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地骨皮二兩半,前胡(去蘆)、荊芥,各二兩七錢。香附子(炒.去毛)、蒼術(shù)(浸.去皮.焙)甘草,各三兩六錢。麻黃(去根.節(jié))、白芷,各四錢半。川芎二兩二錢半,桔梗(去蘆)七兩二錢,當歸七兩三錢半,肉桂(去粗皮)一兩三錢半,石膏九錢,陳皮(去白)一兩三錢,天仙藤二兩半。
上為細末。
治五勞七傷,四時傷寒,山嵐瘴瘧,時行疫癘,心神煩躁,口苦舌干,憎寒壯熱,頭疼鼻塞,腰腳酸倦,背脊強急,渾身疼痛。
每服二錢,水一盞,烏梅半個,入鹽同煎服。如要出汗,加蔥白、姜錢煎,連進三服。常服,溫鹽酒調(diào),熱鹽湯點亦得。
地骨皮75克 前胡(去蘆)荊芥各81克 香附子(炒,去毛)蒼術(shù)(浸,去皮,焙)甘草(爛)各108克 麻黃(去根節(jié))白芷各13.5克 川芎68克 桔梗(去蘆)2.6克 當歸221克 肉桂(去粗皮)40.5克 石膏27克 陳皮(去白)39克 天仙藤75克
上藥研為細末。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烏梅半個,入鹽同煎服。
如要出汗,加蔥白、生姜。
劫勞湯(《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白芍180克 黃耆 甘草 人參 當歸 半夏(洗)白茯苓 熟地黃 五味子 阿膠(炒)各60克
上藥哎咀。
治心腎俱虛,咳嗽,唾中有紅絲,發(fā)熱盜汗,名曰肺痿。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生姜12片,大棗3個,煎取200毫升,溫服,一日三次。
劫勞湯
白芍藥6兩,黃耆2兩,甘草2兩,人參2兩,當歸2兩,半夏(洗)2兩,白茯苓2兩,熟地黃2兩,五味子2兩,阿膠(炒)2兩。
肺痿。心腎俱虛,勞嗽,唾中有紅絲,發(fā)熱,盜汗。
白芍1錢,茯苓1錢,當歸1錢,貝母1錢,黃耆1錢,甘草5分,熟地2錢,棗仁1錢半,阿膠(蛤粉炒)1錢2分。
心腎俱虛,發(fā)咳2-3聲,無痰,遇夜即熱,熱已即冷,時有盜汗,四肢倦怠,體瘦食少,夜臥恍惚,或有血絲者。
合生脈散同煎服。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芍藥、地黃、阿膠、紫菀各等分(又方有五味子)。
曾因提重傷筋,以致臂痛。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地骨皮2兩半,前胡(去蘆)2兩7錢,荊芥2兩7錢,香附子(炒去毛)3兩6錢,蒼術(shù)(浸,去皮,焙)3兩6錢,甘草(爁)3兩6錢,麻黃(去根節(jié))4錢半,白芷4錢半,川芎2兩2錢半,桔梗(去蘆)7兩2錢,當歸7兩3錢半,肉桂(去粗皮)1兩3錢半,石膏9錢,陳皮(去白)1兩3錢,天仙藤2兩半。
五勞七傷,四時傷寒,山嵐瘴瘧,時行疫癘,心神煩躁,口苦舌干,憎寒壯熱,頭疼鼻塞,腰腳酸倦,背脊強急,渾身疼痛。
每服2錢,水1盞,烏梅半個、入鹽同煎服。如要出汗,加蔥白、姜錢煎,連進3服。常服濕鹽酒調(diào),熱鹽湯點亦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地骨皮二兩半,前胡(去蘆)、荊芥,各二兩七錢。香附子(炒.去毛)、蒼術(shù)(浸.去皮.焙)甘草,各三兩六錢。麻黃(去根.節(jié))、白芷,各四錢半。川芎二兩二錢半,桔梗(去蘆)七兩二錢,當歸七兩三錢半,肉桂(去粗皮)一兩三錢半,石膏九錢,陳皮(去白)一兩三錢,天仙藤二兩半。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五勞七傷,四時傷寒,山嵐瘴瘧,時行疫癘,心神煩躁,口苦舌干,憎寒壯熱,頭疼鼻塞,腰腳酸倦,背脊強急,渾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烏梅半個,入鹽同煎服。