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草6克(炙)大黃9克(別漬)黃芩6克
上三味,切。
治食即吐出,不得安住。
以水600毫升,煮三兩沸,去滓分服,以利為度。
甘草半兩(半炙半生),黑豆100粒(半炒半生),生姜半兩(半煨半生),烏梅肉1枚(半炒半生)。
暴患熱嗽。
以酒、水各1盞,同入銀石器內(nèi),煎至1盞,去滓,更入蜜1匙,重煎至1盞,食后、臨臥放溫細(xì)呷。
甘草湯
甘草2兩(炙),大黃3兩(別漬),黃芩2兩。
上切。
服五石散后,食便吐出,不得安住者,由癖故也;乳石發(fā)內(nèi),熱結(jié)不除,或已飲酒、冷食、澡洗,猶不解,或腹脹頭痛眼目疼,或先有癖實(shí)不消,或連飲不食,或時(shí)作心痛。
甘草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
甘草2兩(炙),人參2兩,干姜4兩,厚樸2兩(炙),白術(shù)2兩。
脾腎冷氣乘心,痛悶吐利,四肢逆冷,或煩疼。
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溫3-4服,如人行8-9里。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甘草大者2寸許(一半生,一半炙),烏梅5枚(拍碎),訶黎勒皮5枚。
上銼細(xì)。
冷熱痢,或小兒痢渴不止。
用水1盞,煎取5分,去滓,一半冷服,一半熱服。
甘草4分,蜜4分,粱米粉1升。
解藥毒。主鴆毒,及一切毒藥不止,煩懣。
以水5升,煮甘草,取2升,去滓歇大熱,納粉湯中,攪令勻調(diào),納白蜜更煎,令熟如薄粥,適寒溫飲1升佳。
淡豆豉7粒,甘草3分。
胎毒,消化痘自稀,或不出。
水1小盞,飯鍋上燉小半盞,小兒未乳之先以此藥頻挑與食,停1時(shí),此后飲乳。
甘草(生,銼)2兩,葛粉(研)1兩,白蜜半兩。
中藥毒,心痛煩悶。
以水6盞,先煎甘草減半。納葛粉并蜜,更煎3兩沸,去滓,溫,分3服。如食頃再服。
甘草3兩。
毒箭傷。
用水2升,煎取1升,絞汁,每服1小盞,溫飲,日3次,仍淋瘡上。
甘草(半炙令赤黃,半生)半兩,瓜蔞1枚(去皮,取瓤)。
乳腫痛,慮作癰毒,但乳癰痛甚者。
先以酒2盞,煎甘草至1盞,入瓜蔞瓤同絞,和勻,濾去滓,放溫頓服。未愈更作服之。
甘草(炙)2兩,黃芩(去黑心)2兩,附子1枚(炮裂,去皮臍),人參1兩,芎藭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防己1兩。
上銼,如麻豆大。
賊風(fēng)入腹,角弓反張,口噤舌強(qiáng),目視不明,不能言語(yǔ),舉體不仁,心腹痛。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甘草6克(炙)大黃9克(別漬)黃芩6克
制法上三味,切。
功能主治治食即吐出,不得安住。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三兩沸,去滓分服,以利為度。
摘錄《外臺(tái)秘要》卷三十七引《小品方》《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甘草飲處方甘草半兩(半炙半生),黑豆100粒(半炒半生),生姜半兩(半煨半生),烏梅肉1枚(半炒半生)。
功能主治暴患熱嗽。
用法用量以酒、水各1盞,同入銀石器內(nèi),煎至1盞,去滓,更入蜜1匙,重煎至1盞,食后、臨臥放溫細(xì)呷。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外臺(tái)》卷三十七引《小品方》:甘草飲別名甘草湯
處方甘草2兩(炙),大黃3兩(別漬),黃芩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服五石散后,食便吐出,不得安住者,由癖故也;乳石發(fā)內(nèi),熱結(jié)不除,或已飲酒、冷食、澡洗,猶不解,或腹脹頭痛眼目疼,或先有癖實(shí)不消,或連飲不食,或時(shí)作心痛。
用法用量甘草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
摘錄《外臺(tái)》卷三十七引《小品方》《外臺(tái)》卷六引《延年秘錄》:甘草飲處方甘草2兩(炙),人參2兩,干姜4兩,厚樸2兩(炙),白術(shù)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脾腎冷氣乘心,痛悶吐利,四肢逆冷,或煩疼。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溫3-4服,如人行8-9里。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錄《外臺(tái)》卷六引《延年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甘草飲處方甘草大者2寸許(一半生,一半炙),烏梅5枚(拍碎),訶黎勒皮5枚。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冷熱痢,或小兒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1盞,煎取5分,去滓,一半冷服,一半熱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方出《千金》卷二十四,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二五一:甘草飲處方甘草4分,蜜4分,粱米粉1升。
功能主治解藥毒。主鴆毒,及一切毒藥不止,煩懣。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甘草,取2升,去滓歇大熱,納粉湯中,攪令勻調(diào),納白蜜更煎,令熟如薄粥,適寒溫飲1升佳。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四,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二五一《仙拈集》卷三:甘草飲處方淡豆豉7粒,甘草3分。
功能主治胎毒,消化痘自稀,或不出。
用法用量水1小盞,飯鍋上燉小半盞,小兒未乳之先以此藥頻挑與食,停1時(shí),此后飲乳。
摘錄《仙拈集》卷三《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甘草飲處方甘草(生,銼)2兩,葛粉(研)1兩,白蜜半兩。
功能主治中藥毒,心痛煩悶。
用法用量以水6盞,先煎甘草減半。納葛粉并蜜,更煎3兩沸,去滓,溫,分3服。如食頃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圣濟(jì)總錄》卷一四○:甘草飲處方甘草3兩。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毒箭傷。
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取1升,絞汁,每服1小盞,溫飲,日3次,仍淋瘡上。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八:甘草飲處方甘草(半炙令赤黃,半生)半兩,瓜蔞1枚(去皮,取瓤)。
功能主治乳腫痛,慮作癰毒,但乳癰痛甚者。
用法用量先以酒2盞,煎甘草至1盞,入瓜蔞瓤同絞,和勻,濾去滓,放溫頓服。未愈更作服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八《圣濟(jì)總錄》卷七:甘草飲處方甘草(炙)2兩,黃芩(去黑心)2兩,附子1枚(炮裂,去皮臍),人參1兩,芎藭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防己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賊風(fēng)入腹,角弓反張,口噤舌強(qiáng),目視不明,不能言語(yǔ),舉體不仁,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