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化瘀湯

    《會(huì)約醫(yī)鏡》卷十四:化瘀湯處方

    當(dāng)歸9~15克 熟地6~9克 白芍(酒炒)6克 川芎3克 肉桂6克 桃仁3克(去皮)紅花(酒炒)2.4克

    功能主治

    養(yǎng)血化瘀。治婦人血瘀形成,在臍腹之下,作痛喜按,身體素虛者。

    用法用量

    水煎,加酒服。

    氣滯,加香附、烏藥、木香、砂仁,血化則痛自愈。

    摘錄《會(huì)約醫(yī)鏡》卷十四《會(huì)約》卷十四:化瘀湯處方

    當(dāng)歸3-5錢,熟地2-3錢,白芍(酒炒)2錢,川芎1錢,肉桂2錢,桃仁1錢(去皮),紅花(酒炒)8分。

    功能主治

    血瘀成形,在臍腹之下作痛,喜按而虛者。

    用法用量

    水煎,加酒服。

    如氣滯,加香附、木香、砂仁、烏藥之屬,血化而痛自愈。

    摘錄《會(huì)約》卷十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八味地黃湯加生鐵落。功能主治咳逆喘急。臨床應(yīng)用哮喘:一少年哮喘者,其性善怒,病發(fā)寒天,每用桂附地黃湯及黑錫丹而平。一次用之未效,加生鐵落于八味湯中,一劑而愈。摘錄《觀聚方要補(bǔ)》卷三引《藥性纂要》......
  • 處方熟地1兩,山茱萸5錢,山藥5錢,茯苓3錢,丹皮3錢,澤瀉3錢,川芎1兩,肉桂1錢。功能主治補(bǔ)腎水以制火。主少時(shí)不慎酒色,又加氣惱而得頭疼,不十分重,遇勞、遇寒、遇熱皆發(fā),倘加色欲則頭岑岑而欲臥。用法用量水煎服。10劑后,去川芎,加白芍、......
  • 處方奇良(即土茯苓)、當(dāng)歸、川芎、茯苓、橘皮、金銀花、通草、大黃。功能主治婦人頭瘡,起因于帶下者。用法用量水煎,溫服。兼用坐藥。摘錄《漢藥神效方》......
  • 《治疹全書》卷下:八味平胃散處方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神曲(炒)、川芎、麥芽、香附(酒炒)。功能主治疹后脾胃兩傷,吐瀉交作。用法用量煨姜為引。摘錄《治疹全書》卷下《易簡方》:八味平胃散處方厚樸3兩半,蒼術(shù)5兩半,橘紅3兩半,甘草1兩,縮砂......
  • 處方蜀椒(去目)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青鹽(研)1兩,石硫黃(研)1兩,膩粉(研)1兩,白僵蠶(炒)1兩,柏皮1兩,麝香少許(研)。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遍身瘡疥,皮破肉痛,或瘙癢膿水。用法用量豬膽汁調(diào)涂之;濕則干敷。摘錄《圣濟(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