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豁痰湯

    《萬(wàn)病回春》卷五:豁痰湯處方

    半夏(制)梔子(炒)各3克 陳皮 海桐皮 枳殼各2.4克 桔梗 赤芍 蒼術(shù)(制)香附各2.1克 茯苓(去皮)1.8克 川芎 姜黃各1.5克 甘草0.6克

    功能主治

    治肩背疼痛。

    用法用量

    上藥銼碎,入生姜煎,空腹時(shí)熱服。

    如痛甚,頭劑加樸消6克。

    摘錄《萬(wàn)病回春》卷五《魏氏家藏方》卷二:豁痰湯處方

    陳皮(洗,去白)3錢,赤茯苓3錢,半夏1錢半,大附子1只(去皮臍,生用),天南星2錢。

    功能主治

    痰厥。

    用法用量

    上薄切片子,分作3服。水3大盞,加生姜2兩,慢火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二《醫(yī)統(tǒng)》卷四十三引《養(yǎng)生主論》:豁痰湯處方

    柴胡2錢,半夏2錢,茯苓5分,人參5分,甘草5分,紫蘇5分,陳皮5分,厚樸5分,南星5分,薄荷葉5分,枳殼5分,羌活5分。

    功能主治

    一切痰疾。

    用法用量

    上藥以水2盞,加生姜5片,煎8分,內(nèi)服,不拘時(shí)候。

    中風(fēng)者,加獨(dú)活;胸膈不利者,加枳實(shí);內(nèi)外無(wú)熱者,去黃芩。

    各家論述

    以小柴胡湯為主,合前胡、半夏、南星、枳殼紫蘇陳、樸之屬出入加減,素有痰疾及肺氣壅塞者,以柴胡為主,余者并去柴胡,以前胡為主。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四十三引《養(yǎng)生主論》《萬(wàn)氏家抄方》卷三:豁痰湯處方

    半夏1錢,梔子(炒)1錢,陳皮8分,海桐皮8分,枳殼8分,桔梗7分,赤芍7分,蒼術(shù)(制)7分,香附7分,川芎5分,黃芩5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

    肩背疼痛。

    用法用量

    《回春》有茯苓、姜黃,無(wú)黃芩。

    摘錄《萬(wàn)氏家抄方》卷三《萬(wàn)氏家抄方》卷五:豁痰湯處方

    半夏、南星、紫蘇、黃芩、枳殼、桔梗、前胡、杏仁、橘紅。

    功能主治

    感冒或驚風(fēng)痰盛。

    用法用量

    水煎,加竹瀝、生姜汁服。

    風(fēng)痰吐涎,加防風(fēng):結(jié)痰,加瓜蔞仁;濕痰,加白術(shù);寒痰嗽喘,加麻黃、干姜;食積面黃少食,或多食即饑,皆胃熱化為痰。吐出黃色有稠粘者,加神曲、山楂、麥芽;熱痰,是肺熱不己,吐出成塊,加山楂、天花粉。

    摘錄《萬(wàn)氏家抄方》卷五
更多中藥材
  • 《解圍元藪》卷四:保真飲處方精羊肉4兩,蟬殼4兩,麻黃(春秋用)1兩5錢(夏用1兩,冬用2兩)。功能主治癘瘡。用法用量先把羊肉煮爛,取汁6-7碗,入蟬殼、麻黃,再煮存4碗,旋服完,吃羊肉。取汗昏沉,1日醒后,3日皆退盡。筋骨痛者,加上好點(diǎn)紅......
  • 《一盤珠》卷二:保神丸處方胡椒2錢半,木香2錢半,全蝎7只,巴豆霜2分半。制法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朱砂為衣。功能主治脅下脹痛,大便不通。摘錄《一盤珠》卷二《御藥院方》卷六:保神丸處方白茯苓2兩,黃連2兩,菖蒲1兩,遠(yuǎn)志1兩,朱砂半兩(為衣......
  • 《御藥院方》卷六:保神丹處方白術(shù)半斤(去皮),鹿茸4兩(酥炙),柏子仁4兩。制法上為細(xì)末,用菖蒲末4兩,酒蒸作薄膏,加白面4兩,熬成膏子,和如硬劑,加熟蜜6錢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壯氣養(yǎng)精,調(diào)和心腎。主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溫酒送下。......
  • 《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保童丸處方牛黃1分,夜明砂1分,甘草(炙)1分,甘遂1分,牡蠣1分,珍珠1分,巴豆(凈,者5-7沸,霜)1分,虎睛1分,芍藥4分,黃芩4分,杏仁(凈)4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瓷器密封。功能主治小兒諸疾。1......
  • 處方陳枳殼5對(duì)(大者,去瓤;用巴豆7粒去殼,入內(nèi),十字縛定,好醋反復(fù)煮軟;去巴豆,切片,焙干,余醋留煮糊),三棱5錢,莪術(shù)5錢(煨),金箔10片,朱砂2錢(另研)。制法上為細(xì)末,以前醋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痰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