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決明子丸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半兩) 天雄(炮.去皮) 獨活(去蘆.半兩) 天南星(姜制.半兩) 川芎(半兩) 白術(半兩) 升麻(半兩) 白附子(炮.去皮.半兩) 防風(去蘆.半兩) 蔓荊子(半兩) 當歸(去蘆.半兩) 細辛(去苗.洗.半兩) 酸棗仁(半兩) 萆薢(酒浸.半兩) 犀角屑(半兩) 白花蛇肉(酒浸.半兩) 白僵蠶(炒.半兩) 牛黃(另研.二錢半) 麝香(另研.二錢半) 朱砂(二錢半)

    炮制

    上為細末,入牛黃等三味,再研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肝臟中風,攻及手足,緩弱無力,口眼歪斜,精神不定,行步艱難,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五十丸,豆淋酒送下。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證治準繩·類方》卷七: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炒)細辛(去苗)青葙子 蒺藜(炒,去角)茺蔚子 芎藭 獨活 羚羊角(鎊)升麻 防風(去叉)各15克 玄參 枸杞子 黃連(去須)各90克 菊花30克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風熱上沖眼目,或外受風邪,眼目疼痛,視物不明。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淡竹葉煎湯送下。

    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七《圣濟總錄》卷一○二: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1兩半,車前子1兩半,苦參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大黃1兩半,菥蓂子1兩,人參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實,目生赤脈息肉,磣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淡姜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圣濟總錄》卷一○二: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1兩半,蕤仁1兩半,地膚子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澤瀉1兩半,茺蔚子1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半,枸杞子1兩,五味子1兩,青葙子1兩,桂(去粗皮)1兩,細辛(去苗葉)1兩,車前子2兩,菟絲子(酒浸,別搗)2兩,熟干地黃(焙)2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腎虛目黑暗,或見黑花飛蠅;及久患膚翳,遮覆瞳子。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溫漿水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普濟方》卷三八三:決明子丸處方

    馬蹄決明子2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冷熱無辜疳,或時驚熱,或時夜啼,大便青黃,自汗頭痛,頭發(fā)作穗,四肢黃瘦,不多食物。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食后以熟水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三《圣濟總錄》卷一○六: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炒)1兩半,秦皮(去粗皮,銼)1兩,甘菊花1兩,升麻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車前子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秦艽(去苗土)1兩,赤芍藥1兩半,地骨皮1兩半,山梔子仁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青葙子1兩半,萎蕤1兩半,牽牛子(炒)1兩半,蕤仁(去皮)1兩半,大黃(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目赤昏暗澀痛,心躁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溫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圣濟總錄》卷一○二: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1兩,地膚子3分,車前子1兩半,黃連(去須)1兩,人參1兩,玄參1兩,槐子1兩,青葙子3分,地骨皮2兩,升麻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沙參1兩,苦參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腎氣虛,風熱上攻,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決明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圣惠》卷三十三: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1兩,槐子1兩,覆盆子1兩,青葙子1兩,地膚子1兩,車前子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明目,祛風除暗。主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半兩,天雄半兩(炮),犀角屑半兩,天南星半兩(炮裂),白花蛇肉半兩(酥拌,微炙),獨活半兩,川芎半兩,白附子半兩(炮),川升麻半兩,白術半兩,白僵蠶半兩(微炒),防風半兩,蔓荊子半兩,當歸半兩(微炒),細辛半兩,酸棗仁半兩(微炒),萆薢半兩,牛黃1分,朱砂1分,麝香1分。

    制法

    上為末,入牛黃等勻分,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臟中風,攻手足,緩弱無力,口眼斜,精神不定,行走艱難。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豆淋酒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圣惠》卷三十三:決明子丸別名

    決明丸

    處方

    決明子1兩,甘菊花1兩,生干地黃3分,車前子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蔓荊子半兩,芎藭半兩,梔子仁半兩,細辛半兩,白茯苓半兩,玄參半兩,薯蕷各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腎風虛攻上,眼見黑花不散。

