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夏枯草15g,旱蓮草15g,紫丹參15g,懷山藥15g,煅龍骨30g,煅牡蠣30g。
益氣養(yǎng)陰,軟堅(jiān)散結(jié)。主甲狀腺機(jī)能亢進(jìn)癥。
上藥為1日量,依法制成沖服劑,或制片,或作湯劑水煎服。
肝腎陰虛,舌紅苔黃,頭昏耳鳴,五心煩熱,宜加炒棗仁、夜交藤、知母、黃柏、珍珠母;肝火旺盛,怕熱多汗,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宜加生地、梔子、百合、竹茹、龍膽草;肝郁氣滯,胸悶不暢,精神抑郁,加柴胡、白芍、陳皮、鉤藤、全栝樓;痰濕凝聚,神疲乏力,惡心嘔吐,苔膩,脈濡滑者,宜加薏苡仁、陳皮、貝母;氣陰兩虛,四肢酸軟,倦怠乏力,心悸心煩,自汗少寐,宜加太子參、生黃耆、酸棗仁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夏枯草15g,旱蓮草15g,紫丹參15g,懷山藥15g,煅龍骨30g,煅牡蠣30g。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陰,軟堅(jiān)散結(jié)。主甲狀腺機(jī)能亢進(jìn)癥。
用法用量上藥為1日量,依法制成沖服劑,或制片,或作湯劑水煎服。
肝腎陰虛,舌紅苔黃,頭昏耳鳴,五心煩熱,宜加炒棗仁、夜交藤、知母、黃柏、珍珠母;肝火旺盛,怕熱多汗,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宜加生地、梔子、百合、竹茹、龍膽草;肝郁氣滯,胸悶不暢,精神抑郁,加柴胡、白芍、陳皮、鉤藤、全栝樓;痰濕凝聚,神疲乏力,惡心嘔吐,苔膩,脈濡滑者,宜加薏苡仁、陳皮、貝母;氣陰兩虛,四肢酸軟,倦怠乏力,心悸心煩,自汗少寐,宜加太子參、生黃耆、酸棗仁等。
摘錄《古今名方》引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