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回生膏

    《集驗(yàn)良方》卷六:回生膏處方

    川貝母240克 貓兒眼睛草 夏枯草各500克 芝麻油10升

    制法

    將上藥入油內(nèi)浸。冬五日,夏三日,春、秋四日,放銅鍋內(nèi)用桑柴火,先文后武,熬枯為度,去滓,再用黃丹750克炒成紫色,水飛,入油內(nèi),用桃、柳、桑、杏、槐五枝,手不住攪勻,以滴水成珠為度。

    功能主治

    治發(fā)背,癰疽,乳巖,痰核,一切瘡毒。

    用法用量

    用時(shí)攤成膏藥,貼患處,每日換三次。貼上毒水即出,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收口。

    摘錄《集驗(yàn)良方》卷六《仙拈集》卷二:回生膏處方

    人乳(男用女胎乳,女用男胎乳)、藕汁、白蜜、白酒頭漿、童便(后入)各等分。

    制法

    煎膏,滴水不散。

    功能主治

    血虛火旺,消補(bǔ)兩難者。

    用法用量

    每服半盞,空心白湯調(diào)下,病深者多服。

    注意

    忌服寒涼藥。

    摘錄《仙拈集》卷二《村居救急方》卷一:回生膏處方

    明礬、黃丹、干姜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連須蔥數(shù)莖同搗。

    功能主治

    陰癥腹痛。

    用法用量

    敷臍,以熱磚烙之。

    摘錄《村居救急方》卷一
更多中藥材
  • 《楊氏家藏方》卷十五:艾附丸處方白艾葉 枳殼(去瓤,取凈)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當(dāng)歸(洗,焙)赤芍藥 沒(méi)藥(別研)木香各30克(炮)沉香15克制法上藥為細(xì)末,將艾葉并枳殼用米醋于沙鍋內(nèi)煮,令枳殼爛,同艾細(xì)研為膏,和藥末為丸,如梧......
  • 處方破故紙2錢(qián),五味子1錢(qián)半,肉豆蔻(面炮)1錢(qián),吳茱萸7分,炒陳艾2錢(qián),厚附片2錢(qián)。功能主治溫中暖臟。主妊娠虛寒,腰腹疼痛,精神不振,憎寒喜熱,少腹冷,小便清長(zhǎng),食少,舌淡苔白,脈沉遲。用法用量水煎,食遠(yuǎn)服。如胸脘不舒,去五味,加廣皮。摘......
  • 處方香附5兩(分4份:1童便,1米醋,1人乳,1鹽酒浸),蘄艾(醋煮)2兩,當(dāng)歸2兩,川芎1兩半,白芍1兩半,熟地黃(酒蒸)1兩半,黃芩1兩半,阿膠(酒蒸)1兩,臭椿根皮1兩。制法上為末,搗地黃、阿膠和勻,加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
  • 《中國(guó)藥典》:艾附暖宮丸處方艾葉(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吳茱萸(制)80g 肉桂20g 當(dāng)歸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黃40g 黃芪(蜜炙)80g 續(xù)斷60g性狀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甘而后......
  • 處方大附子2兩(炮,去皮臍,切片),熟白艾1兩,川姜7錢(qián)(炮,洗)。功能主治臟寒,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qián),水1盞半,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