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椒桂湯

    《溫病條辨》卷三:椒桂湯處方

    川椒18克(炒黑)桂枝18克 良姜9克 柴胡18克 小茴香12克 廣皮9克 吳茱萸9克(泡淡)青皮9克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治暴感寒濕成疝,寒熱往來,脈弦反數(shù),舌白滑,或無苔,不渴,當臍痛,或脅下痛。

    用法用量

    用急流水1.6升,煮成600毫升,溫服200毫升。覆被令微汗,佳。不汗,再服200毫升,接飲生姜湯,促之得汗。次早又服200毫升,不必覆被再令汗。

    摘錄《溫病條辨》卷三《普濟方》卷十四:椒桂湯別名

    木瓜散

    處方

    雞糞1合(微炒),肉豆蔻1錢(去殼),胡椒1錢,桂心半兩,木瓜3錢。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虛轉(zhuǎn)筋入腹,胸悶絕,體冷。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熱服。

    摘錄《普濟方》卷十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朱砂2錢半,南乳香半兩,酸棗仁(炒,去皮)1兩,人參2錢半,遠志(去心)1錢半。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榛子大,每兩作30丸,金箔為衣。功能主治小兒心神不寧,困臥多睡,及痰涎壅塞,恍惚不定。用法用量每服1丸,人參湯化下。摘錄《御藥院方......
  • 處方龍齒3錢(煅),石菖蒲1錢。功能主治寧心安神。主心經(jīng)病。用法用量水煎,代茶。各家論述方中石菖蒲入心、脾經(jīng),具開竅安神之作用,《本經(jīng)》稱本藥可“開心孔,補五臟”;龍齒歸心、肝經(jīng),可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治心悸、驚癇諸證。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
  • 處方當歸3兩,生地3兩,棗仁3兩,黃連3兩,玄參3兩,白術3兩,人參1兩2錢,甘草1兩2錢,膽南星1兩2錢。制法上為末,荷葉湯為丸。功能主治癲證。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白滾湯送下。摘錄《玉案》卷四......
  • 處方茯神、棗仁、當歸、遠志、桔梗、芍藥、地黃、陳皮、甘草、龍眼肉。功能主治疫邪已退,脈證俱平,但元氣未復,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動,遂致勞復發(fā)熱,前證復起,惟脈不沉實。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溫疫論》卷下......
  • 處方茯神、遠志、陳皮、半夏、杏仁、石菖蒲、麥冬、桔梗、甘草。功能主治安神化痰。主中惡,牙關緊急,昏不知人,頭面青黑,肌膚粟起。用法用量有食,加枳殼、厚樸。摘錄《醫(yī)學傳燈》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