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加味術附湯

    《醫(yī)部全錄》卷四三二引《幼幼近編》:加味術附湯處方

    人參、白術(炒)、茯苓、甘草(炙)、肉果(煨)、附子(炮)(1方加木香)。

    功能主治

    小兒慢驚吐瀉身涼,或因臟寒洞泄。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四三二引《幼幼近編》《得效》卷二:加味術附湯處方

    白術(去蘆)1兩,甘草(炒)1兩,附子(炮)1兩半,赤茯苓1兩。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中濕,脈沉而微緩,腹(月真)脹,倦怠,四肢關節(jié)疼痛而煩,或一身重著,久則浮腫喘滿,昏不知人,挾風頭暈嘔噦,兼寒則攣拳掣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加生姜7片,大棗2枚煎,日3次。才見身痹又3服,當如冒狀,勿怪,蓋術、附并行皮中逐水氣故爾。

    如有冒狀,加桂1兩,大便堅,小便利則勿加。

    摘錄《得效》卷二《醫(yī)學入門》卷六:加味術附湯處方

    附子1兩,白術1兩,肉豆蔻1個,木香5錢,甘草5錢。

    功能主治

    溫寒燥濕,行氣健脾。主小兒吐瀉后脾虛,變成慢驚,身弓發(fā)直,吐乳貪睡,汗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奇良(即土茯苓)、當歸、川芎、茯苓、橘皮、金銀花、通草、大黃。功能主治婦人頭瘡,起因于帶下者。用法用量水煎,溫服。兼用坐藥。摘錄《漢藥神效方》......
  • 《治疹全書》卷下:八味平胃散處方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神曲(炒)、川芎、麥芽、香附(酒炒)。功能主治疹后脾胃兩傷,吐瀉交作。用法用量煨姜為引。摘錄《治疹全書》卷下《易簡方》:八味平胃散處方厚樸3兩半,蒼術5兩半,橘紅3兩半,甘草1兩,縮砂......
  • 處方蜀椒(去目)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青鹽(研)1兩,石硫黃(研)1兩,膩粉(研)1兩,白僵蠶(炒)1兩,柏皮1兩,麝香少許(研)。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遍身瘡疥,皮破肉痛,或瘙癢膿水。用法用量豬膽汁調涂之;濕則干敷。摘錄《圣濟......
  • 處方桂(去粗皮)1兩半,桔梗(銼,炒)3分,吳茱萸(湯浸,焙炒)3分,人參3分,白術3分,高良姜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當歸(切,焙)1兩。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冷氣心痛不能食。用法用量每服10丸,溫酒送下,日......
  • 《中國藥典》:八味檀香散來源蒙古族驗方。處方檀香200g 石膏100g 紅花100g 甘草100g 丁香100g 北沙參100g 拳參100g 白葡萄干100g性狀本品為棕黃色的粉末;氣香,味甘、微澀而涼。炮制以上八味,除檀香、丁香、白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