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耆飲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黃耆飲處方

    黃耆(銼)地榆 桑寄生各45克 艾葉15克 白龍骨(研)60克 生地黃60克 生姜15克

    制法

    上七味,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補(bǔ)益沖任,攝血安胎。治妊娠胎漏,月水時(shí)下。

    用法用量

    每服1 5克,用水23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時(shí)溫服。約隔半小時(shí)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普濟(jì)方》卷二三一:黃耆飲別名

    黃耆湯

    處方

    黃耆4兩,芍藥4兩,芎4兩,甘草4兩,生姜1斤。

    功能主治

    虛勞崩中,吐血上氣,短氣欲絕,面黑如漆。

    用法用量

    黃耆湯(《醫(yī)方類聚》卷八十六引《御醫(yī)撮要》)?!夺t(yī)方類聚》引《御醫(yī)撮要》本方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加生姜一塊子(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酒客勞熱,發(fā)痔下血,其谷道熱,去生姜,用地黃代之。

    注意

    凡夏月不得隔宿浸藥;忌菘菜。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三一《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黃耆飲處方

    黃耆(銼,炒)半兩,小薊3兩,桑耳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延胡索1兩半,白芷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肉豆蔻2枚(去殼),赤石脂1兩(研),當(dāng)歸1兩(炙,銼),生干地黃1兩,芎1兩,白術(shù)1兩,地榆1兩。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婦人經(jīng)候不調(diào),或過多,腰疼重。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取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圣濟(jì)總錄》卷十三:黃耆飲處方

    黃耆1兩(銼,焙),赤茯苓1兩(去黑皮),羌活1兩(去蘆頭),白僵蠶1兩(炒),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當(dāng)歸1兩(切,焙),桂1兩(去粗皮),五味子1兩,生干地黃1兩(焙),甘草1兩(炙,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瓤,焙),玄參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人參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熱毒風(fēng)。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煎取8分;去滓,空心頓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三《眼科全書》卷五:黃耆飲處方

    黃耆、車前子、細(xì)辛、黃芩、五味子。

    功能主治

    胎風(fēng)赤爛外障。

    用法用量

    白水煎,乳母食后服。

    摘錄《眼科全書》卷五《準(zhǔn)繩·女科》卷二:黃耆飲處方

    黃耆2錢,生地黃2錢,人參1錢,茯神1錢(炒),犀角屑1錢,瓜蔞仁1錢,黃芩1錢,甘草半錢。

    功能主治

    婦人客熱,心胸壅悶,肢節(jié)煩疼,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鐘,加淡竹葉5片,煎至1鐘,不拘時(shí)候服。

    摘錄《準(zhǔn)繩·女科》卷二《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黃耆飲處方

    黃耆3兩,茯神3兩(去水),栝樓根3兩,麥門冬3兩(去心,焙),甘草(炙)3兩,生干地黃(切,焙)4兩。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膈消,胸中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黃耆飲處方

    黃耆3分(銼,炒),白茯苓3分(去黑皮),麥門冬3分(去心,焙),黃芩(去黑心)3分,高良姜(炮)1分,烏梅肉(焙)2枚(去核),白術(shù)(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渴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8分1盞,煎去滓,取3分,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黃耆飲處方

    黃耆1兩(細(xì)銼),人參1兩,白茯苓1兩(去黑皮),旱蓮子1兩,滑石(研)1兩,桑根白皮(銼)3分,黃芩半兩(去黑心),枳殼半兩(去瓤,麩炒),芒消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膀胱濕熱,小便卒暴淋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黃耆飲處方

    黃耆2兩(銼),杜仲2兩(去粗皮,炙,銼),山茱萸2兩,人參2兩,知母(切,焙)2兩,龍骨(碎)3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消腎。干渴,小便多,羸瘦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1枚(擘),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夜2。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黃耆飲處方

    黃耆1兩半,白術(shù)1兩半,白茯苓1兩半(去黑皮),五味子1兩半,熟干地黃2兩(焙),牡蠣(煅)2兩,大棗7枚(去核)。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腎勞。盜汗,噓吸少氣。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萬氏家抄方》卷六:黃耆飲處方

    白術(shù)7分,黃耆7分,當(dāng)歸7分,甘草(炙)3分,人參5分,桂枝3分。

    功能主治

    痘4-5日,表虛自汗,發(fā)不起者。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嘔,加藿香;有食,加山楂、神曲。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黃丹1兩,南粉1兩,乳香少許。功能主治一切惡瘡。用法用量上前2味,同入乳缽內(nèi)細(xì)研令勻,分作8分;用油4兩,于銚子內(nèi)煎令熱,將銚子于地上放少時(shí),入1分丹粉于油內(nèi),用青活柳枝如指粗者,右轉(zhuǎn)攪令極勻(柳枝若煎得焦頭,即旋去黑者),卻將銚子于火......
  • 處方白木3兩,厚樸(炙)3兩,人參3兩,茯苓3兩,吳茱萸3兩,陳曲3兩,麥糵3兩,芎3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消谷下氣。主飲食不消。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摘錄《千金翼》卷十九......
  • 處方山楂、枳實(shí)、大茴、吳萸、荔枝核。功能主治疝氣。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下......
  • 處方八角金盤(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蘆根30克,赤小豆30克,陳皮5克,甘草5克。功能主治利濕化痰,活血消瘀,清熱解毒,緩急止痛。主痰阻血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董漢良方......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解散處方人參、茯苓、甘草(炙)、陳皮(去白)、白術(shù)、藿香(去土),各一兩。厚樸(去粗皮.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二兩,半夏(湯洗七次)一兩。炮制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治四時(shí)傷寒,頭疼壯熱,感風(fēng)多汗,及療勞傷過度,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