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嗩吶花

    《全國中草藥匯編》:嗩吶花拼音注音Suǒ Nà Huā別名

    炮脹花、炮脹筒、金雞豇豆、兩頭毛、麻葉子、羊胡子草、羊奶子、燕山紅、巖喇叭花

    來源

    紫葳科角蒿屬植物毛子草Incarvillea arguta (Royle)Royle [Amphicome arguta (Royle)Lindl.],以根狀莖全草入藥。秋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消炎止痛,活血散瘀。用于風(fēng)濕骨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用治瘡癤,癰腫,骨折。

    用法用量

    3~4錢,水煎服。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嗩吶花拼音注音Suǒ Nà Huā別名

    金雞豇豆、炮脹筒、馬尾連、羊奶子、燕山紅、羊尾草、黃雞尾、馬桶花、蜜糖花、千把刀、兩頭毛。撒拉花、破碗花、大花藥、炮脹花、麻葉子、羊胡子草、巖喇叭花、大九加、城墻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樹物毛子草的帶根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ncaruillea arguta (Royle) Royle [Am-phicome arguta Royle]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干熱河谷、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原形態(tài)

    毛子草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5m。根莖木質(zhì),粗壯。莖扁圓柱形,紅褐色。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約15cm,互生;小葉5-11枚,卵狀披針形,長3-5cm,寬15-20mm,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兩側(cè)不等大,邊緣具鋸齒,上面深綠色,疏被微硬毛,下面不綠色,無毛。頂生總狀花序,有花6--20ms ;aqn thg qhk gae ,ta xq 3;awx sgjqta 0.8-2.5cm;萼鐘狀,長5-8mm,萼齒5,鉆形,長1-4mm;花冠淡紅色、紫紅色或粉紅色,鐘狀長漏斗形,長約4cm,直徑約2cm,花冠筒基部緊縮成細(xì)筒,裂片半圓形,長約1cm,寬約1.4cm;雄蕊4,二強(qiáng),不外伸;花柱細(xì)長,柱頭舌狀,極薄,2片裂,子房細(xì)圓柱形。蒴果線狀圓柱形,革質(zhì),長約20cm。種子細(xì)小,多數(shù),長橢圓形,兩端尖,褐絲狀種毛?;ㄆ?-7月,果期9-12月。

    毒性

    毛子草注射液小鼠靜脈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35±0.09g/kg,小鼠皮下注射2.4g/kg后,無明顯毒副作用。當(dāng)給小鼠靜脈注射毛子草注射液中毒劑量時,小鼠自發(fā)活動被抑制,共濟(jì)失調(diào),最后抑制呼吸而死亡。

    化學(xué)成分

    葉含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熊果酸(ursolic acid),氯化鉀(KCI),毛子草酮(argutone)。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毛子草氯仿提取物 200mg/kg(約為半數(shù)致死量的1/44)灌胃,對醋酸、二甲苯和組胺所致的小鼠腹腔和皮膚毛細(xì)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癥及蛋清所致大鼠足腫脹也能明顯抑制,但對棉球肉芽腫無明顯影響。毛子草氯仿提取物對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lián)菌苗致熱家兔的體溫升高有降低作用??赡苁敲硬菘寡缀徒鉄嶙饔玫挠行Р糠?。

    2.抗氧化作用:用叔丁基氫過氧化物(tert-butyl hydoperoxide)為氧化劑使紅細(xì)胞氧化,加毛干草提取物AB-2后不僅可使紅細(xì)胞膜脂質(zhì)的氧化物減少,又可保護(hù)膜蛋白的巰基不致氧化聚合,毛子草 AB-2可防止血紅蛋白的自氧化及溶血,用電子自旋捕集法測羥自由基,結(jié)果說明毛子草AB-2可直接與羥自由基反應(yīng),可能是自由基的清除劑。

    3.其他作用:從毛子草中分離出四種結(jié)晶,經(jīng)鑒定分別為熊果酸、三十-烷、氯化鉀及一種未知成分。并證實(shí)熊果酸為其降低轉(zhuǎn)氨酶的有效成分。未知成分具有較強(qiáng)的抑菌作用。從毛子草葉中分離得到的新吡酮毛子草酮具有抗菌活性。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健脾利濕;行氣活血。主泄瀉;痢疾;胃痛;脅痛;風(fēng)濕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癰腫;骨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爛敷串處。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別名椿花、椿芽樹花、春尖花。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oona sinensis(A.Juss.)Roem.[Cedrel......
  • 《中藥大辭典》:椿白皮拼音注音Chūn Bái Pí別名香椿皮(《經(jīng)驗(yàn)方》),春顛皮(《分類草藥性》)。出處《食療本草》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全年均可采收,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時最易剝離。干皮可徑從樹上剝下;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
  • 拼音注音Chūn Pí別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英文名CORTEX AILANTHI來源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剝?nèi)。瑫窀?,或刮去粗皮曬干。性?.....
  • 《中藥大辭典》:楮葉拼音注音Chǔ Yè別名構(gòu)葉(《子母秘錄》),谷樹葉(《簡便單方》),醬黃葉(《生草藥性備要》)。出處《別錄》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的葉。化學(xué)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有機(jī)酸、鞣質(zhì)。性味甘,涼。①《別錄》:“味甘,無毒?!阿凇度杖A......
  • 《中藥大辭典》:楮頭紅拼音注音Chǔ Tóu Hónɡ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楮頭紅的全草。秋季采,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溝邊陰濕處。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江西、湖北、貴州、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直立草本,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