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加減六味丸

    《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加減六味丸處方

    大熟地(九蒸九曬)大生地(酒洗)各90克 山藥(乳蒸)茯苓(乳蒸)丹皮(酒蒸)各45克 澤瀉(鹽水蒸)30克 當(dāng)歸(酒蒸)白芍(酒炒)柏子仁(去殼,隔紙炒)丹參(酒蒸)各60克 自敗龜版(浸凈童便,炙酥,研為極細(xì)末)遠(yuǎn)志(去心,甘草水泡,蒸)各120克

    制法

    共為末,用金石斛120克、金銀花360克熬膏,和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治痔瘡。

    用法用量

    每早淡鹽湯送下12克。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羅氏會約醫(yī)鏡》卷十四:加減六味丸處方

    熟地9-15克,山藥6克,茯苓3克,山萸肉4.5克,鹽水炒杜仲6克,枸杞子6克,五味子0.9克。

    功能主治

    補腎氣,益腎陰。主腎虛。(妊娠腰痛)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服6克,空腹時淡鹽湯送下。

    摘錄《羅氏會約醫(yī)鏡》卷十四《張氏醫(yī)通》卷十六:加減六味丸處方

    六味丸去山茱萸,加葳蕤4兩。

    功能主治

    陰虛咳嗽,吐血骨蒸,及童勞晡熱消瘦。

    用法用量

    亦可作膏。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六《會約》卷十四:加減六味丸處方

    熟地3-5錢,山藥2錢,茯苓1錢,棗皮1錢半,杜仲(鹽水炒)2錢,枸杞2錢,五味3分。

    功能主治

    婦女腎虛腰痛,或入房不節(jié),致傷胞系而痛,脈大而空,兩尺更甚。

    用法用量

    空心服。

    摘錄《會約》卷十四《外科證治全書》卷五:加減六味丸處方

    六味地黃丸去澤瀉,茯苓1兩,加蓮須1兩,龍骨1兩,線膠1兩。

    功能主治

    腎虛夢遺,關(guān)元不閉。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五《類證治裁》卷七:加減六味丸處方

    熟地黃2兩,茯苓2兩,丹皮2兩,山茱萸2兩,山藥2兩,蓮須2兩,芡實2兩,菟絲子2兩,龍骨1兩,牡蠣1兩,澤瀉1兩,五味子5錢。

    制法

    蜜為丸。

    功能主治

    滋補下元。主勞倦傷中氣,酒色傷腎陰,尿濁或赤或白,尿短欠而無痛澀者。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類證治裁》卷七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常山、白術(shù)、秦艽、洪州鬼臼、赤芍藥、甘草、紫蘇、銀州、柴胡各等分。制法洗凈,為粗末。功能主治男婦虛勞骨蒸服鱉甲丸后作熱者。用法用量每服半兩,水2碗,烏梅肉2個,蔥白7寸,韭白7寸,桃枝7寸,槐枝7寸,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滓并煎。摘錄《......
  • 處方羊肉1腳子(卸成事件),草果5個,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蘿卜2個。功能主治補中下氣,寬胸膈。主用法用量原書注:八兒不湯系西天(天竺)茶飯名;色數(shù)大,即骰子般大小。摘錄《飲膳正要》卷一......
  • 處方石膏1錢,柴胡2錢,茯苓3錢,白術(shù)2錢,甘草1錢,炒梔子1錢,青皮3分,天花粉1錢。功能主治冬月傷寒,邪在陽明、少陽,身熱2日即有如瘧之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辨證錄》卷一......
  • 處方麥門冬(去心)、石韋(去毛)、五味子、茯苓、菟絲子(酒漬)、干地黃、桂心各等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益顏色,久服令人耐老輕身。主男子虛羸七傷。用法用量食后以飲服方寸匕,1日3次。二十日知,三十日自任意欲行百里并得。注意忌大酢、生蔥、蕪荑......
  • 處方椒紅8兩,甘菊花7兩,大附子5兩,旋覆花5兩,蒼術(shù)(米泔浸,去黑皮)4兩,決明子3兩,芎2兩,紫巴戟(去心)1兩。制法上為末,棗肉和,再杵300-500百,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補暖元臟,明目,去風(fēng)毒。主眼病。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