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回漿散

    《種痘新書》卷十二:回漿散處方

    何首烏、白芍、炙耆、炙草、人參、白術(shù)、茯苓、淮山藥、苡仁(或以蒼術(shù)易白術(shù))各等分。

    功能主治

    痘不收漿結(jié)痂。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回漿散別名

    回漿飲

    處方

    何首烏、白芍、黃耆、人參、甘草、白術(shù)、白茯苓、生姜。

    功能主治

    痘不收漿結(jié)痂。

    用法用量

    回漿飲(《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

    各家論述

    《痘科類編釋意》:痘因服熱藥過多,以致熱毒猖狂,痘爛不靨者,合柴胡湯服之。參、耆補(bǔ)氣,甘草和中,首烏滋陰解毒,茯苓補(bǔ)脾滲濕,芍藥和血收斂,如漿足回遲,用補(bǔ)氣和中滲濕收斂,則回自速,再加首烏,則無余毒之患矣。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當(dāng)歸尾、川芎、桂心、桃仁、紅花、牛膝、枳殼、柴胡、桔梗、栝樓、薤白。功能主治活血化瘀。主老年人冠心病心絞痛。摘錄《岳美中老中醫(yī)治療老年病的經(jīng)驗(yàn)》......
  • 《辨證錄》卷十三:變陽湯處方人參、黃耆2兩,金銀花半斤(煎,湯代之),附子1錢,荊芥(炒黑)3錢,柴胡2錢,白芍1兩,天花粉5錢,生甘草5錢。功能主治背癰。背心發(fā)瘰,癢甚,已而背如山重,悠悠發(fā)紅暈,如盤之大。此陰癰初起之形象。用法用量井花水......
  • 處方甜杏4兩,白冰16兩。功能主治潤(rùn)肺化痰,清金降火。主用法用量研和為粉。開水沖粘,當(dāng)茶點(diǎn)服用,摘錄《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 處方叭噠扁杏仁4兩(泡,去皮尖。藥杏仁不用)。制法研如糊,加真正山東柿霜1兩,上白蜜2兩,同研爛成膏,飯鍋上蒸透。功能主治咳嗽。用法用量每用2-3匙,放舌上潤(rùn)下。立愈。摘錄《同壽錄》卷二......
  • 處方故屋東壁土1升(碎),皂莢3挺(各長(zhǎng)1尺2寸)。制法搗土為散。功能主治肛門滯出。用法用量挹粉肛頭出處,取皂莢炙暖更遞熨,取入則止。摘錄《千金》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