如要出汗,加蔥白、姜錢煎,連進三服。常服,溫鹽酒調(diào),熱鹽湯點亦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二:劫勞散處方地骨皮75克 前胡(去蘆)荊芥各81克 香附子(炒,去毛)蒼術(shù)(浸,去皮,焙)甘草(爛)各108克 麻黃(去根節(jié))白芷各13.5克 川芎68克 桔梗(去蘆)2.6克 當歸221克 肉桂(去粗皮)40.5克 石膏27克 陳皮(去白)39克 天仙藤7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五勞七傷,四時傷寒,山嵐瘴瘧,時行疫癘,心神煩躁,口苦舌干,憎寒壯熱,頭疼鼻塞,腰腳酸倦,背脊強急,渾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烏梅半個,入鹽同煎服。
如要出汗,加蔥白、生姜。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二《云吱子保命集》卷下:劫勞散別名劫勞湯(《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處方白芍180克 黃耆 甘草 人參 當歸 半夏(洗)白茯苓 熟地黃 五味子 阿膠(炒)各60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心腎俱虛,咳嗽,唾中有紅絲,發(fā)熱盜汗,名曰肺痿。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生姜12片,大棗3個,煎取200毫升,溫服,一日三次。
摘錄《云吱子保命集》卷下《云歧子保命集》卷下:劫勞散別名劫勞湯
處方白芍藥6兩,黃耆2兩,甘草2兩,人參2兩,當歸2兩,半夏(洗)2兩,白茯苓2兩,熟地黃2兩,五味子2兩,阿膠(炒)2兩。
功能主治肺痿。心腎俱虛,勞嗽,唾中有紅絲,發(fā)熱,盜汗。
用法用量劫勞湯(《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摘錄《云歧子保命集》卷下《證治匯補》卷五:劫勞散處方白芍1錢,茯苓1錢,當歸1錢,貝母1錢,黃耆1錢,甘草5分,熟地2錢,棗仁1錢半,阿膠(蛤粉炒)1錢2分。
功能主治心腎俱虛,發(fā)咳2-3聲,無痰,遇夜即熱,熱已即冷,時有盜汗,四肢倦怠,體瘦食少,夜臥恍惚,或有血絲者。
用法用量合生脈散同煎服。
摘錄《證治匯補》卷五《證治要訣類方》卷三:劫勞散處方人參、黃耆、甘草、當歸、芍藥、地黃、阿膠、紫菀各等分(又方有五味子)。
功能主治曾因提重傷筋,以致臂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證治要訣類方》卷三《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劫勞散處方地骨皮2兩半,前胡(去蘆)2兩7錢,荊芥2兩7錢,香附子(炒去毛)3兩6錢,蒼術(shù)(浸,去皮,焙)3兩6錢,甘草(爁)3兩6錢,麻黃(去根節(jié))4錢半,白芷4錢半,川芎2兩2錢半,桔梗(去蘆)7兩2錢,當歸7兩3錢半,肉桂(去粗皮)1兩3錢半,石膏9錢,陳皮(去白)1兩3錢,天仙藤2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四時傷寒,山嵐瘴瘧,時行疫癘,心神煩躁,口苦舌干,憎寒壯熱,頭疼鼻塞,腰腳酸倦,背脊強急,渾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烏梅半個、入鹽同煎服。如要出汗,加蔥白、姜錢煎,連進3服。常服濕鹽酒調(diào),熱鹽湯點亦得。
摘錄《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