錄《三因》卷十《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六神湯處方

    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知母(焙)1兩,黃連(去須,炒)1兩,烏梅肉(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愈后勞復(fù),壯熱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幼幼新書》卷八引《趙氏家傳》:六神湯別名

    二三君子湯

    處方

    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白茯苓1兩,干山藥1兩,綿黃耆(炙,刮去皮,細(xì)銼)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養(yǎng)氣,補(bǔ)虛,進(jìn)食。主小兒因病氣弱,或因吐瀉,胃虛生風(fēng),精神沉困,不思飲食,時(shí)時(shí)欲吐。

    用法用量

    二三君子湯(《雜病廣要》引《衛(wèi)生家寶》)。

    摘錄《幼幼新書》卷八引《趙氏家傳》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30g 黃芩30g 干姜20g 人參20g 炙甘草20g 黃連6g 大棗10g 白酒700ml炮制1. 將上述7味藥材一同搗碎用布包裹,浸于酒中;2. 5日后,加入涼開水500ml調(diào)勻,去渣裝瓶備用。功能主治和胃降逆,開結(jié)散痞。主治......
  • 《御藥院方》卷五:半夏利膈丸處方白術(shù) 人參 白茯苓(去皮)白礬(生)滑石 貝母各30克 天南星(生)45克 白附子(生)60克 半夏(湯洗)90克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風(fēng)化痰,益氣健脾。主風(fēng)痰郁甚,頭疼目眩,咽膈......
  • 別名半夏丸處方半夏(去滑)1兩,赤茯苓半兩(去皮),白礬1分(枯),鉛白霜半兩。制法上為末,生姜汁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實(shí),惡心嘔吐,頭目昏暈,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生姜湯送下。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六四......
  • 處方半夏5兩(熊州者,湯洗去滑,汁盡),干姜3兩,吳茱萸2兩,桂心1兩,白術(shù)3兩,細(xì)辛3兩,柴胡3兩,牡丹皮3兩,大黃5兩,芒硝2兩。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蘆根等8味飲子飲之,諸狀不歇,漸不下食,心腹結(jié)硬,不得手近,有時(shí)觸著,痛不可......
  • 《千金》十二:半夏千里流水湯別名半夏東流水湯、半夏湯處方半夏3兩,宿姜3兩,生地黃5兩,酸棗仁5合,黃芩1兩,遠(yuǎn)志2兩,茯苓2兩,秫米1升。功能主治瀉熱。主膽腑實(shí)熱,精神不守,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干頭重,灑灑惡寒,兩脅脹痛。用法用量半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