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訶子(去核)30克 杏仁(泡,去皮、尖)30克 通草7.5克
上藥哎咀。
斂肺止咳。治久咳,語聲不出者。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煨生姜(切)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訶子3兩(去核),生姜1兩(煨熟),燈心半兩。
上各為散,合一處。
久嗽,無語,聲不出。
每服5錢,水1升,煎取半升,空心隨意服之。
訶子散
訶子(去核)1兩,杏仁(泡,去皮尖)1兩,通草2錢5分。
久咳語聲不出。
訶子散(《醫(yī)統(tǒng)》卷四十四引《醫(yī)林方》)。
訶子(煨,去核)半兩,青皮(去白)半兩,麥門冬(水浥,去心)半兩,檳榔4個,半夏3分(湯浸7次),甘草1分(炙)。
上為粗末。
利膈去涎,思食止嗽,健運(yùn)中宮。主咳嗽痰涎,致中膈不利,納食減少。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訶子湯”。
《本事方釋義》:訶子氣味溫澀,入手陽明、足太陰;青皮氣味苦辛溫微酸,入足少陽、厥陰;麥冬氣味甘寒微苦,入手太陰、少陰;檳榔氣味辛溫,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脾。以辛溫之藥,健運(yùn)中宮,氣旺則肺金有所恃,孰謂肺病必用滋膩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訶子(去核)30克 杏仁(泡,去皮、尖)30克 通草7.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斂肺止咳。治久咳,語聲不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煨生姜(切)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普濟(jì)方》卷一五九引《衛(wèi)生家寶》:訶子飲處方訶子3兩(去核),生姜1兩(煨熟),燈心半兩。
制法上各為散,合一處。
功能主治久嗽,無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升,煎取半升,空心隨意服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五九引《衛(wèi)生家寶》《濟(jì)生》卷二:訶子飲別名訶子散
處方訶子(去核)1兩,杏仁(泡,去皮尖)1兩,通草2錢5分。
功能主治久咳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訶子散(《醫(yī)統(tǒng)》卷四十四引《醫(yī)林方》)。
摘錄《濟(jì)生》卷二《本事》卷三:訶子飲處方訶子(煨,去核)半兩,青皮(去白)半兩,麥門冬(水浥,去心)半兩,檳榔4個,半夏3分(湯浸7次),甘草1分(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利膈去涎,思食止嗽,健運(yùn)中宮。主咳嗽痰涎,致中膈不利,納食減少。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訶子湯”。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訶子氣味溫澀,入手陽明、足太陰;青皮氣味苦辛溫微酸,入足少陽、厥陰;麥冬氣味甘寒微苦,入手太陰、少陰;檳榔氣味辛溫,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脾。以辛溫之藥,健運(yùn)中宮,氣旺則肺金有所恃,孰謂肺病必用滋膩乎?
摘錄《本事》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