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鬼哭飲子

    《博濟(jì)》卷一:鬼哭飲子處方

    阿魏1分(使童便磨一處),東引桃枝(小者,捶碎)1大握,甘草(大者)3寸(捶碎),青蒿1大握(如用其子,只用1兩半),檳榔1兩(為末),蔥白2寸(連根)。

    功能主治

    一切勞。

    用法用量

    上用童便2升,浸桃枝、甘草、青蒿、蔥白1宿,來日五更初煎取6合,去滓,然后入阿魏更煎2沸,分為2服。每服臨吃時入檳榔末半兩同煎。如覺心頭惡心,必吐,吐后更進(jìn)第2服。如服前1服后心頭安穩(wěn),即須進(jìn)第2服,必然通轉(zhuǎn),當(dāng)下,必見惡物。服時仍不得令人與患者面對,恐惡蟲飛入人口鼻內(nèi)?;颊叽撼?服,秋吃3服,每年5服,勞蟲并盡,即去病根。

    注意

    忌貓、狗見。

    摘錄《博濟(jì)》卷一《醫(yī)統(tǒng)》卷七十八引《青囊》:鬼哭飲子處方

    天靈蓋(酥炙黃色)、鱉甲(醋炙黃色)、柴胡2錢半,木香1錢2分,桃仁22枚(另研),豉心(醋炙黃)、青蒿半握,阿魏1錢,貫眾2錢半,安息香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

    取傳尸蟲。主

    用法用量

    散子方:檳榔二錢半,辰砂一錢二分,麝香一錢(另研),蜈蚣一條(姜汁浸),烏雞屎(先將雞五日前用火麻子喂之,五日后則用其糞)。為細(xì)末,作三帖,各入前煎湯內(nèi)服。方中天靈蓋、鱉甲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七十八引《青囊》《圣惠》卷三十一:鬼哭飲子處方

    檳榔2個(1生1熟),鱉甲半兩(涂醋,炙令微黃,去裙襕),甘草1截(如病人中指長),桃仁7粒(去皮尖),杏仁7粒(去皮尖),青蒿1握(長2寸),阿魏少許,東南桃枝7莖,東南柳枝7莖(長3寸,和心用)。

    功能主治

    傳尸勞,不時冷熱羸瘦。

    用法用量

    上以童便1大盞半,煎取1盞,去滓,食前分溫2服。以吐利出惡物為度。

    注意

    忌莧菜。

    摘錄《圣惠》卷三十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黨參、黃耆、玉竹、白術(shù)、山藥、百合、燕窩、桂圓肉。功能主治勞碌傷氣,音啞難言。摘錄《內(nèi)外驗方秘傳》卷下......
  • 別名八味丸(《朱氏集驗方》卷二)。處方干地黃120克 茯苓 薯蕷 桂枝 牡丹皮 山茱萸各60克 澤瀉30克 五味子60克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平補(bǔ)腎氣,固齒駐顏。腎氣不足,腰膝酸軟,面色不華,牙齒松動,消渴等證。用法......
  • 處方八物湯加阿膠、艾葉。功能主治胎漏,犯房下血者。用法用量《產(chǎn)孕集》本方用人參、白術(shù)、茯苓各二錢,芎一錢五分,當(dāng)歸一錢五分,白芍二錢,干地黃二錢,阿膠二錢,艾葉八分。摘錄方出《醫(yī)學(xué)入門》卷六,名見《產(chǎn)孕集》卷上......
  • 別名茜根散、茜根飲、茜根湯處方茜根3兩,升麻3兩,犀角3兩,桔梗1兩,黃柏1兩,黃芩1兩,地榆4兩,白蘘荷4兩。功能主治中蠱毒,下血狀如雞肝,腹中攪痛難忍者。用法用量茜根散(《圣惠》卷五十六)、茜根飲(《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茜根湯(《圣濟(jì)......
  • 別名麥門冬散處方麥門冬3兩(去心),甘草(炙)1分,人參1分,紫菀2兩,升麻2兩,貝母1分半。制法上銼如麻豆大。功能主治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煩。用法用量麥門冬散(《傷寒活人指掌》卷五)。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八物麥門冬散”。摘錄《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