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回生散

    《疑難急癥簡方》:回生散處方

    皂礬(置新瓦上煅紅,放地候冷)。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霎舌。

    用法用量

    摻舌上。如口噤,須撬開牙關,擦舌上即醒。

    摘錄《疑難急癥簡方》《遵生八箋》卷十八:回生散處方

    急性子1兩,硇砂3分(2味用水2鐘,煮干聽用),朱砂5錢,雄黃5錢,硼砂3錢,沉香3錢,木香5錢,丁香3錢,麝香1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隔食隔氣。

    用法用量

    每服3分,火酒送下。

    摘錄《遵生八箋》卷十八《醫(yī)方易簡》卷十:回生散處方

    半夏1錢,藿香1錢,牙皂1錢2分。

    制法

    上為細末,用瓷瓦瓶裝好。

    功能主治

    從高樓樹上墜地過傷,不省人事,不能食藥者。

    用法用量

    每用1錢,用竹管向鼻孔吹入。

    摘錄《醫(yī)方易簡》卷十《萬氏家抄方》卷六:回生散處方

    防風5錢,白芷4錢,黃耆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痘正起壯灌漿時癢者。

    用法用量

    每服1錢。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方出《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名見《醫(yī)學綱目》卷三十六:回生散處方

    大天南星1個(重8-9錢以上者良)。

    制法

    用地坑子1個,深3寸許,用炭火5斤,燒通赤,入好酒半盞在內,然后入天南星,卻用炭火2-3條,蓋卻坑子,候南星微裂,取出刺碎,再炒勻熟,不可稍生,候冷,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慢脾。

    用法用量

    每服5分或1字,食前濃煎生姜防風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名見《醫(yī)學綱目》卷三十六《靈藥秘方》卷上:回生散處方

    番木鱉(凈末)4兩(用水泡透,去皮凈,咀片,少用麻油,炒緊黃色,以透為度,研細),川山甲1兩(麻油炒透),瓜兒血竭5錢(炙),乳香3錢(去油凈),沒藥3錢(去油凈)。

    制法

    上為細末,收固。

    功能主治

    腫毒初起。

    用法用量

    每服3-5分止。切不可多用,預囑病者,倘暈麻發(fā)戰(zhàn),切勿驚疑,1時性過即安。若煉蜜為丸,可加六腎散,以乳、沒、血竭為衣。服后麻戰(zhàn),飲熱酒或生姜湯1鐘即止。

    注意

    服時忌風。

    摘錄《靈藥秘方》卷上《喉科紫珍集》卷下:回生散處方

    生白丑1兩,熟白丑1兩,桔梗5錢,五加皮2兩,甘草5錢,熟白鮮皮2兩,生白鮮皮2兩,連翹2兩,花粉1兩,銀花1兩,蘇薄荷2兩,皂角子1兩(炒),山梔1兩,山豆根2兩,上茯苓4兩(1方有玄參)。

    功能主治

    一切口鼻喉疳。

    用法用量

    燈心為引,上藥或酒煮,或煎服。

    摘錄《喉科紫珍集》卷下《醫(yī)學綱目》卷三十七:回生散處方

    人牙(燒存性)少許,麝香少許。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瘡疹倒靨黑陷。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用黃耆、白芍藥煎湯調下。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三十七《楊氏家藏方》)卷三:回生散處方

    甘遂(生用)、黑牽牛(生,取面)、郁李仁(去皮)、檳榔(生用)、大黃(生用)、大戟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傷寒失下或成壞癥,譫言妄語,發(fā)黃發(fā)斑,大便不通,小便如血,內有燥糞、蓄血,舌縮神昏。

    用法用量

    此證不能服大湯劑,但服此藥一呷,須臾下過,濈然汗出而愈。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三《百一》卷六:回生散處方

    陳皮(去白)、藿香葉(去土)各等分。

    功能主治

    霍亂吐瀉,但存一點胃氣;孕婦嘔瀉脈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7分,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醫(yī)略六書》:妊娠脾氣不調,感冒暑邪,而胃氣不化,故嘔(口惡)泄瀉,胎孕。不安焉。藿香快胃氣以祛暑,陳皮調脾氣以和中,為散水煎,使暑邪解散,則氣化調和,而嘔(口惡)無不止,泄瀉無不除,何胎孕之不安哉?

    摘錄《百一》卷六《魏氏家藏方》卷九:回生散處方

    鴨嘴膽礬(別研)、草烏頭(不去皮)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和調。

    功能主治

    喉閉危急之疾。

    用法用量

    遇喉閉吞咽不下,以蘆管吹1字入鼻中,先含水1口,藥入咽中,即時涎出。若覺涎少,復用川大黃3塊如骰子大,水1盞,煎至7分,入樸消1錢,再煎1沸,令溫服,搐鼻了,咽喉即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九《內經拾遺》卷二:回生散處方

    沙參。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寒疝疼痛,汗出欲死。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調下。

    摘錄《內經拾遺》卷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壁宮1枚(去頭腳尾,面裹煨熟),熊膽1錢(研入),麝香半錢(細研),黃連1錢(去須)。制法上為末,蟾酥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疳。心腹虛脹,愛食泥土,四肢壯熱。用法用量每眼5丸,研豬肝汁送下。摘錄《圣惠》卷八十六......
  • 處方銀朱、靈磁石各等分(為末),壁釘蟲6-7枚(潮濕處取,狀如海獅,紫黃色,瘦而光滑,雨后多著墻上,連殼搗爛)。制法上和勻,陰干為末。功能主治諸疔。用法用量每用荔枝肉少許,搗爛和藥,貼患處,膏蓋。立時止痛,疔即拔出。摘錄《衛(wèi)生鴻寶》卷二......
  • 處方壁蟢窠7個(內有子者),老壁蟢2個(以發(fā)扎好),白礬7分(熔化)。制法將扎好之壁蟢入熔礬中粘足,燈火炙透,為末。功能主治熱癥喉痛。用法用量吹喉。摘錄《外科全生集》卷四......
  • 處方壁錢窠2-7個(其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于壁上,土人呼為壁繭)。功能主治吐逆不定。用法用量煎湯飲之。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 處方木瓜干1兩,茯神(去木)1兩,牛膝(酒浸)3分,附子(炮,去皮臍)3分,熟地黃半兩,覆盆子半兩,甘草1分,生姜3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丑末之歲,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病關節(jié)不利,筋脈拘急,身重,萎弱,或溫癘盛行,遠近咸若,或胸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