    用法用量

    決明丸(《圣濟總錄》卷一○九)。本方原名"決明子散",與劑型不符,據(jù)《醫(yī)方類聚》卷六十六改。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圣濟總錄》卷一一○: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微炒)1兩,菊花1兩,秦皮1兩(去粗皮,銼),黃連(去須)1兩,車前子1兩半,地骨皮1兩半,羚羊角屑1兩,黃芩1兩(去黑心),萎蕤1兩,山梔子1兩(去皮),生干地黃1兩(焙),秦艽(去苗土)1兩,青葙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升麻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肺熱毒,氣攻兩眼,生瘡赤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以溫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圣濟總錄》卷一○三: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1兩半,防風(去叉)半兩,黃連(去須)半兩,車前子1兩,升麻1兩,黃芩1兩(去黑心),大黃1兩(銼,炒),玄參1兩,萎蕤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風毒沖目,虛熱赤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溫漿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圣濟總錄》卷一○五:決明子丸處方

    決明子(微炒)1兩,地膚子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玄參半兩,車前子半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遠志1兩(去心,焙),青葙子1兩,茺蔚子1兩,蔓荊實1兩,地骨皮1兩,柏子仁1兩,山芋1兩,人參1兩,黃芩(去黑心)1兩,防風1兩(去叉),大黃(細銼,炒令香)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甘草(炙、銼)1兩,黃連(去須)1兩。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風毒眼赤痛久患,及虛熱眼暗。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米飲送下。加至3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圣濟總錄》卷一○七:決明子丸別名

    決明丸

    處方

    決明子(炒)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青葙子半兩,蒺藜子半兩(炒,去角),茺蔚子半兩,芎藭半兩,升麻半兩,獨活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半兩(鎊),防風(去叉)半兩,菊花1兩,黃連(去須)3兩,玄參3兩,枸杞子3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腎養(yǎng)肝,清頭明目。主風熱上沖眼目,或外受風邪,眼胞紅腫,目昏赤痛,瞳仁昏暗,翳障遮睛。

    用法用量

    決明丸(《醫(yī)統(tǒng)》卷六十一)。

    注意

    忌食辛辣、發(fā)物。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
更多中藥材
  • 組成半夏一錢(10克)、秫米五錢(15克)。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每日2次分服。功效化痰和胃。主治主治痰飲內(nèi)阻,胃氣不和,夜不得臥,舌苔白膩,脈弦滑。臨床應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失眠、眩暈等病癥。1.失......
  • 上海中醫(yī)學院附屬曙光醫(yī)院方:半夏竹茹湯處方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旋復花12克,代赭石30克,廣木香9克,公丁香6克,沉香曲9克,豆蔻9克,川楝子9克,川樸9克,南沙參9克,北沙參9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石斛12克,急性子15克,......
  • 處方半夏適量。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據(jù)報道,用本法治療雞眼30余例,未見復發(fā)。用法用量敷于患部。用藥前先洗凈患處,剪(削)去雞眼的角化組織,呈一凹面,放入半夏末,外貼膠布。經(jīng)5~7天,雞眼壞死脫落,生出新肉芽組織,再過數(shù)日即可痊愈。摘錄《外治方......
  • 處方羚羊角(銼細末)錢半,薄荷錢半,羌活錢半,半夏(炙)錢半,白菊花5錢,川烏(炮)5錢,川芎5錢,防風5錢,車前子5錢,細辛2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痰濕攻傷,綠風內(nèi)障。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3片,水2鐘,煎1鐘,去滓服,或荊芥湯下。摘......
  • 處方半夏1升(湯洗),母姜1斤,橘皮1斤,白術8兩,桂心4兩(一方有桑白皮1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虛寒喘鳴多飲,逆氣嘔吐。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溫3服。注意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摘錄《外臺》卷十引《刪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