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蛤蚧散

    《博濟(jì)方》卷二:蛤蚧散別名

    人參蛤蚧散(《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處方

    蛤蚧1對(新好者,用湯洗十遍,慢火內(nèi)炙令香,研細(xì)末)人參 茯苓 知母 貝母(去心,煨過,湯洗)桑白皮各60克 甘草150克(炙)大杏仁180克(湯洗,去皮、尖,爛煮令香,取出,研)

    制法

    上八味,同為細(xì)末,入杏仁拌勻,過羅,研細(xì)。

    功能主治

    治肺痿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入生姜2片,酥少許,用水600毫升,煎沸熱服。如以湯點(diǎn),頻服亦妙。

    摘錄《博濟(jì)方》卷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蛤蚧散處方

    蛤蚧1對(炙)成煉鐘乳 款冬花 肉桂 白礬(飛過,別研)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藥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溫肺化痰,止咳定喘。治元?dú)馓摵?,上氣咳嗽,年久不愈者?/p>用法用量

    每次1.5克,用蘆管吸之。如覺咽干,即子空腹時(shí)用米飲調(diào)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圣惠》卷二十六:蛤蚧散處方

    蛤蚧1對(用醋少許涂,炙令赤色),白羊肺1兩(分為3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款冬花1分,胡黃連1分。

    制法

    上藥除羊肺外,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肺勞咳嗽。

    用法用量

    先將羊肺1分。于砂盆內(nèi)細(xì)研如膏,以無灰酒1中盞,暖令魚眼沸,下羊肺,后入藥末3錢,攪令勻,令患者臥,去枕用衣簟腰仰面,徐徐而咽,勿太急。久患不過3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三因》卷十二:蛤蚧散處方

    蛤蚧1對(炙),成煉鐘乳半兩,款冬花半兩,肉桂半兩,白礬(飛過,別研)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元?dú)馓摵蠚饪人?,久年不愈?/p>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空心、食前用蘆管吸之:或覺咽干,即用米飲調(diào)下。

    摘錄《三因》卷十二方出《本草衍義》卷十七,名見《赤水玄珠》卷七:蛤蚧散處方

    蛤蚧1兩,阿膠1兩,生犀角1兩,鹿角膠1兩,羚羊角1兩。

    制法

    上藥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分4服。

    功能主治

    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則成瘡,嗽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

    用法用量

    每服用河水3升,于銀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濾去滓,臨臥微溫細(xì)細(xì)呷其滓。候服盡,再捶,都作1服,以水3升,煎至半升,如前服。若病人久虛不喜水,當(dāng)遞減水。

    摘錄方出《本草衍義》卷十七,名見《赤水玄珠》卷七《傳家秘寶》卷中:蛤蚧散處方

    蛤蚧1對(酥炙),槐角2兩(炒黃),杏仁(去皮)1兩,茯苓1兩,皂角1兩(去皮,酥炙),鹿角膠(炙,為末)。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勞嗽吐血,涎痰不利。

    用法用量

    方中鹿角膠用量原缺。

    摘錄《傳家秘寶》卷中《博濟(jì)》卷二:蛤蚧散別名

    人參蛤蚧散

    處方

    蛤蚧1對(新好者,用湯洗10遍,慢火內(nèi)炙令香,研細(xì)末),人參2兩,茯苓2兩,知母2兩,貝母(去心,煨過,湯洗)2兩,桑白皮2兩,甘草5兩(炙),大杏仁6兩(湯洗,去皮尖,爛煮令香,取出,研)。

    制法

    上為細(xì)末,入杏仁拌勻研細(xì)。

    功能主治

    肺痿咳嗽,即肺壅嗽。三二十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用法用量

    人參蛤蚧散(《御藥院方》卷五)。

    注意

    忌油膩、生冷、毒物。

    摘錄《博濟(jì)》卷二《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蛤蚧散處方

    蛤蚧1對(雌雄頭尾全者,不得有蛀蚛,水洗凈,焙干),枇杷葉(拭去毛)3分,柴胡(去苗)半兩,紫菀(凈洗,焙干)3兩,貝母(去心,炒)1兩,人參半兩,鹿角膠(炙燥)3分。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咳嗽,咽嗌不利。

    用法用量

    每用梨1顆,去皮,細(xì)切,凈器研之,生絹濾自然汁于銀器內(nèi),用藥末半錢匕,入梨汁中,以慢火熬3-5沸取出,食后、臨臥服。去枕仰臥一飯頃。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宣明論》卷十二:蛤蚧散處方

    蛤蚧1對(酒炙),乳香1錢,木香1錢,白茯苓1錢,丁香1錢,茴香1錢,川山甲2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脾胃氣攻心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空心、食前好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宣明論》卷十二
更多中藥材
  • 《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保元丸處方當(dāng)歸1兩,枳殼1兩,獨(dú)活1兩,防風(fēng)1兩,前胡5錢,麻黃5錢,大黃5錢。制法煉蜜為丸。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入脊髓,致患龜背。用法用量米湯送下。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保元丸處方龍骨2兩,牡蠣(煅)2兩,沙......
  • 《重樓玉鑰》卷上:保元丹處方稻草不拘多少。制法密扎成把,候冬日放露天糞缸內(nèi),至春分取起,于長流水洗凈污穢。置屋上,任日熾雨淋雪壓,愈陳愈妙,再將草燒成黑灰,為末,每兩加冰片3分,和乳極細(xì)。功能主治牙疳久不愈者。用法用量吹患處。摘錄《重樓玉鑰......
  • 處方黃耆(炙)2錢,人參1錢,川芎8分,木香8分,當(dāng)歸8分,肉桂3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痘瘡起脹時(shí),氣血俱虛,頂陷色白者。用法用量加酒半杯同水煎,和人乳半杯溫服。氣不虛,去木香;血不虛,去當(dāng)歸、肉桂;氣血弱甚者,加鹿茸1錢。各家論述此......
  • 處方人參、黃耆、甘草、當(dāng)歸、淮熟地、川芎、枸杞子、山楂。功能主治痘疹氣血兩虛,囊薄色淡,身涼體靜,頂平頂陷,漿清皺軟者。用法用量上加生姜2片,炒糯米百數(shù)粒,水煎服。摘錄《救偏瑣言》卷十......
  • 《金鑒》卷五十六:保元化毒湯處方人參、黃耆(蜜炙)、甘草(炙)、當(dāng)歸、南山楂、穿山甲(炒)、白芷、木香、僵蠶(炒、研)、川芎。功能主治氣血虛弱,痘瘡不能如期起脹,平扁頂凹,其色灰白,皮薄嫩亮,更現(xiàn)倦怠氣乏,不渴不煩等虛證。用法用量加煨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