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橘核丸

    《重訂嚴氏濟生方》:橘核丸處方

    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帶(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麩炒)各30克 厚樸(去皮、姜汁炒)木通 枳實(麩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見火)木香(不見火)各15克

    制法

    上藥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行氣活血,軟堅散結。治頹疝。睪丸腫脹,偏有大小,或堅硬如石,不痛不癢,或引臍腹絞痛,甚則陰囊腫大,或成瘡毒,輕則時出黃水,甚則成癰潰爛。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酒或鹽湯送下。

    虛寒甚者,加炮川烏30克,堅脹久不消者,加硇砂6克(醋煮、旋入)。

    備注

    本方所治頹疝,是由肝經(jīng)氣滯血瘀,腎有寒濕而成。方中橘核、木香入厥陰氣分而行氣,桃仁、延胡,入厥陰血分而活血;川楝、木通導小腸膀胱之熱由小便下行,所以去濕;官桂能暖腎,補腎命之火,所以祛寒;厚樸、枳實并能行結水而破宿血;昆布、藻、帶,潤下而軟堅散結,配合成方,共奏行氣活血,軟堅散結之功。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醫(yī)學心悟》卷三:橘核丸處方

    橘核(鹽酒炒)60克 川楝子(煨,去肉)山楂子(炒)香附(姜汁浸,炒)各45克 荔枝核(煨,研)小茴香(微炒)各30克 神曲120克

    制法

    上藥研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癥瘕痃癖,小腸膀胱等氣。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淡鹽水下。

    寒甚,加附子15克,肉桂9克,當歸30克;有熱,加黑山梔21克;疝氣癥,寒熱不調者,加黑梔、吳茱萸入丸中更佳;若胞痹小便不利,去小茴香,加茯苓、車前子、丹參、黑山梔。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保命歌括》卷十六:橘核丸處方

    橘核(炒)、南星(炮)、半夏(洗)、黃柏(酒炒)、蒼術(鹽炒)、山楂肉、白芷、神曲(炒)、滑石、昆布、吳茱萸(酒、醋分浸)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木腎,婦人陰(疒頹)。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鹽湯送下。

    婦人,加當歸、川芎。

    摘錄《保命歌括》卷十六《醫(yī)學心悟》卷三:橘核丸處方

    橘核2兩(鹽酒炒),小茴香1兩,川楝子(煨,去肉)1兩,桃仁(去皮尖及雙仁者,炒)1兩,香附(醋炒)1兩,山楂子(炒)1兩,廣木香5錢,紅花5錢。

    制法

    以神曲3兩,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

    七疝。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沖疝,用白茯苓1錢,松子仁3錢,煎湯送下;狐疝,用當歸2錢,牛膝1錢5分煎湯送下;(疒頹)疝,用白茯苓、陳皮、赤茯苓1錢煎湯送下;厥疝,治同沖疝;瘕疝,用丹參、白茯苓各1錢5分,煎湯送下;(疒貴)疝,本方內加五靈脂1兩,赤芍1兩5錢(酒炒),服時用牛膝1錢5分,當歸尾3錢煎湯送下;(疒貴)癃疝,治法同上。

    若寒氣深重,加吳茱萸、肉桂心各5錢,甚則加附子1枚;若表寒束其內熱,腹痛熱辣,或流白濁者,加黑山梔5錢、川萆薢1兩、吳茱萸3錢(湯泡7次)。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濟生》卷三:橘核丸別名

    橘核疝氣丸

    處方

    橘核(炒)1兩,海藻(洗)1兩,昆布(洗)1兩,海帶(洗)1兩,川楝子(去肉,炒)1兩,桃仁(麩炒)1兩,厚樸(去皮,姜汁炒)半兩,木通半兩,枳實(麩炒)半兩,延胡索(炒,去皮)半兩,桂心(不見火)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行氣血,法寒濕,止疼痛,軟堅散結。主四種(疒頹)病,卵核腫脹,偏有大小,或堅硬如石,或引臍腹絞痛,甚則膚囊腫脹,或成瘡毒,輕則時出黃水,甚則成癰潰爛。

    用法用量

    橘核疝氣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虛寒甚者,加炮川烏1兩;堅脹久不消者,加砌砂2錢,醋煮旋入。

    各家論述

    1.《醫(yī)方集解》:此足厥陰藥也。橘核、木香能入厥陰氣分而行氣;桃仁、延胡能人厥陰血分而活血;川諫、木通能導小腸膀骯之熱,由小便下行,所以去濕;官桂能平肝暖腎,補腎命之火,所以祛寒;厚樸、枳實,并能行結水而破宿血;昆布、藻、帶,咸潤下而軟堅,寒行水以泄熱,同為散腫消堅之劑也。

    2.《中醫(yī)大辭典·方劑分冊》:方中橘核善于行氣治瘡,為君藥;木香、川諫子行氣止痛;桃仁、延胡索活血散結,同為臣藥;桂心溫肝腎以散寒邪;枳實、厚樸破氣分積滯;海藻、昆布、海帶咸潤軟堅散結;木通通利下焦?jié)裥?,共為佐藥。各藥合用,可直達厥陰肝經(jīng),共奏行氣血、法寒濕、止疼痛、軟堅散結之功。

