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椒樸丸

    《蘇沈良方》卷四:椒樸丸處方

    漢椒(去目)厚樸(去粗皮,銼)茴香 青鹽(淘去沙土,取?。└?0克

    制法

    上藥以水1.2升,煮令干,焙燥,搗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胃健脾。治脾胃虛冷,年久不思飲食,或發(fā)虛腫,或日漸羸瘦,四肢衰倦,吐利無(wú)節(jié)。

    用法用量

    每次30~40丸,空腹時(shí)用米飲或鹽湯送下。病深者,每日三次。

    摘錄《蘇沈良方》卷四《博濟(jì)》卷二:椒樸丸處方

    梓州厚樸10兩(去皮,姜制,炙令香,細(xì)銼),漢椒(揀凈)10兩,鹽花10兩,黑附子2兩(炮,去皮臍,銼碎)。

    制法

    上以水10碗,于銀石器內(nèi),以慢火熬,候水盡為度,焙干,同研為末,煉蜜并糯米粉同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虛乏,伏積冷氣,飲食不消,多因羸瘦,面黃口淡,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溫酒送下。如大便滑泄,生姜米飲送下。

    摘錄《博濟(jì)》卷二《魏氏家藏方》卷五:椒樸丸處方

    舶上茴香(炒)4兩,陳皮(去白)4兩,青鹽4兩,生姜(連皮)1斤,厚樸1斤(去粗皮),大棗120枚,川椒(去目合口者,凈,炒出汗)半斤,黑附子2兩(炮,去皮臍)。

    制法

    上用水1斗2升,同入銀石器內(nèi)煮,大沸后用慢火煮令水盡,取出焙干,為細(xì)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四肢倦怠,泄瀉無(wú)時(shí)。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魏氏家藏方》卷五:椒樸丸處方

    益智仁(去殼,炒)、臺(tái)椒(炒出汗)、川厚樸(去粗皮,姜制炒)、陳皮(去白)、白姜(炮洗)、茴香(淘去沙,炒)、青鹽各等分。

    制法

    上藥于銀石器內(nèi),以水浸平藥,用慢火煮干,焙燥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壯脾暖胃。主五更溏泄由寒積所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食前用鹽湯、溫酒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醫(yī)方類聚》卷二一○引《施圓端效方》:椒樸丸處方

    川椒(去目,炒出汗)2兩,蒼術(shù)(去皮,酒浸,曬干)4兩,干姜4兩(切),厚樸2兩(細(xì)切,與姜同和炒)。

    制法

    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血海虛冷,臍腹(疒丂)痛,崩漏,赤白帶下;男子腎虛,下元久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一○引《施圓端效方》《醫(yī)方類聚》卷九十引《經(jīng)驗(yàn)秘方》:椒樸丸處方

    川椒2兩,厚樸2兩,青鹽2兩,小茴香2兩,木香2兩。

    制法

    上(口父)咀,于砂鍋內(nèi)用水浸藥過(guò)一指高,文武火煮干,日曬干,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偏墜,木腎囊腫。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九十引《經(jīng)驗(yàn)秘方》《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五:椒樸丸處方

    川椒3兩(炒,去閉口),厚樸1兩半(制),干姜1兩半(炒),小茴3兩(鹽水炒),茯苓3兩,益智3兩(鹽水炒)。

    制法

    上為末,酒糊丸。

    功能主治

    溫中散冷。主傷冷腹痛,泄瀉,脈緊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

    胃?jìng)?,寒結(jié)于中,不能敷化精微四達(dá),故泄瀉腹痛不止焉。川椒補(bǔ)火溫中以散冷,厚樸散滿除濕以寬中,干姜暖胃止痛,茯苓滲濕止瀉,小茴溫經(jīng)絡(luò)化氣,益智攝寒涎厚腸。酒丸以行藥力,米飲以和胃氣也。使生冷消化,則脾胃調(diào)和而敷化有權(quán),腹痛泄瀉有不止者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五
更多中藥材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半夏瀉心湯處方半夏(湯洗七次.二錢),人參(去蘆)、甘草(炙)、干姜(炮)、黃芩,各一錢半。黃連(一錢)。功能主治治心下痞滿而不痛干嘔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鐘,不拘時(shí)服。摘錄明·方賢......
  • 處方半夏6錢,黃連2錢,黃芩3錢,枳實(shí)3錢,生姜3錢。功能主治嘔甚而痞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虛者,復(fù)納入?yún)?、大棗。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 處方半夏1兩,黃連2錢,黃芩3錢,枳實(shí)2錢,杏仁3錢。功能主治陽(yáng)明暑溫,脈滑數(shù),不食不饑不便,濁痰凝聚,心下痞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各家論述半夏、枳實(shí)開氣分之濕結(jié);黃連、黃芩開氣分之熱結(jié);杏仁開肺與大腸之氣痹。暑中熱甚,故......
  • 處方半夏曲1錢半(川制,另吃),枳實(shí)錢半(炒),白前2錢,旋覆花3錢(包),炒菔子6錢(杵,包),橘紅1錢,炙甘草5分,白茯苓3錢。功能主治泄瀉忽來(lái)忽止,或溏水粘涕,兼乎滯痛。摘錄《鎬京直指》卷二......
  • 處方細(xì)辛半兩,橘皮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旋覆花半兩,甘草半兩,桔梗半兩,芍藥半兩,半夏半兩,赤茯苓3分。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胃氣虛冷,心腹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腸鳴,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飲食,脈沉弦細(xì)遲。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