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青散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大青散處方

    大青1兩,梔子仁1兩,羖羊角(鎊)1兩,大黃(銼,炒)1兩,桑根白皮(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肺熱甚上攻,白睛覆蓋瞳人。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服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圣惠》卷八十四:大青散處方

    大青半兩,知母半兩,柴胡半兩(去苗),葛根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半兩,石膏1兩,黃芩半兩,川芒消1分,赤芍藥半兩,梔子仁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傷寒,頭痛壯熱,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一:大青散處方

    大青1兩,知母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煨)1兩,山梔子仁1兩,升麻1兩,黃連(去須)1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陽盛發(fā)狂有斑,大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入樸消1錢匕,用蜜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一《圣惠》卷十三:大青散別名

    大青湯

    處方

    大青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赤石脂1兩,梔子仁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煩熱不解,下痢困篤。

    用法用量

    大青湯(《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

    摘錄《圣惠》卷十三《圣惠》卷九十二:大青散處方

    大青半兩,川升麻半兩,瞿麥半兩,黃芩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川大黃3分(銼,微炒),川樸消3分,滑石3分。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小便赤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溫水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圣惠》卷十五:大青散處方

    大青1兩,黃芩1兩,川升麻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梔子仁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時(shí)氣,咽痛口瘡,煩躁頭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6-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圣惠》卷十:大青散處方

    大青1兩半,川升麻2兩,甘草2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身面發(fā)斑。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豉小半合,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圣惠》卷十八:大青散處方

    大青1兩,沙參1兩(去蘆頭),川升麻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生干地黃3兩,川樸消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心臟壅熱,口內(nèi)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圣惠》卷八十四:大青散處方

    大青半兩,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熱毒,發(fā)斑不止,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圣惠》卷八十三:大青散處方

    大青半兩,川大黃半兩(銼,微炒)1分,牛黃半分(細(xì)研)1分,朱砂(細(xì)研)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犀角屑1分,玄參1分,川升麻1分,梔子仁1分。

    制法

    上為細(xì)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

    小兒氣壅煩熱,心躁目赤。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沙糖水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衛(wèi)生鴻寶》卷二:大青散處方

    大青葉(烘燥,研細(xì))。

    功能主治

    氣血失養(yǎng),風(fēng)寒乘之,大人小兒肚癰敗癥,肚皮驟然青黑色者。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好酒調(diào)下。黑退即愈。

    摘錄《衛(wèi)生鴻寶》卷二《圣惠》卷三十八:大青散處方

    大青1兩,薔蔽根1兩(銼),梔子仁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升麻1兩,甘草半兩(生,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動(dòng),體赤煩亂,口舌瘡爛,表里如燒,疼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圣惠》卷三十八:大青散處方

    大青3分,苦竹葉30片,石膏1兩,地骨皮1分,甘草1分(生,銼),黃芩1分,犀角屑1分,吳藍(lán)1分,川升麻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動(dòng),生癰腫,煩熱疼痛,口干心躁。

    用法用量

    以水3大盞,加黑豆1合,煎至1盞半,去滓,分為3服,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圣惠》卷四十五:大青散處方

    大青3分,犀角屑3分,玄參3分,黃芩3分,麥門冬3分(去心),川升麻3分,薺苨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3分,石膏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紅雪1兩,吳藍(lán)3分,葛根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服乳石,補(bǔ)養(yǎng)過度,飲酒、食肉熱面大多,致腳氣發(fā)盛攻心,煩熱,躁渴,悶亂,神思恍惚。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大青龍散”。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圣惠》卷十七:大青散處方

    大青半兩,黃藥半兩,川樸消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羚羊角屑半兩,土瓜根半兩,梔子仁半兩,秦艽半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盛,發(fā)黃,皮膚如金色,小便赤澀,大便不通,口干煩渴,悶亂發(fā)狂。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冷蜜水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十七《圣惠》卷十八:大青散處方

