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釣藤 人參 犀角各15克 甘草1.5克(炙)全蝎天麻各7.5克
上藥共為粗末。
主小兒天釣,潮熱,四肢抽掣。
每服4.5克,用水200毫升,煎至80毫升,不拘時(shí)服。
釣藤勾 茯神 茯苓 川芎 當(dāng)歸 木香 甘草 白芍藥各3克
上藥為末。
主小兒臟冷作痛,夜啼不歇。
每服3克,加生姜、大棗,略煎服。
啼必有臉紅舌白、小便赤澀之癥,去木香,加朱砂末3克研和,每服3克,木通湯調(diào)下,或銼散煎服亦可,驚啼,加蟬蛻、防風(fēng)、天麻。
麻黃(去節(jié))3錢,粉草3錢,蟬蛻5個(gè)(去足翼),升麻3錢,龍膽草2錢,川芎3錢,天竺黃3錢,釣藤3錢,羌活3錢,獨(dú)活3錢,防風(fēng)3錢。
上為散。
小兒一切驚風(fēng),潮搐,眼視昏迷,以及驚風(fēng)變易諸癥。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鉤藤飲”。
釣藤1分,甘草(炙)1分,人參1分,栝樓根1分。
上為粗末。
小兒驚疳,腹大項(xiàng)細(xì)。
本方方名,原書作“鉤藤飲”。
釣藤1兩,大黃(煨)1兩,甘草(炙)1兩,芍藥1兩,干地黃1兩。
小兒潮熱。
本方方名,原書人衛(wèi)本作“釣藤飲子”。
釣藤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犀角(鎊)半兩,石膏(碎)1兩,龍齒1兩,升麻3分,甘草(炙,銼)3分,竹葉40片。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小兒癇疾。
鉤藤飲
釣藤半兩,人參(去蘆)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炙)半分,全蝎1分,天麻1分。
上為末。
小兒天吊潮熱。
鉤藤飲(《金鑒》卷五十)。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釣藤散”?!督痂b》有羚羊角,無(wú)犀角。
釣藤1分,防風(fēng)1分,麝1分,麻黃(凈)1分,蝎梢半分,蟬殼半分。
上為細(xì)末。
小兒吐瀉,體虛發(fā)搐,遂作慢脾風(fēng),魚口,目直視,睡不醒,或目不開。
本方方名,原書人衛(wèi)本作“鉤藤飲子”。
如四肢梢冷,入附子3-2片、薄荷1葉,水5分,煎至2分,趁熱連進(jìn)2-3服。
乳母需忌口,不得再驚。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釣藤 人參 犀角各15克 甘草1.5克(炙)全蝎天麻各7.5克
制法上藥共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小兒天釣,潮熱,四肢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4.5克,用水200毫升,煎至80毫升,不拘時(shí)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嬰童百問》卷三:釣藤飲處方釣藤勾 茯神 茯苓 川芎 當(dāng)歸 木香 甘草 白芍藥各3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主小兒臟冷作痛,夜啼不歇。
用法用量每服3克,加生姜、大棗,略煎服。
啼必有臉紅舌白、小便赤澀之癥,去木香,加朱砂末3克研和,每服3克,木通湯調(diào)下,或銼散煎服亦可,驚啼,加蟬蛻、防風(fēng)、天麻。
摘錄《嬰童百問》卷三《得效》卷十一:釣藤飲處方麻黃(去節(jié))3錢,粉草3錢,蟬蛻5個(gè)(去足翼),升麻3錢,龍膽草2錢,川芎3錢,天竺黃3錢,釣藤3錢,羌活3錢,獨(dú)活3錢,防風(fēng)3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驚風(fēng),潮搐,眼視昏迷,以及驚風(fēng)變易諸癥。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鉤藤飲”。
摘錄《得效》卷十一《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人衛(wèi)本):釣藤飲處方釣藤1分,甘草(炙)1分,人參1分,栝樓根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驚疳,腹大項(xiàng)細(xì)。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作“鉤藤飲”。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人衛(wèi)本)《幼幼新書》(古籍本)卷十九引《嬰童寶鑒》:釣藤飲處方釣藤1兩,大黃(煨)1兩,甘草(炙)1兩,芍藥1兩,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潮熱。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人衛(wèi)本作“釣藤飲子”。
摘錄《幼幼新書》(古籍本)卷十九引《嬰童寶鑒》《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一(人衛(wèi)本):釣藤飲處方釣藤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犀角(鎊)半兩,石膏(碎)1兩,龍齒1兩,升麻3分,甘草(炙,銼)3分,竹葉40片。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癇疾。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作“鉤藤飲”。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一(人衛(wèi)本)《醫(y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釣藤飲別名鉤藤飲
處方釣藤半兩,人參(去蘆)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炙)半分,全蝎1分,天麻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天吊潮熱。
用法用量鉤藤飲(《金鑒》卷五十)。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釣藤散”?!督痂b》有羚羊角,無(wú)犀角。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幼幼新書》(古籍本)卷十引《張氏家傳》:釣藤飲處方釣藤1分,防風(fēng)1分,麝1分,麻黃(凈)1分,蝎梢半分,蟬殼半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吐瀉,體虛發(fā)搐,遂作慢脾風(fēng),魚口,目直視,睡不醒,或目不開。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人衛(wèi)本作“鉤藤飲子”。
如四肢梢冷,入附子3-2片、薄荷1葉,水5分,煎至2分,趁熱連進(jìn)2-3服。
注意乳母需忌口,不得再驚。
摘錄《幼幼新書》(古籍本)卷十引《張氏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