    摘錄《濟生》卷三《醫(yī)學心悟》卷三:橘核丸處方

    橘核子(鹽酒炒)2兩,川楝子(煨,去肉)1兩5錢,山楂子(炒)1兩5錢,香附(姜汁浸,炒)1兩5錢,荔枝核(煨,研)1兩,小茴香(微炒)1兩。

    制法

    神曲4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癥瘕痃癖,小腸膀胱氣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淡鹽水送下。

    寒甚,加附子5錢,肉桂3錢,當歸1兩。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宋·《濟生方》:橘核丸出處

    橘核丸,出自宋·《濟生方》。本方又名“橘核疝氣丸”。

    組成

    橘核、海藻、昆布、海帶、川楝子、桃仁各一兩(各30克),厚樸、木通、枳實、延胡索、肉桂、木香各半兩(各15克)。

    用法

    上藥研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一每服9克,每日1~2次,空腹溫酒或淡鹽湯送下。也可用飲片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

    功效

    行氣止痛,軟堅散結。

    主治

    主治寒濕疝氣,睪丸腫脹偏墜,或堅硬如石,或痛引臍腹,苔薄,脈弦細。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男性不育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功能性腹痛等病癥。

    1.男性不育癥:以橘核丸水煎劑治療男}生不育患者613例,并與五子衍宗片治療相對照,療程4周。以治療后孕育人數(shù)、精液液化時間、精子活力為療效評價標準。結果:經(jīng)治療前后比較,橘核丸組的治愈率和臨床治愈率均高于五子衍宗片組,橘核丸組、五子衍宗片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1.68%、72.73%,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有高度顯著性差異。同時還發(fā)現(xiàn),橘核丸組對病患者精液液化時間、精子活力恢復和生育能力的改善明顯優(yōu)于五子衍宗片組。(《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年第13期)

    2.子宮內膜異位癥:以橘核丸加減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39例,療程120日。觀察治療前后癥狀及檢查盆腔包塊變化情況。結果:痊愈24例(61.6%),顯效10例(25.6%),有效4例(10.2%),無效1例(2.6%),總有效率97.4%。(《河北中醫(yī)》2011年第8期)

    3.功能性腹痛:以茴香橘核丸治療本病27例,療程15日。以疼痛及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為療效評價標準。結果:治愈11例,有效16例,總有效率100%。(《河北中醫(yī)》2007年第4期)

    方解

    本方主治寒濕疝氣,以睪丸腫脹偏墜、痛引少腹、按之堅硬為辨證要點。方中橘核行氣散結止痛;川楝子行氣疏肝;桃仁活血止痛;海藻、昆布軟堅散結;延胡索、木香活血行氣散結;厚樸、枳實下氣除濕,行氣散結;木通通脈利濕;肉桂溫肝腎而散寒凝。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散寒除濕、軟堅散結之功,使氣血調暢,寒濕得除,則睪丸腫脹堅硬諸癥自行緩解。改作湯劑,臨床如見瘀痛較甚,加三棱、莪術等;陰寒甚者,重用肉桂、木香,或加吳茱萸、小茴香等;濕重者,加蒼術、茯芩;陰囊紅腫濕癢,去肉桂,加土茯苓、車前子、川柏、龍膽草等。

    現(xiàn)代研究

    臨床報道尚見于治療疝氣、睪丸炎、陰莖硬結癥、前列腺綜合征、少弱精子癥、乳腺增生、卵巢囊腫、慢性盆腔炎等病癥。實驗研究表明,橘核丸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有效成分,具有提高性激素水平、抑菌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等作用。

    方歌

    橘核丸中川楝桂,樸實延胡藻帶昆,桃仁木通木香合,頹疝頑痛鹽酒吞。

    摘錄宋·《濟生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鯉魚1個。功能主治胎氣動。用法用量煮,并湯食之。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十......
  • 處方條芩(實者)、白術、歸身、砂仁(連殼炒,研)、枳殼、甘草、大腹皮(黑豆水煮3-5次)、陳皮、桑樹上羊兒藤。功能主治孕婦痘熱不安。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 處方當歸2錢,白術(蜜炙)1錢5分,黃芩(酒炒)1錢,白芍(酒炒)1錢,砂仁(炒,去衣)1錢,茯苓1錢,川斷(酒蒸)1錢,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妊娠六月胎氣不和,卒有所動不安,或腹痛,或脹悶。用法用量水1鐘半,煎7分服;6日進1服。摘錄《葉氏......
  • 處方桑上寄生5分,白術5分,茯苓4分,甘草10分(炙)。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妊娠流下,或胎不安,或腰腹作痛。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半,分3服。若人壯者,可加芍藥8分;若胎動不安,腹痛端然有所見,加干姜4分。注意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
  • 處方干姜1分,當歸2分,芎2分,膠4分。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妊娠腹痛,心胸脹滿不調。用法用量每服5丸,日3次。摘錄《醫(y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