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解毒湯

    《萬病回春》卷四:解毒湯別名

    八寶湯(《萬病回春》卷四)。

    處方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連翹 槐花各7.5克 細辛 甘草各1.2克

    制法

    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

    治臟毒下血。

    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時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四《血證論》卷八:解毒湯處方

    大黃3克 黃連9克 黃芩9克 黃柏6克 梔子(炒)9克 赤芍6克 枳殼3克 連翹 防風各9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

    瀉火解毒,行氣活血。治臟毒大腫大痛,大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血證論》卷八齊強方:解毒湯處方

    升麻9克,生石膏15克,黃連9克,當歸12克,生地4克,丹皮9克,焦梔9克,蘆根9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山豆根15克,連翹15克,大黃6克。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肺胃素熱,上沖咽喉,經(jīng)脈阻遏,氣血凝結,熱邪壅聚,熱盛蘊蒸而肉腐。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齊強方《痘疹心法》卷二十三:解毒湯別名

    溯源解毒湯

    處方

    當歸身、川芎、生地黃、白芍藥、甘草(生)、人參、連翹、黃連、陳皮、木通各等分。

    制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胎毒。痘瘡血氣弱,干焦黑陷。

    用法用量

    加淡竹葉10片,水1盞,煎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三《醫(yī)學集成》卷三:解毒湯處方

    荊芥、防風、黃芩、黃連、連翹、大力子、犀角、薄荷、大青、人中黃、燈心、蘆根。

    功能主治

    麻疹已出后沒。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三《證治寶鑒》卷十:解毒湯處方

    荊芥、防風、牛蒡、羌活、連翹、甘草。

    功能主治

    痄腮腫毒。

    用法用量

    水煎服;外用赤小豆研細,醋調敷腫。

    摘錄《證治寶鑒》卷十《回春》卷四:解毒湯別名

    八寶湯

    處方

    黃連2錢半,黃芩2錢半,黃柏2錢半,梔子2錢半,連翹2錢半,槐花2錢半,細辛4分,甘草4分。

    制法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臟毒下血。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摘錄《回春》卷四《經(jīng)驗百方良方續(xù)錄》:解毒湯處方

    大當歸8錢2分,金銀花5錢,生綿耆5錢,生甘草1錢6分。

    功能主治

    陽癰,乳癰。

    用法用量

    上用酒3碗煎服。服后宜避風出汗。輕者半劑,重者1-2劑,外貼玉紅膏。未成者消,已成者潰。

    上部加川芎,中部加桔梗,下部加牛膝各1錢5分;乳癰,加桔梗1錢5分,用酒2碗,煎至1碗,服后汗出自消。

    摘錄《經(jīng)驗百方良方續(xù)錄》《張皆春眼科證治》:解毒湯處方

    銀花18g,蒲公英12g,酒黃芩9g,天花粉6g,薄荷3g,赤芍9g。

    功能主治

    天行赤眼(流行性結膜炎)。

    用法用量

    若兼風輪生翳,可加秦皮1.5g以清肝退翳。

    各家論述

    方中重用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酒黃芩、天花粉清肺解熱;薄荷清透,引毒邪從肌表而出;赤芍涼血活血,以退目中之赤腫。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圣濟總錄》卷二十一:解毒湯處方

    柴胡(去苗)半兩,黃芩(去黑心)1分,荊芥穗1分。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傷寒,初覺煩熱,頭疼腳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入生地黃汁1合,白蜜半匙,更煎3-5沸,熱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包氏喉證家寶》:解毒湯處方

    元參、木通、淡竹葉、生地、生山梔各等分,燈草心20根。

    功能主治

    咽喉三十六證。

    用法用量

    水煎,將好時加入生大黃4錢,樸消2錢(水泡去滓),滾2-3沸,溫服;或將樸消沖服更妙。

    如挾風痰熱毒攻心,言語狂妄,加三黃,并研朱砂、珍珠末服。

    摘錄《包氏喉證家寶》《痘疹傳心錄》卷十五:解毒湯處方

    當歸尾、生地黃、紫草、紫花地丁、番白草、牛蒡子、蟬蛻。

    功能主治

    五六日間痘疔。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五《治痘全書》卷十三:解毒湯處方

    防風、羌活、川芎、白芷、柴胡、紫草、蟬蛻、麻黃、姜、蔥。

    功能主治

    透膿散腐。主熱毒痘瘡發(fā)不出,麻疹。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三《一盤珠》卷五:解毒湯處方