    大青2兩,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香燥),豉1合。

    功能主治

    熱病熱毒斑出,頭面遍身。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盞半,煎至1盞,去滓,納膠令消,不拘時(shí)候,分溫2服。

    摘錄《圣惠》卷十八《圣惠》卷九:大青散處方

    大青3分,柴胡1兩(去苗),梔子仁1分,川升麻3分,知母3分,石膏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6日,心躁煩悶,四肢疼痛,小腹?jié)M急。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九《圣惠》卷十五:大青散處方

    大青1兩,藍(lán)葉3分,川升麻3分,秦艽1兩(去苗),栝樓根1兩,川芒消1兩半,茵陳3分,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時(shí)氣6日,頭痛壯熱,心神煩亂,積熱不散,或狂走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圣惠》卷十:大青散處方

    大青3分,遠(yuǎn)志3分(去心),川升麻1兩半,柴胡1兩(去苗),黃芩1兩,犀角屑3分,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蘆根半兩(銼)。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邪熱在胃,譫言妄語,身體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普濟(jì)方》卷二九九引《肘后方》:大青散處方

    黃芩2兩,芍藥2兩,羚羊角(屑)2兩,苦竹葉2兩,黃柏2兩,大青2兩,升麻2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口瘡。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煎取2升,去滓,納蜜2合攪,含冷吐,愈。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九九引《肘后方》《圣惠》卷十:大青散處方

    大青1兩,梔子仁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犀角屑1兩,川升麻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壯熱頭痛,遍身發(fā)瘡如豌豆。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圣惠》卷十四:大青散處方

    大青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阿膠1兩(杵碎,炒令黃燥),豉3兩,白術(shù)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后,勞復(fù)壯熱,肢節(jié)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四
更多中藥材
  • 《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保肺丸處方木香5錢(麩皮汁浸3日),當(dāng)歸2兩,川芎2兩,益母草3兩,枳殼1兩,冬葵子1兩,廣皮1兩,甘草5錢。功能主治妊娠口厭肥甘,憂樂不常,飲食不節(jié),飽則即臥,貪閑久坐,血多飲溢,氣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側(cè),任其......
  • 《幼科直言》卷四:保肺健脾湯處方白術(shù)7分(炒),白芍7分(炒),苡仁1錢,白扁豆1錢(炒),黃耆7分,沙參8分,陳皮6分,甘草6分,當(dāng)歸6分,白茯苓7分。功能主治小兒因肺經(jīng)受傷,或久咳后而成肺疳,面多青白,或泄瀉肚痛,或朝涼暮熱;或病中服藥......
  • 《醫(yī)宗金鑒》卷四十:保肺湯處方白及 薏苡仁 貝母 金銀花 陳皮 苦桔梗 苦葶藶 甘草節(jié)功能主治主肺癰,咳吐膿血。肺癰初起,加防風(fēng);潰后,加生黃耆、人參。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四十《醫(yī)林纂要》卷十:保肺湯處方金銀花1兩,元參8錢,......
  • 處方天冬1錢5分,麥冬1錢5分,人參1錢,沙參4錢,五味5分,玉竹3錢,女貞子2錢,茯苓2錢,山藥3錢,貝母2錢,茜草根2錢,杏仁3錢。功能主治肺虛而咳,肌表微熱,神倦氣短,不時(shí)火升,失血咽痛者。用法用量上加藕3兩(切片),煎湯代水煎藥服。......
  • 處方雪梨60枚(壓取汁20杯),生地、白茅根、生藕(合取汁10杯),白蘿卜、麥冬、荸薺(合取汁5杯)。制法上加白蜜1斤,飴糖8兩,竹瀝1杯,柿霜1兩,熬成膏。功能主治滋液潤(rùn)燥,化痰保肺。主肺燥干咳失血,及肺痿出血,肺癰大勢(shì)已退,余熱未除。用......