    蒼術2分,陳皮2分,厚樸2分,甘草2分,大黃2分,黃芩1錢,芒消1錢,花粉1錢。

    功能主治

    便毒初起。

    用法用量

    燈心為引。

    摘錄《一盤珠》卷五《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六:解毒湯處方

    連翹、荊芥、木通、黃連、生地、牛膝、忍冬花、滑石、甘草、何首烏各等分。

    功能主治

    下疳初起。

    用法用量

    用水2大鐘,煎8分服,滓再煎7分服。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六《瘋門全書》:解毒湯處方

    荊芥、蒼術、羌活、白芷、黃柏、黃芩、丹皮、赤芍、大黃、當歸、川芎、枳殼、澤瀉、甘草、銀花。

    功能主治

    麻風輕者。

    用法用量

    燈心為引。食遠服。

    摘錄《瘋門全書》《葉氏女科》卷三:解毒湯處方

    人參2錢,白術(蜜炙)2錢,生地黃2錢,黃耆1錢,銀花1錢,茯苓1錢,連翹(去心)4分,青皮3分,白芷5分,烏梅1枚,大棗1枚。

    功能主治

    乳癰膿出,寒熱如瘧。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三《片玉心書》卷五:解毒湯處方

    玄參、連翹、升麻、黃芩、赤芍、當歸、羌活、防風、生地、甘草、荊芥穗。

    功能主治

    小兒因氣血凝而熱乘之,致生癰毒腫癤。

    用法用量

    秘結者,加大黃、木通。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玉案》卷六:解毒湯處方

    防風8分,薄荷8分,荊芥8分,石膏8分,知母8分,桔梗6分,甘草6分,牛蒡子6分,連翹6分,木通6分,枳殼6分。

    功能主治

    痧癥初起,天時溫暖。

    用法用量

    上加淡竹葉20片,水煎服。

    摘錄《玉案》卷六《種痘新書》卷四:解毒湯處方

    連翹1錢,牛蒡1錢,枳殼6分,木通6分,防風5分,桔梗5分,紫草7分,川芎4分,升麻4分,蟲退4分,黃芩4分,黃連4分,前胡1錢,麥冬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

    解毒。主痘瘡外感風寒,毒氣壅盛,憎寒壯熱,咳嗽流涕,服加減升麻湯、扶元宣解湯后,依然大熱熏蒸,眼紅唇紫,舌有黃苔,口中氣臭,狂言譫語,二便不通,惡風惡寒,嘎齒咬牙,腹中隱隱作痛者。

    各家論述

    翹、蒡、芩、連解毒除煩,枳、桔、防、木疏風開竅,芎、蟲退達氣上升。清毒之方,莫良于此。眼之覺煩悶少解則止,候痘出而中自安,而熱亦漸退矣。蓋熱以發(fā)痘,痘未出,其熱終不退也。

    摘錄《種痘新書》卷四《惠直堂方》卷三:解毒湯別名

    疏風解毒湯

    處方

    土茯苓1兩,米仁7分,防風7分,木瓜7分,木通7分,白鮮皮7分,金銀花1兩,皂角刺4分。

    功能主治

    楊梅瘡,服楊梅瘡煎方后毒未盡者;楊梅瘡初起結腫,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疏風解毒湯(《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氣虛,加人參;血虛,加熟地3錢,歸身1錢。

    摘錄《惠直堂方》卷三《圣濟總錄》卷二十七:解毒湯處方

    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人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葛根(銼)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分,甘草(炙,銼)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陽毒傷寒,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解陽湯”。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七《痘疹會通》卷四:解毒湯處方

    銀花3兩,北防風1錢,荊芥1錢,牛蒡子1錢,木通1錢,連翹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

    痘疹蘊留不散之毒。

    摘錄《痘疹會通》卷四《玉案》卷六:解毒湯處方

    黃芩1錢,黃柏1錢,黃連1錢,甘草5分,連翹5分,天花粉5分,皂角刺5分。

    功能主治

    小兒一切腫硬焮赤,諸般丹毒初起。

    用法用量

    加竹葉10片,不拘時候呷之。

    摘錄《玉案》卷六《瘍科選粹》卷六:解毒湯處方

    皂角刺1錢,薏苡仁1錢,防風1錢,天花粉1錢,木瓜1錢,白鮮皮1錢,荊芥1錢,金銀花1錢,川芎1錢,木通1錢,土茯苓2兩5錢。

    功能主治

    解楊梅初發(fā)之毒。主楊梅瘡初發(fā)者。

    用法用量

    上用水3碗煎服。

    若欲除結毒之患,與鉛、酒兼用。

    摘錄《瘍科選粹》卷六《幼幼集成》卷四:解毒湯處方

    潤元參1錢,凈連翹1錢,綠升麻1錢,片黃芩1錢,京赤芍1錢,全當歸1錢,川羌活1錢,北防風1錢,懷生地1錢,荊芥穗1錢,淮木通1錢,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

    托毒。主小兒瘡疥,誤用搽洗,逼毒入腹。

    用法用量

    加燈心10莖,水煎,熱服。

    大便秘,加酒大黃。

    摘錄《幼幼集成》卷四《麻科活人全書》卷二:解毒湯處方

    黃連、黃芩、梔仁、木通、桔梗(一方有貝母,無桔梗)。

    功能主治

    麻疹熱甚,火毒不退,及初出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麻科活人全書》卷二《仙拈集》卷二:解毒湯處方

    黃連1錢,當歸1錢,苦參2錢,荊芥2錢。

    功能主治

    腸風下血,不論糞前糞后。

    用法用量

    水煎,食遠服。

    摘錄《仙拈集》卷二《痘治理辨》:解毒湯處方

    荊芥、甘草、鼠粘子。

    功能主治

    痘癥14日前后。

    用法用量

    上用水1鐘半,加生姜1片,煎至5分。

    摘錄《痘治理辨》《小兒痘疹方論》:解毒湯處方

    黃連3分,金銀花5分,連翹5分。

    功能主治

    小兒一切熱毒腫痛,或風熱侵犯脾胃,肌膚瘙癢。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小兒痘疹方論》《仁端錄》卷十六:解毒湯處方

    川芎、當歸、生地、白芍、黃連、黃芩、山梔、牛蒡、連翹、甘草、桔梗。

    功能主治

    疹出譫語如狂;陽毒得泄,疹出稠密紅紫而痢下清水;毒尚留連肺胃,疹發(fā)后煩熱嘔吐。

    摘錄《仁端錄》卷十六《治痧要略》:解毒湯處方

    連翹8分,地丁8分,牛蒡子8分,穿山甲5分,木通5分,青蒿5分,菊花1錢,銀花3錢,土貝8分。

    功能主治

    痧滯經(jīng)絡肌肉,發(fā)為腫毒疔瘡。

    用法用量

    上加胡桃肉1枚,水煎,溫服。

    毒在背,加皂刺;在面,加白芷;在胸,加瓜蔞、僵蠶;在手足,倍銀花。

    摘錄《治痧要略》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火消1錢5分,白月石5分,冰片3厘。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咽喉諸癥,雙單乳娥。用法用量吹之。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 處方冰糖1錢,烏梅肉1分。功能主治甘酸養(yǎng)胃。主胎瘧。用法用量用水1茶鐘,濃煎半鐘服。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 處方南天燭子10~15克 冰糖15克制法南天燭子于秋季果實成熟時或至次年春季采收,曬干后備用。每日取南天燭子10~15克,放入搪瓷杯內(nèi),加水適量煎湯,待煎沸5~7分鐘后,加入冰糖15克,稍煎即可。功能主治斂肺,止咳。適用于小兒百日咳。用法用......
  • 處方水發(fā)海參50克 冰糖適量制法將海參燉爛后,加入冰糖,再燉片刻即成。功能主治補腎益精,養(yǎng)血潤燥。適用于高血壓。用法用量早飯前空腹服。摘錄《民間方》......
  • 處方香蕉2只 冰糖適量制法將香蕉去皮,加冰糖適量,隔水蒸。功能主治清熱潤燥,解毒滑腸,補中和胃。適用于虛弱病人的便秘。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連服數(shù)日。摘錄《廣東民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